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RFID技术在涉密载体管理中的应用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目前,针对涉密载体的管理和监视越来越得到重视,但传统条码方式存在种种弊端,无法实现对涉密载体进行实时监控,给非法人员携带涉密载体外出制造机会,使得涉密载体及重要文件外漏,给企业及事业单位的管理带来极大不便。涉密载体管控系统改变传统的纸质记录模式,实现载体信息的电子化管理,实现载体的区域管控。授权载体进出只记录不报警,未经授权载体系统记录并报警。做到事前提醒、事中控制、事后追溯,实现了载体全生命周期管理,摆脱人为因素的干扰,体现“人文科技、人文管理”,从而保证载体数据的安全。

RFID

采用RFID技术来实现对涉密载体进行管理和监控,为每件固定资产配备一个全球唯一ID号的电子标签由于RFID电子标签具有存储容量大、传输速度快、不可仿冒、可并发识别等技术特点,实现涉密载体监控、预防流失管理和盘点等,能够有效地防止涉密载体的外漏,对涉密载体及重要文件实行管理及监督定位,提高了工作效率,降低了成本支出。

涉密载体管理流程主要如下:

1、将涉密载体及重要文件加贴RFID电子标签;

2、在RFID标签上写入涉密载体及重要文件的信息,电子标签信息和涉密载体一一对应;

3、将RFID电子标签和涉密载体信息上传到管理系统中心数据库;

4、持有系统认可的证件,方可进入涉密载体控制范围;

5、持有系统认可的证件,进入后办理借还、使用手续;

6、寻找、查阅、携带、盘点涉密载体及重要文件。

运用RFID技术进行涉密载体监控、预防流失管理中,不但可以实时监控每件涉密载体的位置和流向,更能远程监视到每件涉密载体的编号、名称、流出时间、流入时间、携带涉密载体流动的人员信息等资料。

涉密载体防流失管理中具有流失发生时报警的时效性,使得资产管理部门及保安人员在流失发生后最短的时间内处置流失事件,到达流失现场,从而杜绝流失现象。

RFID

当人员携带被监管的涉密载体通过出口时,RFID读写器识读到人员和涉密载体二者的RFID电子标签,并通过服务器查询到此件涉密载体属于监管范围。若该人员未得到离开的授权时系统将启动声光警报,服务器向资产管理部门和保安控制室发送这两个标签所代表的人员和资产信息,并且显示是从哪个室流出的,使得相关监管人员尽快到达出现警报的涉密载体放置范围,并进行进一步处理。

涉密载体管控系统有利于载体管理整合信息资源、共享数据、统用统管;有利于利用信息技术管控“涉密人员、涉密场所、涉密载体”,及时掌握人员使用载体动态、分析行为轨迹,快速了解和处理突发“涉密”事件,防范于未然,牢牢把控保密业务安全防范工作,切实做到事前可知、事中可控、事后可溯;涉密载体管控系统有利于节约成本、节约人力,提高工作效率,提升信息安全保密防范能力和信息化建设水平。

RFID

软件系统分为后台管理系统和多媒体终端显示系统。后台管理系统实现对载体的管理,使用人员信息管理、日常操作管理、信息记录、系统统计等功能。多媒体终端显示系统实现载体出入信息的提示和预警。系统采用架构设计,分层级管理,分权限管理,私有服务器部署,数据完全独立,保障本地私密数据安全。

RFID涉密载体管理系统特点:

1、大幅降低资产盘点和查找工作量

依靠人工的资产盘点工作,特别是已归类的盘点工作量太大而且效率很低。管理员盘点资产要凭自身的记忆对资产进行分类放置和记录,费时劳神却又很难达到目的。引入先进的RFID资产盘点工具和方法,可实现资产盘点的自动化或半自动化。RFID技术使盘点工作简单有效;可以轻松实现顺架等功能;归位时可以根据资产图形化路线(相当于电子地图)指示管理员员按正确位置拜访归档。

2、简化借还流程,提高流通效率

现有的借还流程仍然需要人工介入,应用条码则需要打开资产扉页并找到条码位置然后才能扫描条码。这样的操作流程较为繁琐,借还效率比较低。而且,条码容易破损,影响借还的效率。因此,需要引入RFID技术以简化的资产借还流程,提高信息存储的安全,提高信息读写的可靠性,也提高借还资产的速度。

3、改变借出管理和安全防遗漏流程脱节的情况

现阶段依靠人工手工记录的方式进行借出管理,一方面手工记录较繁琐,另一方面亦存在数据登录错误的情况,且在发现丢失资产的同时无法记录丢失资产的信息或超期借出无法跟踪等,对资产的日常盘点、补缺工作影响极大。

(部分图文来源于网络,侵删)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