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动通信技术毫米波系统和器件技术发展趋势

RF/无线

1823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通信产业尤其是移动通信的高速发展,无线电频谱的低端频率已趋饱和。采用各种调制方法或多址技术扩大通信系统的容量,提高频谱的利用率,也无法满足未来通信发展的需求,因而实现高速、宽带的无线通信势必向微波高频段开发新的频谱资源。毫米波由于其波长短、频带宽,可以有效地解决高速宽带无线接入面临的许多问题,因而在短距离无线通信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前景。各种半导体器件是信息和通信技术(ICT )的硬件基础,创造性研发满足毫米波无线通信应用的新兴半导体技术和电路,是提升通信系统容量、解决构建新一代通信系统关键问题的主要技术推手。文章沿着毫米波半导体器件技术创新发展脉络,从相控阵等关键技术的系统架构、半导体材料和工艺、器件设计和封装测试入手,分析总结了第五代(5G )、第六代( 6G )移动通信技术毫米波系统和器件技术发展趋势。以美国 DARPA 的 MIDAS 计划为例,阐释了军用毫米波器件技术的研究前沿和进展。

毫米波

信息时代通信技术所面临的主要问题就是解决海量数据生成与通信容量不足之间的矛盾。预计到2032 年,每年约有 45 万亿个传感器从物理世界中采集巨量模拟信息(等价于毫米波 ) 。现有通信网络系统远远不能满足未来对信息传输容量的需求。解决现有无线通信系统数据传输速率低下与信息高生成率之间的巨大差距问题,成为无线通信技术发展的关键点。当前主要解决方法之一是每隔几年引入一个新的无线标准来定义新协议,即采用更复杂的调制方案,以增加数据吞吐量。然而,调制复杂度增加到某种程度不再能显著提高吞吐量,创造新的解决方案已经成为当务之急。

著名的香农 - 哈特利( Shannon - Hartley )定理指出,通信系统的容量与带宽呈线性函数关系。为了快速传输更多的数据,理论上可以采用另一种更为长效的 提 高 系 统 吞 吐 量 的 方 法,即 将 调 制 信 号(FBW )扩展到更宽的频率范围内来增加其带宽,当前无线通信的发展主要就是遵循这一思路。目前蜂窝网络的许可运行频段主要在 6GHz 频率以下,可用频谱受到一定限制。顺应趋势要求,运行频谱向更高频段拓展是必然的。毫米波频段(一般指30~300GHz电磁波频段)无线通信具有频谱宽和较强有效视距通信能力,能够大幅提高带宽、数据传输率,以及降低端到端延时,实现通信容量的大幅提升,因而获得了越来越多的关注。更多毫米波高端频段(一般指 >6GHz频段)被使用,毫米波产业链也快速发展起来。

一般认为第五代移动通信技术(5G )将部署电磁频谱的毫米波频段,第六代移动通信技术(6G )将开发利用太赫兹(0.1~10THz )频段。5G和6G 回程数据容量从10Gbit / s增加到100Gbit/ s ,只能通过压缩更高调制格式的数据,以在毫米波模式下工作,如图1所示  ,这里更高的工作带宽是可用的。达到这一目的的主要技术途径就是进行半导体技术创新,开发毫米波、太赫兹频段工作的半导体器件、材料和架构。一些在军事应用中采用多年的关键技术已经成为5G 电信的理想技术。例如,相控阵技术是具有良好发展前景的重点技术。5G 电信正致力实现防务行业利用相控阵天线所带来的益处,克服毫米波信号容易受阻于建筑物或者障碍物的缺点。军事应用面临更为复杂的通信环境,距离通常相隔几十公里甚至几百海里。系统容量、数据传输速率同样也是军用通信系统所追求的关键指标。毫米波相控阵在军用通信、雷达、电磁频谱战领域的发展意义重大。军用和民用5G 通信建立起的良性循环有利于形成相互利用和促进的局面。

