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必须知道的FPGA硬件属性

描述

事实上,MCU 对有些任务来说是很适合的,但对其它一些任务来说可能做的并不好。举例来说,当需要并行执行大量计算任务时,FPGA 可能会让你喜出望外。

如果我们进一步放大,我们可以看到,每个可编程模块都包含有许多数字功能。在这个例子中,我们可以见到一个三输入的查找表(LUT)、一个复用器和一个触发器,但重要的是我们要认识到,这些功能的数量和类型对不同系列的 FPGA 来说是会变化的。

触发器可以被配置(编程)为寄存器或锁存器;复用器可以被配置为选择一个到逻辑块的输入或 LUT 的输出;LUT 可以被配置为代表任何所要求的逻辑功能。在实际应用中,即使最简单的 FPGA 都会使用四输入 LUT,而一些更大更复杂的器件甚至会宣称使用六、七或八输入的 LUT,但为了简单起见,我们还是讨论三输入版本。

mcu

我们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讨论各种类型的 FPGA 实现技术。现在我们只需要知道,FPGA 内部的可编程单元可以用反熔丝、闪存单元或 SRAM 内存单元来实现。先让我们看一个用反熔丝技术创建的 FPGA 吧。这是一种一次性可编程(OTP)技术,这意味着一旦你编程了这个 FPGA,它将永远保持这个状态而不再改变。

对基于反熔丝技术的 FPGA 来说,编程器件相当于通过“硬件连线”将第一组复用器的输入连接到实现目标逻辑功能所需的正确 0 或 1 值。我们使用这个 LUT 实现了前面那张图隐含的公式 y=(a & b)|c。在实际应用中,复用器可以用场效应管的分支“树”来实现,但我们在这里真的不用担心最底层的实现细节。另外一种非常常见的 FPGA 实现技术是使用 SRAM 配置单元。同样,我们会在以后的文章中讨论更多的细节。这里我们所要知道的仅是当电路板第一次上电时,基于 SRAM 的 FPGA 会加载配置信息(我们可以把这个过程想像为器件的编程)。

我没有显示 0 和 1 被加载进 SRAM 单元的那种机制,因为我不想让问题变得复杂。出于这次讨论的目的,我们真的无需担心这种“魔术”是如何发生的。我在这里唯一要提的事(给你考虑的空间)是—使用一种被称为部分再配置的技术—FPGA 的一部分可以发起对另一部分进行再配置(当然反过来也行)。对于具有微控制器和 / 或软件背景的读者来说,我们可以将这种技术想象为相当于自我修改代码的硬件。这意味着这种技术是非常非常强大的,但也会带来很难隔离和调试的问题。

FPGA 器件还包含有通用的输入 / 输出(GPIO)引脚和焊盘。通过配置单元,FPGA 器件内的互连部分可以被编程为这样:将器件的主输入连接到一个或多个可编程逻辑块的输入。任何逻辑块的输出也可以用来驱动任何其它逻辑块的输入和 / 或 FPGA 器件的主输出。另外,GPIO 引脚可以被配置为支持种类广泛的 I/O 标准,包括电压、终端阻抗、摆率等。

mcu

世界上第一块 FPGA 与本文中讨论的架构非常类似。这块 FPGA 就是赛灵思公司在 1985 年推出的 XC2064(是用 2um 工艺节点制造的),它包含有 8×8=64 的逻辑块阵列,每个逻辑块包含一个四输入 LUT 和其它一些简单功能。从那以后,FPGA 发展势不可挡,正像我们看到的那样,更为复杂的 FPGA 架构

如果某个逻辑功能(比方说计数器)是用 FPGA 的可编程构造实现的,那么这个功能可以被说成“软功能”。相比之下,如果某个功能是直接用芯片实现的,则被说成“硬功能”。(随着这些功能变得越来越大越来越复杂,我们一般称它们为内核)。软内核的优势在于,你可以让它们做你想让它们做的任何事。硬内核的优势是它们占用较少的硅片面积,具有较高的性能,并且功耗较低。最优的解决方案是混合使用软内核(用可编程构造实现)和硬内核(直接用硅片实现)。

举例来说,该器件可能包含数千个加法器、乘法器和数字信号处理(DSP)功能;数兆位的片上内存,大量的高速串行互连(SERDES)收发器模块,以及众多的其它功能。

这是真正让人兴奋的事情,你可以用 FPGA 中的普通可编程构造做的事情之一是,使用其中的一部分实现一个或多个软处理器内核。当然,你可以实现不同规模的处理器。举例来说,你可以创建一个或多个 8 位的处理器,加上一个或多个 16 位或 32 位的软处理器—所有处理器都在同一器件中。

一种情形是软件开发人员捕获他们的代码,在 SoC FPGA 的 Cortex-A9 处理器上运行这些代码,然后通过分析识别任何可能严重影响性能并成为瓶颈的功能。这些功能随后可能就转交给硬件设计工程师用可编程构造来实现,它们(这些功能,不是设计工程师)将使用较低的时钟频率提供明显更高的性能,而且功耗更低。

审核编辑 :李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