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业资讯
章丘市一位环卫工人,正在给居民区内的垃圾箱清洗消毒。
从4月底开始,为期五年的“乡村文明行动”在我省农村展开。2011年5月中旬,记者在走访中发现,济南、滨州、淄博、东营和德州的一些农村,“晴天一身土,雨天一身泥”、“垃圾围村”等困扰乡村的难题正逐渐得到解决。
5月19日下午,东营市广饶县淄河店村村委会前的广场上,四叶草铺满了小草坪,倒垂槐环绕四周,红色的月季竞相绽放。在这里,村民王落明正带着小孙子,在设有健身器材的地方玩耍。
垃圾处理也要数字化
5月19日下午,广饶县淄河店村保洁员杜松江,正忙着清扫道路、捡拾垃圾。他说,大部分村民都会自觉把垃圾放入垃圾箱中。每天一早,镇上的垃圾车都会到村里把垃圾运走。最后,垃圾被运到县垃圾处理厂进行综合处理。
为了破解“垃圾围村”的难题,广饶县建立了“村收集、镇运输、县处理”的城乡生活垃圾处理模式。农户垃圾的自觉投放,村保洁员的清扫收集以及乡镇车辆的运输,使广饶县农村每天产生的生活垃圾,当日就会得到清理。
从去年6月份开始,章丘市环卫部门,在各居民小区用240升、660升的密闭式垃圾箱,全面取代了之前的无底垃圾箱。每天凌晨2点30分,低噪音的电动拖车都会将小区、单位的垃圾箱拖出。
章丘市于2010年10月份,在全省率先建立了数字化环卫管理平台。200多辆环卫作业车,全部安装了GPS卫星定位系统;5000多个密闭垃圾箱上,也均安装了电子芯片。每当清运工人把装有电子芯片的垃圾箱挂到垃圾储运车上时,垃圾箱便会与车上的“刷卡设备”发生感应。而这一操作,也会在章丘市数字环卫综合管理平台的电子地图上显示出来。
垃圾变燃气、肥料
在生活垃圾的处理上,淄博市临淄区的两个乡村显得与众不同。
5月19日中午,淄博市临淄区朱台镇西单村村民郭新民一家,打开了燃气灶开始准备午饭。他指着铮亮的炊具对记者说:“俺们村用的都是商品沼气,火旺、干净、省钱,每立方才花1块钱,而且锅底烧不黑。”
2009年,西单村投资200余万元,建成了一座1500立方大型沼气站,郭新民家用的燃气便是来自那里。西单村党委书记单提华告诉记者,这座沼气池可供全村300多户村民使用。西单村村民的主要经济收入,来自奶牛养殖业。奶牛产生的粪便,庄稼秸秆和生活垃圾,成为生产沼气的原料。
与西单村不同,朱台镇的王营村,则主要是通过推广使用户用沼气池,实现了村民庭院清洁。目前,王营村全部农户都通了沼气,全镇有30个村发展了户用沼气池,建成户用沼气池8000多个,年消化人畜粪便2万吨,经过腐熟的粪便产生的沼渣沼液,全部用于农业生产,发展绿色食品。
村里装了电子眼
5月20日,在德州市平原县坊子乡大蔡村文化大院的监控室中,80后社区民警颜廷凯的眼睛,正紧紧地盯着面前的电脑屏幕。电脑屏幕上的四幅动态画面,是进出村主要道路上的情景。据大蔡社区党支部书记蔡福涛介绍,2009年,村委会筹集1万多元资金,在进出村的主要道路安装了4个监控摄像头,并在文化大院设立监控室,培训专门人员进行24小时不间断监控。
颜廷凯告诉记者,今年4月份,一辆摩托车驾驶员进入视频监控画面,他的S形行车路线引起了民警的注意。“当时的第一反应,就是他喝酒了”,颜廷凯和同事迅速追上了摩托车驾驶员,对他的危险行为进行了制止。“监控录像一般保留1周至1个月之久,村民可以根据需要调看录像”,民警说,除了能够帮助民警破案,摄像头还可对犯罪分子起到震慑作用。
平原县坊子乡派出所所长冯建军告诉记者,在2009年坊子乡的社区选举工作中,各个村民小组都选举产生了治保会,全乡共产生了52个治保会,156名治保干部。2010年全乡治保会共调解各类矛盾纠纷560余起,防止民转刑案件12起,2010年全乡治安案件同比下降20%。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