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20mA转0~5V的I/V转换电路设计(一)

应用电子电路

854人已加入

描述

【任务】4~20mA利于工业现场信号的远程无衰减抗干扰传输,但该电流信号须转换为电压信号并经过A/D转换才便于MCU处理。试设计一个4~20mA转0~5V的I/V电路。

【构思】将电流信号转换为电压信号,最简单直接的办法是使用取样电阻,即让4~20mA经过一个电阻形成电压,这个电阻可以取5V/20mA=250Ω(取样电阻Rs),为使转换精度足够高,使用1%的精密电阻,标准电阻系列中最接近250Ω的电阻是249Ω 1%,故取样电阻Rs=249Ω(精度1%)。如下图:

电流信号

上面的I/V转换电路存在两个问题:一、Ui的范围为249*(4~20mA),约为1~5V,这不符合0~5V的设计要求;二、Ii与Ui没有高阻抗隔离,易受到Ui之后负载的干扰,稳定性很差。

鉴于上面电路的缺点,Ii与Ui之间必须加入高阻抗电路,而且为提升信号转换的稳定性,必须加入负反馈环节。高输入阻抗,负反馈环节,这使人想到基于运放的放大电路。为使4mA与0V对应,我们可构造函数关系:Uo=k*(Ii-4)。当Ii=4mA时,Uo=0V;为使Ii=20mA时,Uo=5V,必须使系数k=5/(20-4)=5/16,所以Uo=(5/16)*(Ii-4)=0.3125Ii-1.25,上式右边分成两部分0.3125Ii和-1.25,这使人分别联想到同相比例放大器和减法器。首先构造同相比例放大器(这里我使用超低失调的op07运放,双电源±15V供电,此电源的设计略):

电流信号

上面的电路实现了三个目标:1.高阻隔离了输入信号Ii与输出信号Uo,使Uo所接负载不会直接干扰Ii;2.Rf形成负反馈环节,当Ii确定时,Uo就确定了。但如果Uo因为后级电路的扰动而减小,这是送给运放2脚(反相端)的电压减小,及负反馈量减小,那么将使运放得输出增大,于是一降一升恢复了Uo的值,从而稳定了Ii与Uo的严格对应关系。到此,我们实现了0.3125Ii的可能电路结构。

接着我们来实现-1.25V的部分:既然输入Ii从同相端输入,那么负电压信号-1.25V必然要从反相端输入,而1.25V的电压可通过+15V电压分压得到。于是必然得到下面的电路:

电流信号

对上面的电路稍作分析,发现存在一个严重的问题:Ii*Rs给运放的2脚和3脚确定一个电压(此电压可变),+15V通过R3、R4分压给定运放2脚一个电压(此电压是固定值),显然一个变化的电压不可能始终等于一个固定的电压。所以上面的电路需要改进:既然不允许这两个电压相等,那就在二者之间插入一个电阻隔离开吧。如下图中的电阻R5:

电流信号

上面的电路是否能实现设计意图,凑出Uo=0.3125Ii-1.25的关系,下篇我们会进行试算。如果试算成功,将精算元件参数;如果试算表明电路结构还需改进,那就继续探索改进电路结构。

(未完待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