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说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应该放上相等的阻抗

模拟技术

2429人已加入

描述

来源:ADI

曾几何时,老师对我说——运算放大器的两个输入端应该放上相等的阻抗。可这条经验法则从何而来?我们又是否应该遵循它?。。。种种疑问,答案尽在此处,拿走不谢!

师说“运放史”

相传,在741运算放大器1横行天下那个年代,正值平衡运算放大器输入端电阻观念风靡之际。然而随着时间的流逝,不同电路技术和IC工艺的兴起打破了它的神话,从此烟消云散。事实上,它的观念确实也可能会引起更大的直流误差和更多的噪声,从而导致电路变得更加不稳定!可是我们为什么在以前要选择它,而现在这样做就会出问题呢?

在二十世纪60年代和70年代,第一代运算放大器采用的是普通双极性工艺制造。当时为了获得合理的速度,因此差分对电流源电流一般控制在10 μA到20 μA范围内;β值为40到70,所以输入偏置电流也大概在1 μA左右。然而,那时的晶体管匹配度确实还不太高,所以输入偏置电流无法做到完全相等,而这个限制导致了输入偏置电流之间存在10%到20%的偏差(也被称为"输入失调电流")。

运算放大器

 图1. 经典反相放大器

而如果我们在同相接地输入端增加一个与输入电阻R1和反馈电阻R2的并联组合相等的电阻(图1中的R3),那么就可以使阻抗相等。做一些计算可以证明——误差降至Ioffset × Rfeedback,由于Ioffset为Ibias的10%到20%,所以这会有助于降低输出失调误差。

直流误差

为了降低双极性运算放大器的输入偏置电流,许多运算放大器设计都集成了输入偏置电流的消除功能,OP07就是这样的一个例子。输入偏置电流消除功能的增强可以使偏置电流大大降低,但输入失调电流可能是剩余偏置电流的50%到100%,所以这个时候增加的电阻作用就会显得非常有限。而且在某些情况下,增加电阻反而可能导致输出误差提高。

噪声

电阻热噪声的计算公式为√4kTRB,所以1 kΩ电阻会存在4 nV/√Hz的噪声,增加电阻也会增加噪声。在图2中,出人意料的是,虽然909 Ω补偿电阻是最低值的电阻,但由于从该节点到输出端的噪声增益,它给图2输出端贡献的噪声反而最多。其中R1引起的输出噪声为40 nV/√Hz,R2为12.6 nV/√Hz,R3为42 nV/√Hz。因此,请勿使用电阻。另一方面,如果运算放大器采用双电源供电,并且一个电源先于另一个电源上电,那么ESD网络就很可能会发生闩锁问题。这种情况下,可能希望增加一定的电阻来保护器件。但若使用的话,则应在电阻上放置一个旁路电容以减少电阻的噪声贡献。

运算放大器

图2. 噪声分析

稳定性

所有运算放大器都有一定的输入电容,包括差分和共模。如果运算放大器连接为跟随器,并且在反馈路径中放入一个电阻以平衡阻抗,那么系统可能就比较容易发生振荡。原因是大反馈电阻、运算放大器的输入电容和PC板上的杂散电容会形成一个RC低通滤波器(LPF)。此滤波器会引起相移,并降低闭环系统的相位裕量。如果降低得太多,运算放大器就会振荡。

运算放大器

图3. 您所见

一位客户在一个1 Hz Sallen-Key低通滤波器电路中使用AD8628 CMOS运算放大器,由于它的转折频率比较低,电阻和电容相当大(参见图3)。输入电阻为470 kΩ,所以客户在反馈路径中放入一个470 kΩ电阻。此电阻与8 pF的输入电容(参见图4)一起提供一个42 kHz极点。AD8628的增益带宽积为2 MHz,因此它在42 kHz仍有大量增益,且发生轨到轨振荡。而如果把470 kΩ电阻换成0 Ω跳线,那就可以解决问题了。

运算放大器

图4. 电子所见

因此,在反馈路径中应避免使用大电阻。这里,何者为大取决于运算放大器的增益带宽。对于高频运算放大器,例如增益带宽超过400 MHz的ADA4817-1,1 kΩ反馈电阻就称得上是大电阻了。

经验法则,来源于多年来的实践结论。想知道其是否仍然适用最好的做法,是在审核设计时仔细检视这些规则是否符合条件。关于本文中提到的是否需要增加平衡电阻这一点——如果运算放大器是带有输入偏置电流消除功能的CMOS、JFET或双极型,那么就不需要添加。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