毫米波

图 1  商用无线数据服务速率每十年增加十倍的毫米波技术趋势

1

毫米波技术趋势

从当前 国 际 5G 技 术 发 展 来 看,主 要 国 家 6GHz以下频段已经全面实现商用。无线通信要实现更高的数据容量或更高带宽,主要的着力点是开发利用24.25GHz以上频段的毫米波高频段。在2019年世界无线电通信大会( WRC - 19 )上,基于国际电信联盟(ITU )、第三代合作伙伴计划( 3GPP )等国际标准化组织框架,各国代表就 5G 毫米波频谱使用达成共识:全球范围将24.25~27.5GHz 、 37~43.5GHz 、 66~71GHz共14.75GHz带宽的毫米波频率标识用于5G 及国际移动通信系统( IMT )的未来发展。WRC - 19的决议规划了大量连续带宽的毫米波频率用于 5G 技术 ,如图 2 所示。这为 5G/6G相关产业链的发展和成熟奠定了基础,全球5G系统部署和商用步伐正在加速。

半导体工业的关键挑战是开发并提供可赋能给5G 、 6G 信息传输网络的技术,增加信息传输吞吐量、覆盖空间和传输距离。这些需求将转化成对半导体器件射频和基带带宽、工作频率、功耗、增益、噪声系数、线性度、发射功率等性能指标的要求。除最可能优先部署的26GHz / 28GHz/ 39GHz频段之外,近年业界对工作在 V 波段( 57~66GHz )、 E 波段(71~86GHz )和 W 波段( 75-110GHz )的半导体技术给予越来越多的关注。高于90GHz和高达300GHz的频段也已经开始开发。6G 网络通信频段将向上扩展至太赫兹频段并延伸到三维空间,可连接卫星、飞机、船舶和陆基基础设施,实现真正的全球覆盖智能化通信  。

毫米波

图 2 5G 关键场景对应频谱分布

新一代毫米波无线通信系统技术主要包括工作于毫米波频段的大规模 MIMO 系统架构、波束成形芯片、基站( BS )和用户终端(UT )的天线、系统测量和校准技术以及无线信道表征。通信基站是移动通信网络中最关键的基础设施。图 3 所示为核心网( CN ) 5G 毫 米 波 基 站 基 带 单 元 - 有 源 天 线 单 元(BBU - AAU )架构的示意图。该基站主要完成新空口( NR )基带信号与射频信号的转换及NR 射频信号的收发处理功能。

毫米波

图 3  一种 5G 毫米波基站架构示意图

发射信号时,从 5G 基带单元传来的基带信号,经过上变频、 D / A 转换以及射频调制、滤波、信号放大等发射链路( TX )处理后,再由开关、天线单元发射出去。接收信号时,5G射频单元通过天线单元接收射频信号,经过低噪放、滤波、解调等接收链路( RX )处理后,再进行 A / D 转换、下变频,转换为基带信号并发送给 5G 基带单元 。

2

毫米波波束成形系统构成

根据每个天线元件的相位,5G无线波束成形按系统架构分为三种类型:模拟波束成形  、全数字波束成形和混合波束成形  。

2.1  模拟和数字波束成形架构

基于相控阵的模拟波束成形在模拟域内进行相位移动。模拟波束成形系统分为三个模块:数字模块、位到毫米波模块和波束成形模块。根据模拟移相的位置,可以将移相分为中频移相 、本地振荡器移相和射频移相。采用数字控制移相器(如6 位 移 相 器)或 静 态 模 拟 波 束 成 形 结 构 (如Butler矩阵 、Blass矩阵和 Lenses )来实现相移。图 4 ( a )所示为射频波束成形接收机的一种架构,来自天线元件的信号经过加权和合并,产生一个波束,然后由混频器和信号链其余部分加以处理。这是相控阵的传统实现方式。优势是实现成本较低、部署简便,缺点是较难产生多波束。

