苹果将量产市场首个Micro LED穿戴产品,这些供应链公司率先收益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吴子鹏)日前,苹果供应商友达表示,已开始向新技术、新产品进行开发,其中便包括Micro LED。公司预计,今年下半年将量产配备Micro LED的穿戴式设备,尺寸约2点多英寸。根据该公司透露的尺寸,这款设备预计将会是Apple Watch,或者类似大小的设备。

综合其他供应链人士的消息,苹果公司大概率将在2023年完成对Micro LED屏幕Apple Watch的测试,并于2024年正式推向市场。并且,苹果对Micro LED的使用并不会局限于Apple Watch,该公司将从2026年开始逐步将这种新型屏幕导入到iPhone、VR眼镜和车用屏幕等方面。不过,MacBook等IT显示器不会采用Micro LED,而是选择OLED,并逐步升级到Micro OLED。

苹果提前启动让产业链受益

虽然产品推出主要看终端设备的上市时间,不过从目前的产业链动态来看,苹果的可穿戴设备,大概率是Apple Watch,将成为行业首款搭载Micro LED屏幕的设备。除了产业链人士,市场分析机构Omdia此前也预计,苹果公司将在2024年的Apple Watch Ultra 2系列选择Micro LED屏幕,尺寸大概为2.13英寸。

我们都知道苹果对创新产品具有明显的带动作用,在Mini LED上已经得到了充分的验证。根据相关统计数据,苹果设备在整个Mini LED市场的出货量占比高达70%,并且由于苹果MacBook Pro系列搭载了Mini LED屏幕,目前笔记本电脑是Mini LED屏幕第一大市场。

在Micro LED方面,晶元光电、友达光电、台积电等厂商预计将率先受益。此前,苹果曾宣布与这些公司共同研发Micro LED屏幕。

根据此前的产业爆料,苹果已经花费了数年的时间来自研屏幕。并且,在2018年,由于苹果感受到三星屏幕相当大的成本占比,于是加速了这项自研计划。随后到了2020年,苹果正式确认将自研Micro LED屏幕作为团队未来的主要方向。

Micro LED屏幕的性能领先优势是非常明显的。Micro LED被称为微米发光二极管,拥有自发光、高效率、低功耗、高集成、高稳定性、全天候工作等优良特性,和当前的屏幕相比,升级效果非常明显。并且,Micro LED功率消耗量可低至LCD的10%、OLED的50%。

当然,除了直接和苹果合作的几家供应商之外,其他头部品牌的供应链企业一样会跟着受益,就像近两年Mini LED产业的爆发一样。

综合来看目前的Micro LED产业链,可大致分为设备、材料、零组件、面板、应用5个部分,其中设备和材料为产业上游,零组件和面板为产业中游,应用则是产业下游。

在设备方面,Micro LED用到的主要设备包括MOCVD设备、分选设备、固晶机和点胶机、检测返修设备等。其中,在MOCVD设备环节代表厂商包括德国爱思强、美国维易科、中微半导体等;分选设备方面的代表厂商主要有台湾惠特、梭特科技、泰克光电等;固晶机代表厂商主要是新益昌、万福达、普莱信智能、先进光电、高声光电、ASM、东丽、K&S等;点胶机方面主要是长林自动化、凯格精机、腾盛精密等企业;检测返修设备可以关注盟拓电子、精测电子、特仪科技、精智达、合易科技等企业。

在材料环节,2022年晶湛半导体、Sofi-Epi、东丽集团、默克公司等已经在外延片和专用材料推出相关Micro LED材料新品,预计2023年会有更多传统LED材料厂商参与进来。

当然,和Mini LED类似,Micro LED的主要成本也会集中在LED芯片方面。在这方面,三安光电、华灿光电、乾照光电、聚灿光电、兆元光电、兆驰半导体、国星半导体、华引芯等公司都已经有相关布局。

