一篇看懂图像分类基础知识

描述

 

基础知识

1.具体领域划分

(1)多类别图像分类

(2)细粒度图像分类

(3)多标签图像分类

(4)弱监督与无监督图像分类

(5)零样本图像分类

2.图像分类问题的3层境界

图像分类

多类别图像分类在不同物种的层次上识别,往往具有较大的类间方差,而类内则具有较小的类内误差。

图像分类

细粒度图像分类具有更加相似的外观和特征,导致数据间的类内差异较大,分类难度也更高。

图像分类

实例级分类可以看做是一个识别问题,比如人脸识别。

图像分类

3.传统图像分类关键问题

(1)数据预处理 (2)图像特征 (3)分类模型

分为两种: 手工特征+分类器、从数据自动学习特征

图像分类

4.常用的图像分类数据集

(1) MNIST数据集: 

发布于1998年,60000张图,10类,分布均匀,数据集中的”hello world”

图像分类

在票据等图像中裁剪出数字,将其放在20 * 20像素的框中,并保持了长宽比率,然后放在28* 28的背景中。

(2) CIFAR10

MNIST的彩色增强版,60000张图片,大小32 * 32,10类,均匀分布,都是真实图片而不是手稿等,图中只有一个主体目标,可以有部分遮挡,但是必须可辨识。

图像分类

(3) CIFAR100

更加细粒度的CIFAR10,共100类,被分成20个超类。

每小类包含600个图像,其中有500个训练图像和100个测试图像。每个图像都带有一个“精细”标签(它所属的类)和一个粗糙的标签(它所属的超类)

图像分类图像分类

(4) PASCAL

来源于2005-2012的PASCAL Visual Object Classes(VOC项目),20类,来源于图片社交网站flickr,总共9963张图,24640个标注目标。

图像分类

2005年主要用于目标检测,从2007年开始引进了图像分割的标注和人体结构布局的标注,2010年开始引进了行为分类标注。

图像分类

(5)ImageNet数据集

包含21841个类别,14197122张图片,百万标注框

图像分类

5 评估指标

(1)正负样本

计标签为正样本,分类为正样本的数目为True Positive,简称TP,标签为正样本,分类为负样本的数目为「False Negative」,简称FN,标签为负样本,分类为正样本的数目为「False Positive」,简称FP,标签为负样本,分类为负样本的数目为「True Negative」,简称TN。

图像分类

(2)精确率、召回率、F1值

精度(查准率): 被判定为正样本的测试样本中,真正的正样本所占的比例

图像分类

召回率(查全率): 被判定为正样本的正样本占全部正样本的比例

图像分类

F1-score是综合考虑了精度与召回率,其值越大模型越好。

图像分类

(3)PR曲线

精度与召回率是一对相互矛盾的指标,召回率增加,精度下降,曲线与坐标值面积越大,性能越好,对正负样本不均衡敏感。

图像分类

(4)ROC曲线与AUC

图像分类

横坐标(假阳率)FPR=FP/(FR+TN) 正类中实际负实例占所有负实例的比例。

纵坐标(正阳率) TPR=TP/(TP+FN) 正类中实际正实例占所有正实例的比例。

正负样本的分布变化,ROC曲线保持不变,对正负样本不均衡问题不敏感。

AUC(Area Under Curve): ROC曲线下的面积,表示随机挑选一个正样本以及一个负样本,分类器会对正样本给出的预测值高于负样本的概率。

(5)混淆矩阵

多矩阵分类模型各个类别之间的分类情况。

对于k分类问题,混淆矩阵为k*k的矩阵,元素Cij表示第i类样本被分类器判定为第j类的数量。

图像分类

主对角线的元素之和为正确分类的样本数,其他位置元素之和为错误分类的样本数。对角线之和值越大,正确率越高。

混淆矩阵可以很清晰的反映出各类别之间的错分概率,越好的分类器对角线上的值更大。

图像分类

(6)0-1损失

只看分类的对错,当标签与与类别相等时,loss为0,否则为1。

图像分类

这个是真实的优化目标,但是无法求导和优化,只有理论意义。

(7)熵与交叉熵(cross entropy)

熵表示热力学系统的无序程序,在信息学中用于表示信息多少,不确定性越大,概率越低,则信息越多,熵越高。

图像分类

熵是概率的单调递减的函数。

图像分类

(8)KL散度

用于估计两个分布p和q的相似性

图像分类

如果p是一个已知的分布(标签),则-l(p,p)是一个常数,此时KL散度与交叉熵l(p,q)只有一个常数的差异。

KL散度的特性是大于等于0,当且仅当两个分布完全相同时等于0。

图像分类

 

 

审核编辑 :李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