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企业关于ChatGPT的布局盘点

描述

    ChatGPT 引发了全球科技巨头的军备竞赛,在国内,一场竞争也在逐渐燃起。

  微软将ChatGPT视为新-代技术革命,将ChatGPT整合进Bing搜索引擎、Office全家桶、 Azure云服务、 Teams程序等产品中。

  微软近期宣布推出视频会议及远程协作平台的高级付费版Microsoft Teams Premium,订阅者可享用OpenAl GPT提供支持的大型语言模型技术,用AI自动生成会议笔记,此举或对Zoom、 谷歌会议等平台形成巨大冲击。

  亚马逊:ChatGPT受到重点关注,已广泛运用在各种] C作职能中。

  以此同时,国内也开始支持 ChatGPT 类大模型的研究。

  百度:文心一言3 月见在国内众多科技大厂中,百度是最早针对 ChatGPT 做出明确表态的公司之一。2 月 7 日,百度正式官宣将在 3 月上线百度版 ChatGPT——「文心一言」(英文名为 ERNIE Bot)。

  华为:华为计算产品线相关负责人表示,公司 2020 年在大模型领域开始有布局,2021 年基于昇腾 AI 与鹏城实验室联合发布了鹏程。

  腾讯:腾讯对 ChatGPT 的回应发布于 2 月 9 日。该公司表示:「目前,腾讯在相关方向上已有布局,专项研究也在有序推进。

  字节跳动:2 月 9 日,有传闻称,字节跳动的人工智能实验室(AI Lab 有开展类似 ChatGPT 和 AIGC 的相关研发,未来或为旗下 PICO 提供技术支持。

  阿里巴巴:关于阿里巴巴入局 ChatGPT 的传闻始于一张截图。该图显示,阿里巴巴可能将 AI 大模型技术与钉钉生产力工具深度结合。对此,阿里巴巴称,「确实在研发中,目前处于内测阶段,后续如有更多信息,会第一时间和大众同步。」

亚马逊

    梳理人工智能产业的历史和现实,可以看到数据背后是广泛的应用场景,算力背后靠的是完善的信息基础设施,算法背后需要深厚的人才储备。这些方面中国已经有所准备,甚至可以说已经积累了庞大的数据、算力和人才优势。而在ChatGPT浪潮汹涌而至时,盲目跟风、“Copy To China”早已落伍,甚至只是在应用层面“搭车”也显得不合时宜。

  文章综合计算机文艺复兴、机器之心、中国青年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