数字波束成形的原理是:每个元件单元的信号在独立数字化后,完全在数字电路中实现相移,结构如图3(b )所示,通过收发器阵列馈送到天线阵列。全数字相控阵是最有发展前途的架构。每个天线单元被连接到一个独立的高速、高精度 A /D转换器( ADC)或 D/ A 转换器( DAC )上。若选用低分辨率的 ADC / DAC ,则能大幅降低功耗。数字移相系统里所有的信号流都被数字化,因而数字波束成形具有快速波束管理和波束成形等优点,可以同时创建多个波束或在所有方向上进行搜索,并对障碍具有鲁棒性。

毫米波

毫米波

图4模拟和数字波束成形架构比较示意图

2.2  混合波束成形架构

混合波束成形( HBF )是模拟和数字波束成形技术的结合  ,是两者组合一个中间方案,如图5所示,是权衡成本/硬件复杂性和系统性能的方案。方案之一是将阵列划分为更小的子阵列,并在子阵列内执行模拟波束成形。每个子阵列可被认为是具有某种定向辐射图形的超级元件。然后使用来自子阵列的信号执行数字波束成形,产生对应于阵列全孔径的高增益窄波束。混合波束成形是目前5G 无线通信系统的主流方案。

毫米波

图 5  多个模拟波束的混合波束成形示意图

2.3  功能模块和电子组件

图6所示为用于5G 的天线模块配置和每个功能块宜采用的半导体技术方案  。有各种构建相控阵的功能块和半导体技术方案。最右边的天线阵列接收到的信号由前端低噪声放大器放大。然后,它们的信号位在射频波束成形器内被调整和合成。合成的信号从射频频率转换为中频。再通过ADC转换为数字信号,进行信号处理。另一方面,数字部分产生的信号通过 DAC 转换为模拟信号,并转换为无线电频率。然后,它们被射频波束成形器分割成相位调整信号,由前端的功率放大器放大后从阵列天线发射。

射频集成电路( RFIC )是重要的一类组件。东京工业大学和 NEC公司开发了一种由4个发射/接收电 路 ( TRX )组 成 的 RFIC ,采 用 65nm 体 硅CMOS技术制作  。这种 RFIC 具有将信号从中频 - 射频转换到前端的功能,并通过改变本振信号相位来修改射频信号相位,使IC小型化。三星公司开发了一种 RFIC ,具有将信号从中频 - 射频转换到射频前端的 16 个 平行传 输信道,采用 28nm 体硅CMOS技术制作,如图7所示  。IBM 和爱立信使用SiGe BiCMOS技术联合开发了一种 RFIC ,具有如图6所示的从中频 - 射频( IF - RF )转换到前端的功能  。这个RFIC采用一个实时延迟电路作为移相器,它 有 32TRX 和 很 好 的 波 束 成 形 性 能。MixComm 开发了一种 8TRX RFIC ,采用 45nmPD - SOI技术,电路具有射频波束成形器和前端功能 。通过垂直堆叠增加 SOI上功率放大器的输出,以补偿晶体管栅极尺寸微化造成的输出功率下降。已经使用 GaAs 、GaN 材料开发用于5G 毫米波的具有良好高频特性的 RFIC 。但只能用于研制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等模拟电路。目前还无法用这些技术创建数字电路。

毫米波

图 6  使用混合波束成形的毫米波相控阵的简化框图

毫米波

图 7 16 信号链路 RFIC 芯片布局

3

毫米波半导体技术研究进展

通过半导体技术创新发展有效提升信息传输和处理效率的系统性解决方案,需要从材料、工艺、系统和电路设计、封装与测试、软件等方面着手开展协同研究。

3.1  材料技术

推动未来通信技术发展创新的半导体工艺平台包括 RFSOI 、 FinFET 、基于 SOI / SiGe 的光电技术。材料技术处于半导体技术革新的中心。毫米波电路只有从基础材料出发不断创新,才能不断提升工作频率并满足不同应用场景的要求,如图8所示。主流模拟IC / RFIC半导体材料包括如下内容。

