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文了解高频信号传输线模型

描述

传输线变成了电路元件

传输线用来将信号或电能量从一点传输到另一点。比较熟悉的传输线为大街上的输电线,电话线,电子技术中PCB电路板上元器件之间的连线等等。在基本电路原理分析中,假设元件之间的传输线长度可以忽略不计,即可以用拓扑结构表示信号之间的连线。在这种假设下,认为在源端所测的时间与电路中任意位置所测的时间相同,信号之间无延时,正弦波形的相位差为零。

当源端与终端之间的距离足够大时,时间延迟效应就会变得足够大,同一时间点测试的源端和终端的正弦波形的相位差就可以观测到。

对于电阻,电容,电感这几种基本元件,在集总参数理论中,元件上的传输时间延迟可以忽略不计,当他们的尺寸足够大,或者元件上的连线足够长,就需要把它们看成分布参数元件,这就意味着这些元件的电阻,电容,电感参数必须按单位长度分块计算。

传输线足够长时,它就具有了分布参数特征,因此,传输线本身就变为了电路元件。

传输线电路的构成

线路自感

无论传输线是什么形状,当传输线流过电流I,在线路上就会产生磁通Φ,磁通让线路产生自感:

电路元件

这是结果对于工程实践者,直接引用即可,因此,当线路中通过高频信号时,信号流过线路产生的感抗会变得很大,不能被忽略。

传输线间的电容

任意两条无限长的传输线,他们由两根平行的圆柱形导体组成。它们分别带有相反电量的电荷。假设一根导体为零电位,另一根导体半径为b,电位为V的圆柱导体,它们之间的轴线距离为h,那么,它们之间的容值为:

电路元件

电容值只与导线长度L,导线距离h,导线半径b有关;与导线间的电压无关。

电路元件

对于长度为L的导体,与零电位导电平板距离越小,容值越大,这个特性与平板电容特性一致。由于电容特性为并联越多,容值越大,这样,N个长度为L的导体连线,导线间电容值就放大N倍。

导线之间的电位差影响的是等效线电荷密度:

电路元件

这个容值公式非常重要,如果把传输线分割为长度为L的线段,则每个线段对应的电容值为C,而多个长度为L的线段之前是并联关系,线路长度越长,线路间容值越大。由公式也可以得到线路间隙越大,电容值越小,线径越小电容值也越小。

理解这个道理,可以用极限法,假设线路间隙无穷大,电容值一定无穷小,假设线径无穷小,几乎看不见,则电容值也一定无穷小。而对于长导线L,当导线长度L无穷大,必定电容值无穷大。

这就给工程实践带来了指导意义,对于高频信号线路,要尽一切可能减小线长,增大线路与地之间的间隙,高频信号下面不要铺设数字地平面。信号线使用最小线宽,目前一般PCB加工工艺可满足6mil线宽,有些PCB企业可加工4mil线宽。

这样就可以利用集总电容和集总电感来建立给定传输线的模型:

电路元件

传输线中信号传播

假设传输线无损耗,输入信号全部功率最终都被传输给输出端。

在t=0时刻,闭合开关S1,电压信号V加在传输线输入端。在开关闭合时,电压V不可能一瞬间就出现在传输线的各个点上,电压以确定的速度从输入端相接收端传播。

在上图中,用绿色表示是在某一瞬间,电压已经充至V的一段传输线,用黑色表示了还未被充电的其余一段传输线。

随着传输线充电,信号波以速度v从左向右前进,当波传播到达终端时,电压波和电流波全部或一部分将会被产生反射。反射的大小依赖于传输线终端的连接特性。

1 如果连接在终端的电阻被断开,终端未消耗能量,信号波前电压将会被全部地反射回去。

2 如果连接在终端的电阻被接入,终端消耗一部分能量或全部能量,只有部分入射电压或无电压被反射回去。

传输线模型中元件的工作过程

S1开关闭合,S2开关断开情况

当开关S1闭合时,L1中的电流开始增大,并且C1开始充电,当C1充电完成后,L2中的电流开始增大,接着是C2开始充电,这样逐次向前充电,直到全部电容都完成充电为止。

电路元件

信号波前进的速度不仅取决于每个电感电流达到其最大值的速度,也取决于每个电容电压达到其最大值的速度。如果L,C的值都比较小,信号波前进的速度就比较快。

可以证明信号波速度与电感和电容乘积所确定的某一函数成反比:

电路元件

S1开关闭合,S2开关开通情况

当一个电阻接在已经充好电的传输线输出端,靠近电阻R的电容C首先通过电阻放电,同时电感产生反电动势,然后是C2放电,然后是C1放电,当所有电容都放电完成时,电阻两端形成一个电压尖峰。

传输线电路模型

在传输线上,还应该包含有串联电阻R,串联电阻值与导体中的电导率有关,电导率小的导体对应的电阻值大,相应的损耗大。

同时,还包含有并联电导G,电导用来表示传输线间电介质中流过的漏电流。电介质的电导率大,漏电流越大,电导G越大。

串联电阻R与并联电导G都是频率的函数。这样,就获得了传输线电路模型

电路元件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