在面板环节,三星、京东方、TCL华星、天马、友达光电、辰显光电、錼创显示科技、国星光电、晶台光电、瑞丰光电、利晶微等公司在近两年的行业展会上都展示过各自公司的Micro LED面板产品。不过,各家公司的核心技术还是有一些差异,比如錼创显示科技2021年的展品采用的是独特PixeLED Matrix技术,采用16-in-1 RGB Micro LED,做成可以直接打件在PCB基板的Matrix单元。

产业供应链

据不完全统计,2022年国内投向Mini/Micro LED等领域新增投资超过了700亿元人民币,其中设备、基板材料等Mini/Micro LED配套产业链是投资重点。相信随着苹果产业链节奏加快,2023年在制造环节会有更多引人关注的投资项目出现。

苹果也怕担风险

不过,产业热和产品真实落地还是有一些差距的。比如苹果,早在2020年就定下了自研Micro LED的目标,并且初期的计划是在iPad和MacBook等大尺寸设备上使用自研的Micro LED屏幕。不过,随着研究的深入,苹果研究团队也发现Micro LED并不是一项简单的技术,于是选择折中在Apple Watch等小型化产品上试水。

实际上,要实现Micro LED的量产落地需要攻克多项关键技术,包括红光芯片、激光转移、晶圆结合及全彩化等技术,其中激光转移、pick andplace转移技术、自组装技术、转印技术等合并一起就是行业热议的巨量转移技术,也是Micro LED量产最大的挑战所在。

通过下图不难发现,Micro LED在多项技术指标方面比现阶段的Mini LED要求更高,尤其是在LED数量级方面,两者之间的差距是巨大的,并且Micro LED更轻薄,这就导致巨量转移技术是Micro LED量产的关键技术。

产业供应链

图源:亿渡数据

巨量转移技术对于LED封装是一个颠覆性的技术。传统LED封装的过程中主要采用真空吸附的方式,不过这种技术能够达到的物理极限大概是80微米左右,而大部分Micro LED芯片的尺寸都小于50微米,这就导致真空吸附已经完全不能用了。因此,产业界在实现巨量转移技术时,尝试了流体自组装技术、印章抓取技术、选择性释放技术、滚轴转印技术等多项技术,它们各自都有自己的优劣势。然而,巨量转移技术的要求是大量、快速、准确地转移Micro LED 芯片到目标基板上,并且良率要求是99.9999%,以及每颗芯片的精准度必须控制在正负0.5μm以内。

虽然难,不过产业界并没有知难而退,而是选择了迎难而上。目前,Micro LED产业链企业已经陆续从各个环节突破巨量转移技术的瓶颈。在此举几个典型的例子,比如先导智能自主研发的Micro LED激光巨量转移设备顺利出货,进入工艺验证阶段,实现了激光转移技术的突破;东捷科技研发出“激光熔接技术”,有助于加速巨量转移、巨量修补的步骤;利亚德PCB基巨量良率已提升至99.995%,半导体级转移良率迈向99.999%。

当然,正如上面提到的,除了巨量转移技术以外,Micro LED对驱动技术、接合技术和显示技术等的要求也很高。比如,Micro LED没有滤光片,如果抵抗环境光干扰,如何解决大角度色彩偏差都是很大的挑战。

因此,苹果选择在小型设备上试水Micro LED也是可以理解的,毕竟风险小了很多。不过,由于技术难度高,导致Micro LED的成本高昂,DSCC分析师预计,用于Apple Watch的Micro LED显示屏成本将超过1.92英寸Apple Watch Ultra机型OLED显示屏的五倍,售价为799美元。

写在最后

苹果在消费电子市场,一直都在引领创新,并得到行业的广泛认可。同时,苹果自研在近些年屡屡取得关键突破,使其能够保障自己产品的高利润率。

不过在Micro LED上,苹果这一次选择了谨慎,主要还是由于Micro LED的技术难度太大了,苹果也不敢保证量产产品是否有环节没有测试到,最终影响到终端设备的口碑。当然,苹果不是一个人在战斗,在其带动下,近两年Micro LED的创新突破是值得密切关注的。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