1 ) Ⅲ - Ⅴ 化 合 物。目 前 主 要 采 用 GaAspHEMT 和 InGaP HBT 制作电路。以 GaN 为代表的宽禁带化合物材料正在崛起。GaN 的热导率与Si 相当,但其击穿电压非常高,具有比 Si 更高的电子迁移率、更高的功率增益、更低的噪声和更高的功率效率,非常适合于制作毫米波系统的功率放大器、低噪声放大器、低相位噪声振荡器等前端电路。

毫米波

图8 主要的半导体材料和器件发展路线图

2 )Si基材料。目前主要采用 CMOS和SiGe/BiCMOS ,易实现高集成度和高性价比,是制作小功率器件的优选材料。与 CMOS平面体硅工艺兼容的全耗尽SOI ( FDSOI )工艺是在低电压下提供高频工作的一种非常有前景的技术。文献提出了一种基于FDSOI 器件的毫米波波束成形系统,在高整体功率效率下实现SOC集成。SiGe BiCMOS在单芯片中集成了高性能双极晶体管和 CMOS 器件,达到 GaAs等更昂贵工艺才能实现的性能。

3 )多材料异构集成。Ⅲ - Ⅴ 与Si共集成技术出现了两种不同的集成方法,即与CMOS兼容的 GaN工艺 和硅基 Ⅲ - Ⅴ 族晶圆级集成技术  ,两者都是在 200 毫 米 硅 晶 圆 上 进 行。前 者 利 用 现 有 的CMOS 基础设施,使用 Ⅲ - Ⅴ 芯片和 Si 芯片混合封装形成最终系统,而后者是采用与现有的 Si 代工工艺兼容的工艺,将 Ⅲ - Ⅴ 器件和 Si器件共同集成在一个芯片中。二者都是引人注目的研究方向 。

3.2  工艺技术

许多代工厂转向比电子束光刻更具成本效益的光学光刻,开发出新的工艺技术来参与5G 芯片工艺竞争;或者将新功能集成到单个工艺节点中,降低成本,获取价格优势。图 9 显示了在 5G 中应用的Si 技术演变历史。在 28GHz 和 39GHz 频段的新兴 5G 毫米波蜂窝应用中,有两种引人注目的硅基技术——— 28nm RFCMOS 和 130nm /90nm SiGeBiCMOS 。多篇文献详细介绍了 28nm 节点 CMOS技术 以及该节点技术中器件的射频特性  。

这种平面技术采用了 gen - 4nFET应变结构和浸入式光刻 技 术。就 栅 极 处 理 工 艺 而 言,存 在 Poly/SiON 和高 k 金属栅极 (HKMG )的处理方式,即HKMG工艺,该技术能提供更好的 I on 和 g m ,同时降低 栅 极 电 阻 R g。研 究 还 表 明,28nm 体 硅CMOS技术能够实现用于802.11ac的高级SOC集成收发器和25Gbit/ s 60GHz宽带数字功率放大器,并达到合理的射频前端性能。

毫米波

图 9  在 5G 中应用的 Si 技术演变历史

SiGe BiCMOS 应用于 WiFi 前端、远程汽车雷达、光学IC 和5G 毫米波基站。在 BiCMOS技术下,通常将 SiGe HBT 添加到较大尺寸的 CMOS 节点中,并仔细优化技术的其他方面,如 HBT 、布线和衬底损耗,以最大化应用效益。例如,350nm SiGeBiCMOS 仍然足以满足极具挑战性的 WiFi 前端功率放大器( PA )需求 。SiGe BiCMOS 将作为未来在 100GHz 以上毫米波应用的重要基础技术之一。

在商业应用中,每种半导体技术在性能和集成水平方面的潜力,必须与工艺的成熟度、芯片组在各种应用 市场规 模 背 景 下 被 开 发 的 潜 在 投 资 回 报( ROI )相平衡。出于这个原因,技术的选择应在性能、系统复杂性和成本指标之间折中考虑,如表 1 所示。

