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山寨”ChatGPT涌现,年费999元!阿里、京东、快手在研究类ChatGPT技术!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李弯弯)近段时间,ChatGPT持续火热,随着微软将ChatGPT引入旗下产品中,国内科技互联网巨头企业,也宣布正在布局类似ChatGPT的技术和应用。
 
除此之外,由于目前国内用户无法直接注册、登陆ChatGPT,网上出现不少提供“类ChatGPT产品”服务的微信公众号平台、小程序等,收费昂贵。此外,淘宝、天猫、闲鱼等电商平台上,也衍生出代注册、代提问服务,销量迅速走高,需要引起关注。
 
 国内“山寨”ChatGPT涌现,收费贵到离谱
 
最近,微信公众平台上出现很多“类ChatGPT产品”。他们或者说自己是“免费的ChatGPT中文WX版”,或后端接入了ChatGPT开放接口。
 
这些产品的服务方式大多是先免费试用,一旦免费次数用尽就开始收取费用。比如其中的一个公众号,用户进入聊天窗口后,对方会发出“您好,这里是ChatGPT,请直接向我提问”等提醒以及各种菜单入口。
 
这个产品的设定是,会为用户提供4次免费对话额度,当免费的对话次数额度用尽后,系统就提示需充值额度后才可继续使用,充值额度分为五个金额档次和时效,如9.99元20次、199.99元3000次,最高档为999.99元无限次对话额度,有效期一年。
 
ChatGPT
 
另外一个公众号的产品服务是,每个用户仅提供5次免费问答服务,之后想再次提问的需要开通会员获取权益。其中,月度会员售价199元,季度会员399元,年度会员9999元。三类会员有效期内均享有“独享接口、超低时延、无线畅聊”的问答服务。
 
这些收费实际上比官网高出不少,据知情人士介绍,通过官网注册后,每一个注册用户都可免费获得18美元的试用额度,根据对话内容次数和长短消耗相对应的额度。该业内人士根据自己的试用情况预估,调用200次大约消费1美元,也就是说账号内免费提供的18美元额度大约支持约3600次用户与ChatGPT的对话。
 
不仅收费贵,这些公众平台提供的对话服务,在内容质量方面远远不如OpenAI旗下的ChatGPT。目前,ChatGPT的开发者、人工智能研究机构OpenAI并没有在中国大陆提供有关ChatGPT的服务,也没有相应的公司运营。
 
这些公众号平台或者小程序称,自己是将ChatGPT的服务通过技术手段“转接”至国内,以方便用户使用并收取费用。有提供该服务的平台对媒体表示,通过其平台发出的所有对话回复都是通过直连OpenAI公司接口所获得的。该公司称:“我们每次问答也是需要给OpenAI付费的,也得交不少钱,具体成本由对话的字符长短等来决定。”
 
在众多提供ChatGPT仿制版服务的平台中,可能确实有些是通过批量注册ChatGPT账号,进而通过接口技术将用户问题转发给ChatGPT,再将真实回复转发给用户,进而充当中间站点从而实现盈利的机构。同时,也有不少服务提供者,或许并未链接到ChatGPT服务,而是使用了其他AI对话模型,属于完全的“山寨”。
 
从这些情况来看,目前不少类ChatGPT服务提供者,多是为了趁着当下的热度赚取短期利益,甚至可以说是欺骗消费者付费。而从技术和产品来看难以有长远发展。
 
 
百度、阿里、京东、快手等企业纷纷入局
 
当然除此之外,不少科技互联网巨头企业们确实在从技术着手,致力于不要在ChatGPT浪潮中落后。我们在之前的文章中就写到过,百度早早就加入战局,在2023年2月7日对外公布其大模型新项目“文心一言”,英文名ERNIE Bot,将在3月完成内测,面向公众开放。
 
2023年2月9日,据阿里巴巴一名资深技术专家透露,阿里达摩院也正在研发类ChatGPT的对话机器人,目前已开放给公司内员工测试。
 
同样是2月9日,有消息显示,快手正在开展大规模语言模型(LLM Large Language Model)相关研究,并启动了相应专项,覆盖LLM模型训练、文案自动创作与生成、对话系统开发等领域。据快手内部人士介绍,快手在LLM领域的研究,更聚焦于用户体验的提升,以及和业务场景的融合。例如,对话系统在快手中的主要应用包括虚拟人、电商智能客服、智能助理等人机交互或人人交互场景。
 
2月10日,京东云旗下言犀人工智能应用平台宣布,将整合过往产业实践和技术积累,推出产业版ChatGPT——“ChatJD”,并公布ChatJD的落地应用路线图“125”计划。
 
360公司从2020年就开始投入研究类ChatGPT技术在内的AIGC技术,作为内部业务自用的生产力工具使用。2月7日,该公司表示,计划尽快推出类ChatGPT技术的原型版产品。360公司称,AIGC技术除了在搜索引擎的应用之外,还可以辅助数字安全能力的提升。
 
ChatGPT主要涉及自然语言处理相关技术,属于认知智能领域的应用之一。科大讯飞在这方面也有长期的积累,该公司日前表示,已面向认知智能领域陆续开源了6大类、超过40个通用领域的系列中文预训练语言模型,并于去年12月启动生成式预训练大模型任务攻关,人工智能学习机将成为该项技术率先落地的产品,今年5月将进行产品级发布。
 
虽然不大愿意蹭ChatGPT的热度,腾讯在相关方向上已有布局,专项研究也在有序推进中。腾讯日前表示,基于此前在AI大模型、机器学习算法以及NLP等领域的技术储备,腾讯将进一步开展前沿研究及应用探索。
 
ChatGPT近期之所以这么火热,并且吸引众多科技互联网公司入局,是因为ChatGPT颠覆了传统小模型分析型人工智能机器人的概念,ChatGPT的成功意味着大模型的发展成熟。
 
ChatGPT可以说是人工智能里程碑式代表,证明了以海量大数据和超大参数为基础的大模型方案在发展通用型人工智能方案上是可行的,而之前工业、学术界对这个路径一直比较质疑。
 
云从科技战略技术总监温浩此前对媒体表示,ChatGPT可以说是融合学术界成果和工业界经验的集大成者,实现了指令学习的效果,通过不断强化反馈,形成有逻辑性的回复,并且能够摒弃有害信息,比较高质量提炼出有用信息。
 
小结
 
整体而言,ChatGPT技术能够给很多行业应用带来新的价值。然而从目前的情况来看,通过微信公众号提供ChatGPT的服务,从而获取短期利益,终究不是长久之道。一些以其他AI技术充当ChatGPT欺骗用户的行为更是应该引起注意。
 
同时国内科技企业致力于研究类似ChatGPT的AI大模型技术值得关注,不过国内的AI大模型公司相对于OpenA而言可能还存在差距,未来还需要持续突破。大模型对算力的需求很大,未来在高性能计算、数据中心方面的投入将会增加,预计相关市场将会迎来新的机会。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天外有天★ 2023-02-12
0 回复 举报
发展新大陆 收起回复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