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GBT芯片制造工艺流程

IGBT/功率器件

36人已加入

描述

IGBT(Insulated Gate Bipolar Transistor),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是由BJT(双极型三极管)和MOS(绝缘栅型场效应管)组成的复合全控型电压驱动式功率半导体器件, 兼有MOSFET的高输入阻抗和GTR的低导通压降两方面的优点。

GTR饱和压降低,载流密度大,但驱动电流较大;MOSFET驱动功率很小,开关速度快,但导通压降大,载流密度小。IGBT综合了以上两种器件的优点,驱动功率小而饱和压降低。非常适合应用于直流电压为600V及以上的变流系统如交流电机、变频器、开关电源、照明电路、牵引传动等领域。

由于绝缘栅双极型晶体管(insulatedgatebipolartransistor,简称为igbt)低开关损耗、简单的门极控制、优良的开关可控性等优点,在工业变频、大功率机车牵引和电网中广泛应用。自上世纪80年代发明以来,igbt的纵向结构经历了从穿通型、非穿通型到软穿通型的发展,单位面积芯片可处理的功率密度越来越大。尤其是采用透明集电极技术的igbt芯片,由于不需要再采用载流子寿命控制技术,其通态压降具有正温度系数,容易实现多芯片并联使用,目前通过多芯片并联的igbt模块的最大通流能力已经达到3000a以上,在高电压领域作为开关器件的优势地位越来越明显。

现有技术中,在igbt芯片过电流关断过程中,电子电流逐渐减小,空穴电流占比较通态时高出很多。在空穴电流流经n+区下方区的电阻rs时产生的电压降vbi提高,容易导致寄生pnp管的开启发生闩锁,导致栅极控制失效,芯片烧毁。另一方面,在高压直流断路器工况中,igbt芯片在关断前需要承受2~3毫秒,峰值电流高达4~5倍额定电流的电流冲击,而常规的igbt器件要求过电流关断能力为额定电流的2~3倍左右,在此过程中,芯片结温有大幅提升,更容易发生动态闩锁。此外,在igbt芯片的整体结构中,围绕有源区的结终端位置,在导通时有大量的空穴注入,在关断过程中,该部分的空穴都集中通过有源区边缘的元胞,导致电流密度集中和动态闩锁的发生。

IGBT芯片制造工艺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流程:

晶圆生长:使用CZ(Czochralski)方法,利用单晶硅棒作为原料,将硅晶体生长到所需的尺寸和厚度。

晶圆切割:将生长好的硅晶体切割成薄片,即晶圆,一般的晶圆直径为2-12英寸。

清洗处理:对晶圆进行多次清洗,以去除表面的杂质和污染物。

光刻工艺:将芯片的电路图案通过光刻技术转移到晶圆表面,以制作出芯片的结构。

薄膜沉积:利用物理气相沉积(PVD)和化学气相沉积(CVD)等技术,在晶圆表面上沉积多层不同材料的薄膜,以制作出芯片的电路和结构。

电离辐射(离子注入):利用离子注入技术,在芯片表面上注入不同类型和浓度的杂质原子,以形成芯片的PN结。

退火和氧化:对芯片进行退火和氧化处理,以增加PN结的稳定性和耐压能力。

金属化:在芯片表面上涂覆金属,并使用化学蚀刻技术制作金属线路和连接器,以实现芯片的电路连接和控制。

分离和封装:将晶圆切割成单个芯片,并进行封装和测试,以制成成品的IGBT芯片。

以上是IGBT芯片制造工艺的基本流程,其中每个流程都需要高度的技术和设备支持,以保证芯片质量和性能的稳定和可靠。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