表 1  毫米波半导体技术在性能、集成水平和开发成本方面的比较

毫米波

3.3 IC 设计技术

随着新工艺的推出,IC设计也在不断演进。IC设计人员通过在单个工艺节点中提供新功能,将某些功能组合到一个产品中,或者从核心晶体管中开发比以前更高的性能。这些趋势最终导致芯片的集成度提高,并且更易于部署,如图10所示。毫米波相控阵系统设计的两个关键挑战是发射机的功率效率和整个系统的热功率预算。若采用Si技术设计系统,则系统之间的差异将主要由功率放大器 工 作 点 的 最 大 功 率 输 出 ( P sat )、功 率 效 率(PAE )以及天线和发射机/接收机之间的损耗造成。

毫米波

图 10  毫米波半导体系统主要电路示意图

波束成形架构和芯片划分将由等效全向辐射功率( EIRP )、频带和系统中消耗的直流功率决定。SOC的面积缩放与耗散的热功率密度之间存在折中。在所有 PA 器件中, GaN 以最高的发射功率、最高的PAE (如图 11 所示)、最宽的带宽、最大的功率密度和最高的可靠性脱颖而出 。面临的主要挑战是晶格失配电荷在阱中的填充与释放时间常数差异导致的矢量幅度退化( EVM )。此外,还未能证明这些器件是否能在 120GHz以上频率工作。今后的研究将致力于将 GaN 器件和 PA 的工作频率扩展到200GHz ,功率达 40dBm@30%PAE 。随着向更高的毫米波频段迈进,挑战将更加严峻。

毫米波

图11在毫米波频率下工作的几种技术的附加功率效率比较

毫米波器件设计要重点考虑的关键半导体器件要素包括高频技术、能优化片上射频无源元件的低损耗后段工艺、考虑了布线相关性影响的先进建模和仿真能力,以及基于传输线的器件和交叉耦合。一般认为,取 f max 或者 f T 的 1 / 3 作为工作的频率上限,可以容忍工艺、电压和温度的变化,同时还能保持足够的增益。对于Si CMOS器件,由于栅极和互连电阻造成的各种限制,微缩到 20nm 以下对器件性能的改善收效甚微,f max 可能于20nm 左右达到450GHz的峰值 。CMOS电路适宜小信号射频应用,已被证明能在100GHz范围支持毫米波技术 。与CMOS相比,SiGe在高温下具有更高的频率、更高的击穿电压和更高的输出功率。IHP已经演示了 DOT750器件 的 fmax 达到700GHz,器件性能远高于 CMOS 。

3.4  封装与测试

在过去几年中,射频应用推动先进电子封装市场涵盖了不同行业。随着汽车雷达、高端智能手机、WiGig 器件等产品的出现,RF 封装市场预计将在各个领域都有所增长。预计 2025 年射频高级封装市场将达到 340 亿美元  。晶圆级封装(WLP )、 3D硅通孔( TSV )、系统封装(SiP )和电磁干扰( EMI)屏蔽是射频器件要求小尺寸、高速运行和异构集成的关键因素。在毫米波频段优化基于 SiP 的封装技术是通信集成电路面临的主要挑战之一。需要研究新的管理散热或电气性能的封装和制造技术。智能手对功耗、尺寸和集成度有着苛刻的要求,基站要求的严格程度则相对较小。成本效率也是至关重要的因素。

毫米波 5G 需要能够实现用于大规模 MIMO的宽带( >400MHz )阵列的高度小型化的大型天线新封装技术。欧洲共同利益重要项目(IPCEI )正在为 毫 米 波 5G 基 站 应 用 开 发 出 晶 圆 级 封 装(FOWLP )的天线封装模块。图 12 所示为该封装的示意图 ,显示一种双模堆叠的 FOWLP RDL( RDL即导线重新分布层)芯片后装工艺。两个铜层(天线2和天线1 )分别包括一个集成天线阵列和它的地平面,而两个封装层(模2和模1 )分别作为天线衬底和插板层。采用 Globalfoundries 22FDX技术制成的模拟前端 IC ( AFE IC )被集成到插板层,通过堆叠层的通孔与天线连接,并通过 RDL与系统板连接 。封装尺寸为10mm×10mm ,集成天线阵列包括一个2×2的贴片天线。器件在28GHz和39GHz双频段运行,两个频段最小阻抗带宽均为400MHz 。

