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EMI设计
--------- PCB板电磁兼容的重要性 ---------
产品满足电磁兼容(EMC)要求,PCB设计应遵循哪些规范?
在做产品的过程中可能都遇到过这样的事情,明明用的是屏蔽机箱,为何电磁兼容实验却过不了。这又是什么原因呢?
很明显产品在设计时,只注重机箱的EMC设计,而忽略了PCB板的EMC设计。可能大家都有接触过一些设备,外壳缝隙和开孔很大,却通过了EMC测试,有点匪夷所思。由此可见PCB板卡的EMC设计,才是产品EMC设计的核心。
PCB·EMC设计是影响产品EMC测试中最重要的一环。
--------- PCB板的EMC设计原则 ---------
下面分享一些EMC设计经验给大家:
产品电磁兼容性的设计原则,就是一定要在新产品研发阶段就进行EMC设计,否则有可能亡羊补牢的机会都没有。EMC设计是产品开发的重要一环,他可以使效率可以大幅提升,使研发费用最大限度节省。
经验告诉我们,在功能设计的同时进行EMC 设计,到样板、样机完成则通过EMC测试,是最省时间和最有经济效益的。
--PCB板EMC设计要点之一:元器件的选择--
(1)主要部件,集成电路的选型应主要考虑,减少辐射骚扰或提高射频辐射抗干扰能力,尽量选用本身发射小的芯片,工作速率低的器件,多地线脚的芯片(芯片实质就是集成度较高的电路模块,封装时多装地线脚,可以减小高速差模电流环面积S,相应地减小芯片的发射);
(2) 避免使用大功率、高损耗器件,它们往往是大的辐射源,保证所选器件不工作在非线性区,以免产生谐波分量成为干扰源。
(3)电路设计除考虑减少辐射骚扰或提高射频辐射抗干扰能力外,还应考虑电源电路防外部骚扰包括浪涌、快速脉冲群、静电、电压跌落、电压变化等;
(4)电路设计或方案应不使数字信号波形产生过冲,应使无用的谐波振荡幅度最小,使无用的高次谐波成分最少,避免引发强烈的电磁干扰;
(5)对集总参数电路,增加阻尼、减小Q值,防止振荡。
--PCB板EMC设计要点之二:布线的设计--
(1)尽量减小所有的高速信号及时钟信号线构成的环路面积,连接线要尽可能短,并使信号线紧邻地回路;
(2)使用小型化器件和多层线路板,多层印制板可紧缩布线空间,高频特性好,容易实现EMC;
(3)印制板层数选择考虑关键信号的屏蔽和隔离要求,先确定所需信号层数,然后考虑成本的前提下,增加地平面和电源层是PCB EMC设计最好的措施之一;
(4)印制板分层原理与布置印刷电路、布置排线的原理一样,元件面下面为地平面,关键电源平面与其对应的地平面相邻,相邻层的关键信号不跨区,所有的信号层特别是高速信号、时钟信号与地平面相邻,尽量避免两信号层相邻;
(5)个别电源层、地层不能作为一个连续的平面时,采用多网孔连接形成地格蜂窝网,有效减小电流环路面积,减小公共阻抗R,加大信号与地层分布电容;
(6)线路板布线设计时顺序考虑:电源和地/时钟线/信号线,布线应该短、直、粗、匀,不要直角和突变, 应有“之”字形,用圆角代替尖锐走线,尽可能加宽电源和地的布线,电源和地层的分割,尽量符合微带线和带状线要求;
(7)走线尽可能远离骚扰源,布线考虑铁氧体材料的使用,预留磁珠和贴片滤波器的位置,以备按需加减。
--PCB板EMC要点之三:接地设计--
(1)高速信号线路及内部线缆的EMC设计;PCB的EMC设计中也提到供电与接地、高速信号线路的EMC设计,
(2)芯片间使用低阻抗地连接(地平面),不同芯片供电脚间阻抗尽量小,芯片供电脚(意思是离芯片供电 脚很近的供电线上)与地间接高频旁路电容,供电布线预留磁珠和贴片滤波器的位置,以备按需加减;
(3)布线、I/O排线的核心原则就是减小电流环面积S,布置排线的原理与印制板分层原理一样,关键电源线与其对应的地线相邻,所有的信号层特别是高速信号、时钟信号线与地线相邻,尽量避免两信号线相邻;
(4)为避免接地线长度过长(接近λ/4),可采用多点就近接地,接地线高频阻抗要小;
(5)减小电缆的天线效应及减小偶极子天线效应,跨线、I/O排线采用屏蔽性能好的线缆,内导线采用多股双绞线,使空间场互抵,屏蔽层可作为回线;
(6)机内采用屏蔽线防止感应噪声;
(7)波器的输入输出线应拉开距离,忌并行走线,以免影响滤波效果;
(8)I/O接口注意高速电路阻抗匹配,减小、消除反射;
编辑:黄飞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