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压变频器的集中冷却技术

电力技术

118人已加入

描述

高压变频器设备功率较大,4%的功率损耗主要以热量形式散失在运行环境当中。如果不能及时有效的解决变频器室的工作环境温度问题,将直接危及变频器本体的运行安全;最终因为温度过高,导致变频器过热保护动作跳闸。为保证变频器具有良好的运行环境,必须对变频器及运行环境的温度控制采取措施。

  二、冷却方式

  通过变频器工程应用经验的积累,针对不同的应用环境现场提供完整的变频器冷却系统解决方案。常用的几种冷却方式主要包括:⑴ 风道开放式冷却;⑵ 空调密闭冷却;⑶ 空-水冷密闭冷却;⑷ 设备本体水冷却;⑸ 上述方式组合冷却。

  1. 风道开放式冷却

  1.1 冷却过程

  冷风经变频室通风入口滤网进入变频器,经过对机体进行冷却后,再由变频器风道出风口将热风排出。

  1.2 安装方式

  风道开放式冷却安装比较简单,只需在变频室的墙壁上开两个通风入口,安装上滤网,然后在变频器的柜顶风罩上向外引出出风口风道即可,如下图1所示:

冷却技术

  图1

  1.3 系统特点

  (1)施工简单,维护量大;   (2)费用低廉; (3)运行稳定性依赖于当地环境。

  2. 空调密闭冷却

  2.1 容量选择原则

  按照变频器的发热量和控制室环境实用面积来选择空调的容量。

  2.2 安装方式

  变频器室安装空调时,要求变频器控制室空间要尽可能小,并且做好密封,避免夏季室外温度高带来的加热效应。空调的安装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在变频器两侧。具体设备布局如下图2所示。

冷却技术

  图2

  2.3 系统特点

  (1)急速高效制冷;(2)童锁功能,防止误操作;(3)广角送风,室温均匀舒适;(4)防冷风设计,送风舒适;(5)独立除湿;(6)低温、低电压启动;(7)室外机耐高温运转;(8)室内密闭冷却;

        (9)冷却功率留有余量。

  3.空-水冷密闭冷却

  3.1 基本原理

  空-水冷却系统是一种利用高效、环保、节能的冷却系统,其应用技术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其外形及原理如下图3所示:

冷却技术

  图3

  从变频器出来的热风,经过风管连接到内有固定水冷管的散热器中,散热器中通过温度低于33℃的冷水,热风经过散热片后,将热量传递给冷水,变成冷风从散热片吹出,热量被循环冷却水带走,保证变频器控制室内的环境温度不高于40℃。

  安装空冷器要求必须在密闭环境中,为了提高冷却效果,安放设备的空间尽可能小。流入空冷器的水为工业循环水,为保护设备,要求循环水的PH值为中性,且无腐蚀损坏铜铁的杂质,进水的水压一般为0.2~0.3Mpa,进水温度≤33℃。

  空冷器的维护简单易行,一般半年维护1次,进行冷却管道冲洗。

  3.2 施工安装

  单套系统一台变频器配备两台空冷器;单台故障时,不会对系统产生较大影响。具体设备布局如图4、5所示。空冷器的安装位置可根据现场实际情况布置在变频器正面或背面。

冷却技术

  图4

冷却技术

  图5

假如现场供水量不足,为适应现场情况,还可提供独立的冷却水系统方案。该方案在现有冷却系统基础上增加独立的机力冷却塔、水处理装置、增压泵站等设备,满足现场设备变频改造项目独立冷却的要求,同时还可为现场工业冷却水系统保留一定的冷却水量为现场今后增加设备提供相应的冷却水量裕度。

  图6 升压泵现场图

  3.3 安全性能评价

  设备整体安装于高压变频配电室墙外,采用风道与变频器的柜顶排气口直接连接,提高了冷却器的设备运行效率,能够对变频器排出的热气直接降温处理。同时,避免冷却水管线在高压室内布局容易出现破裂后漏水危及高压设备运行安全的严重事故发生。在空—冷系统的设计当中,为了防止空冷器出口侧凝露冷风带水排入室内,对空冷器的出风口、风速等指标进行设计计算;保证良好的排压情况下,运行安全稳定。另外,为防止空冷器漏水后进入室内,在空冷器的出口侧设置了淋水板;当漏水或有积水时,可以直接排向室外。完整的冷却系统解决方案,有效减低了辅助系统的故障率以及对主要设备的运行安全影响程度。

  3.4 系统特点

  (1)设备安装简单、快捷;

  (2)设备使用寿命长、故障率低、性能可靠;

  (3)设备的运营成本是同等热交换功率空调的1/3~1/4倍;

  (4)室内密闭冷却、干净卫生,变频器维护量低;

  (5)无需滤网清洗;

  (6)事故情况下可采用通风冷却,不影响设备安全;

  (7)冷却功率留有余量。

  4.设备本体水冷却

  从散热的角度来说,水冷是非常理想的。但是,水循环系统工艺要求高,安装复杂,维护工作量大,而且一旦漏水,会带来安全隐患。所以,能够用空气冷却解决问题的场合,就不要采用水冷。

  图7

  5.冷却系统指标及运行成本比较

  各种冷却方式的指标及运行成本比较见下表所示:

冷却技术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