毫米波

图 12  双模 FOWLP 封装结构图

毫米波测试包括对系统、 RF 电路、数字电路、新材料(包括一些在最先进工艺节点上开发的材料)、新封装方法、天线阵列、 SiP 、天线级封装(AiP )以及毫米波独有的空口( OTA )测试。毫米波测试才刚刚起步,电路复杂度高、工艺接入点多,测试、检测和计量需要耗费更长时间。MIMO 的性能在真实环境或隔离环境中测量。测量真实的室内或室外环境中的传播信道特性用于获得每个特定MIMO信道的脉冲响应。它提供了有关被测系统的完整知识,但仅针对一个特定场景。第二种 MIMO 测量是在隔离环境中进行的,即 OTA 测试。OTA 测试是毫米波关键要素。文献描述了不同的 OTA 方法,提出了 28GHz 和 39GHz 相控阵天线及其 IC的 OTA 测试解决方案。

4

军用毫米波数字相控阵研究前沿

4.1  技术路线

军事应用对毫米波技术有着强烈的需求。通信、雷达中的相控阵天线等毫米波关键技术首先在军事领域得到发展,现在已经转变为5G 通信的主流技术,二者相互促进,实现良性循环。军用毫米波技术聚焦数字相控阵前沿技术研究,从应用层面大致有以下三个关联方向。

1 )更远距离宽带传输。美国国防高级项目研究局( DARPA)的 MIDAS 计划正在开发用于通信和遥感的 18~50GHz 高集成度单元级数字相控阵  。MIDAS最终目标是开发出能实现快速移动战术平台之间的安全通信网络天线孔径,以更快的速度和带宽更远地传输数据。诺格公司与 DARPA在“100Gbit / s射频主干网络”项目中验证了在20公里距离上 100Gbit / s 的无线数据传输能力  。链路在毫米波频率上(71~76GHz和81~86GHz )运行,带宽达5GHz 。

2 )更高分辨率和小型化。公开资料显示,国外战机雷达多工作在 X 频段(8GHz至12GHz ),部署和瞄准导弹的雷达系统通常在 Ka频段(33GHz至37GHz )。更高分辨率和更小尺寸的天线有助于性能提升。94GHz频段导弹正在开发。

3 )向高频扩展频率覆盖范围。传统电子战系统运行于2GHz 至 18GHz 之间,涵盖 S 波段、C 波段、 X波段和 Ku波段。随着探测距离的增加,侦听电子 设 备 也 将 增 加。由 于 工 作 在 28 GHz 和 39GHz频率的5G 设备可能与用于导弹制导的 Ka频段重叠,为了减少信道冲突,电子战系统提出了新的扩展频率覆盖范围———从24GHz到44GHz 。带宽增加和频率提高将有利于开发更多的性能更高的军用电子设备。

4.2  重点目标

DARPA MIDAS 计划目的是开发毫米波频率的单元级数字波束成形阵列,实现频率敏捷的多波束网络,减少网络发现时间,并提高网络吞吐量。项目将把先进射频和混合信号 CMOS ASIC 设计、化合物半导体器件和异构集成方面的研究进展结合在一起,研制用于航空航天和国防应用的薄型数字相控阵。技术领域 1 ( TA1 )(计划研制时间 2018 年 ~2021 年):研 制 宽 带 毫 米 波 数 字 “瓦 片”。除 了 在TA1 中开发这个核心构建模块之外,还开发 T / R组件,包括低噪声放大器( LNA )、 PA 、 T / R 开关和辐射元件,同时开发封装和热管理基础设施、用于数字波束成形的计算资源。项目完成目标是多于 256个单元的样机系统。技术领域 2 ( TA2 )(计划研制时间 2018年 ~2022年):利用 TA1团队开发的“瓦片”研制宽带毫米波孔径。技术领域3 ( TA3 )(计划研制时间2018年 ~2021年):毫米波阵列基础研究,解决数字和混合波束成形中的基础技术创新。

