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4mm和0.5mm WLP的PCB设计注意事项和指南

描述

使用晶圆级封装 (WLP) 可以减小解决方案的整体尺寸和成本。然而,当使用WLP IC时,印刷电路板(PCB)布局可能会变得更加复杂,如果不仔细规划,会导致设计不可靠。本文介绍了为您的应用选择0.4mm或0.5mm间距WLP的一些PCB设计注意事项和一般建议。

介绍

在设计系统级电路时,印刷电路板(PCB)的空间可能非常宝贵。减少设计所需PCB面积的一种方法是使用较小的IC封装,例如晶圆级封装(WLP)。如果您相应地计划,这可以释放 PCB 上的大量区域,还可以节省您的成本.

WLP 比其前代产品小得多,因为封装直接构建在硅衬底上,不使用键合线。这反过来又节省了周期时间和包装成本。然而, 为了将PCB成本保持在最低水平, 需要考虑一些布局因素.本教程将介绍一些使用 WLP 时应遵循的一般 PCB 布局指南.这些指南是作为开发PCB布局设计的辅助工具提供的,以增加可靠制造设计的机会。

注:1mil = 1/1000in = 0.0254mm

贴片和不锈钢垫

在开始任何路由之前,首先应考虑 WLP 占用空间的设计。WLP图纸将提供创建PCB封装所需的大部分信息(封装尺寸、公差、引脚间距)。创建WLP封装时要考虑的另一个方面是IC引脚使用的焊盘类型。焊盘选项包括阻焊层定义 (SMD) 和非阻焊层定义 (NSMD),均如图 1 所示。

焊盘

图1.创建 WLP 封装时,请考虑要用于 IC 引脚的焊盘类型,即阻焊层定义 (SMD) 或非阻焊层定义 (NSMD)。

顾名思义,SMD 焊盘使用阻焊层来定义焊球将焊接到的焊盘区域。这种方法降低了焊接或拆焊过程中焊盘抬起的可能性。然而,缺点是这种方法减少了可用于焊球连接的铜表面积,并减少了相邻焊盘之间的空间。这限制了焊盘之间走线的厚度,并可能影响过孔的使用。

NSMD 焊盘使用铜来定义焊料凸点将焊接到的焊盘区域。这种方法为焊球连接提供了更大的表面积,并在焊盘之间提供了更大的间隙(与SMD相比),从而允许更宽的走线宽度和更大的通孔使用灵活性。这种方法的缺点是在焊接和拆焊过程中更容易受到焊盘抬起的影响。

最推荐的焊盘类型是 NSMD。这种焊盘类型有助于更好的焊接连接,允许焊点封装焊盘。在使用WLP开始PCB设计时,应考虑两种焊盘类型,并根据目标应用权衡其优缺点。请注意,这两种方法都可以在单个 WLP 占用空间上使用。

间距尺寸

Maxim提供多种WLP IC,提供0.4mm或0.5mm间距。间距尺寸是指IC上焊球(即引脚)之间的距离。距离是从两个相邻焊球的中心到中心测量的。间距越大,焊盘之间用于布线走线的空间就越大。

0.5mm间距设计比较小的0.4mm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呼吸空间。0.5mm 间距在焊球之间从中心到中心之间提供了大约 19.7 mil 的空间。典型的焊盘尺寸为 8.7 密耳,焊盘之间提供 11 密耳的焊盘以路由迹线。使用 3.5 mils 的走线到焊球间隙,您可以在两个定义的焊球焊盘之间舒适地安装大约 4 mil 的最大走线宽度。使用4盎司铜(Cu)的1 mil走线时,通过走线的电流限制为大约220mA。使用 2oz 铜,您可以通过 380 mil 走线驱动 4mA 电流。0.5mm间距WLP的间距和尺寸如图2所示。有关0.5mm间距WLP PCB布局的示例,请参考Maxim网站上的MAX8896评估(EV)评估板数据资料。

焊盘

图2.0.5mm 间距 WLP 的间距和尺寸。

0.4mm (15.7-mil) 间距设计可能比 0.5mm 设计更棘手。焊球之间布线走线的空间要小得多,这意味着更多的限制和更少的灵活性。典型的焊盘尺寸为 7 密耳,焊盘之间有 8.7 密耳的焊盘来路由迹线。在内部迹线的每一侧使用 3 密耳空间时,最大走线宽度仅为 ~2.7 密耳。0.4mm间距WLP的间距和尺寸如图3所示。使用2oz铜(Cu)的7.1 mil走线时,通过走线的电流限制为大约160mA。对于较小的间距,例如0.4mm,使用较厚的铜可能是一个问题,因为走线宽度小于铜宽度(例如2oz Cu = 2.8 mils)。这可能导致蚀刻/电镀工艺后的净迹线宽度小于 2.7 密耳。表1提供了普通PCB晶圆厂的走线宽度到铜厚度的建议。

焊盘

图3.0.4mm 间距 WLP 的间距和尺寸。

 

铜重量 铜厚度 建议的走线宽度
0.5oz 0.7mils 1.4mils
1oz 1.4mils 4mils至7mils
2oz 2.8mils 8mils至10mils

 

路由替代方案

如果在WLP焊盘之间使用较细的走线不适用于您的设计,例如对于较小间距的WLP(即0.3mm),则可以使用其他选项,但它们都有自己的缺点。一种选择是使用激光钻孔,这需要支付高昂的 PCB 成本.由于机械钻头具有设备限制(例如最小钻头尺寸为 10 密耳),并且由于 WLP IC 封装的相邻和对角焊盘之间的间距限制,因此需要激光钻孔通孔。激光钻孔是一种PCB制造工艺,其中通孔直接激光钻入WLP焊盘或从WLP焊盘偏移,然后重新填充,从而允许在内层上运行走线。如果您的应用PCB已经使用激光钻孔(例如高端音频应用或手机),那么PCB成本可能不是问题。但是, 如果您的应用必须降低PCB成本(例如某些LCD显示器),那么额外的成本可能不合理。

另一种不太常见的替代方法是使用交错凸块阵列 WLP。通过在 WLP 芯片上错开球,您可以创建更多空间来路由更大的迹线。并非所有 WLP 芯片都提供交错凸块阵列的奢华,这需要在设计的初始阶段仔细规划。或者,您可以使用缺少几个内/外引脚的 WLP 凸块阵列。这也将为您提供更多空间来放入过孔或将更大的迹线路由到内层。同样,这需要在设计早期仔细考虑,同时还要考虑零件的任何可能的第二源要求。

结论

在本教程中,介绍了一些基本准则和设计注意事项,以帮助在使用0.4mm和0.5mm间距WLP IC时设计PCB布局。为了提高使用 WLP 设计时的认识,讨论了焊盘类型(SMD 和 NSMD)、焊盘之间允许的最大走线宽度以及焊盘之间布线的替代方案(激光过孔、交错阵列 WLP 等)。

审核编辑:郭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评论(0)
发评论
恒硕锡球 2023-03-08
0 回复 举报
给力,分析到位 收起回复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