4.3  研究进展

Northrop  Grumman和Jariet技术公司合作开发 MIDAS项目中的18~50GHz可扩展数字相控阵,其 他 参 研 公 司 包 括 Qorvo 、 Micross 、 TowerSemiconductor和 Protolabs 。MIDAS参研公司分工图如图13所示。NorthropGrumman计划用裸芯片3D 堆叠和 TSV 垂直互连实现异构集成。堆叠器件包括3D 打印的辐射器、两个为辐射器创建平衡结构的硅馈电板、一个砷化镓 T / R MMIC层、一个 SiGe RFIC 层和一个 CMOS 瓦片层。数据和电源从 硅 中 TSV 进 入 CMOS ,输 出 信 号 则 进 入SiGe BiCMOS RFIC 。该 RFIC为 GaAs MMIC提供偏置分配、控制、测试和校准射频分配。砷化镓T / R MMIC层是8信道四分之一圆片,它通过倒装芯片键合与 SiGe IC 互连, SiGe IC 是砷化镓 T / RMMIC层和 CMOS瓦片之间的有源插接器。第二阶段中,由 Jariet设 计 的 TA1 数 字 瓦 片 将 取 代CMOS瓦片,并与阵列的其他部分集成。还需要研究多种合金性质、键合和温度特性,保证组装过程稳定。

TA1混合信号 ASIC由Jariet公司开发,采用Global Foundries 公 司 12 nm FinFET ( 12LP )CMOS工艺,在数字和模拟/射频性能之间取得了良好平衡,是一种极其省电和紧凑的混合信号和数字设计方案。高效的逻辑对于实现数字降频/升频器 ( DDC / DUC )模块,以及数字波束成形功能十分重要。为了实现具有8个收发器通道的四分之一“测试瓦片”方案,采用了 6GHz 的高 - 中频频率范围,且 ADC 在第二奈奎斯特区的采样率为 8GS / s 。发送路径采用 DAC ,使用回补( RTC )或混合模式波形,在第二奈奎斯特区将信号能量最大化。虽然第一阶段目标是达到200MHz带宽,但Jariet的数据转换器设计实现了4GHz的奈奎斯特带宽,从而减轻了实现第二阶段目标的难度。

迄今为止,参研公司已经使用两个不同的最先进CMOS工艺、3D 打印宽扫描和宽带辐射器、 InPHBT / HEMT和 GaAs pHEMT低噪声放大器和高功率放大器、低损耗 T / R 开关,开发了多信道收发器 ASIC 。Northrop  Grumman为 TA2孔径研究采用了凹槽天线阵列,它们是用立体光刻技术( SLA )3D打印的,然后进行铜金属化。开发了使用芯片堆叠、铜柱、焊接凸点和分布层的先进封装技术,将所有组件集成在管壳中。完成样机将是一个可扩展的256 个天线单元的毫米波天线“瓦片”相控阵,达到在战术防御平台和低轨卫星中使用大型相控阵进行通信的目标。

毫米波

图 13 MIDAS 参研公司分工图

5

总 结

建设下一代高速泛在、集成互联、智能绿色、安全可靠的大容量通信网络将依赖于半导体技术创新和突破的推动作用。毫米波无线通信是实现信息和通信技术长期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技术,目前正在艰难地攻克前所未有的技术挑战。这些挑战在很大程度上源于半导体技术发展正在逼近其基本极限,这为信息处理、通信、存储、传感和驱动所赖以维系的能源效率的更新换代带来了阻碍。我国毫米波技术发展应该形成在政府支持下的、以应用为导向的产学研各界共同努力的局面,充分利用多学科研究成果,开展包括基础研究的各种研究,在系统、材料、架构、电路、器件和软件领域协同开发,取得突破性进展,最终达到期望的发展目标。

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