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电网与传统电网的区别

智能电网

334人已加入

描述

智能电网是电网技术发展的必然趋势。通讯、计算机、自动化等技术在电网中得到广泛深入的应用,并与传统电力技术有机融合,极大地提升了电网的智能化水平。

传感器技术与信息技术在电网中的应用,为系统状态分析和辅助决策提供了技术支持,使电网自愈成为可能。调度技术、自动化技术和柔性输电技术的成熟发展,为可再生能源和分布式电源的开发利用提供了基本保障。

通信网络的完善和用户信息采集技术的推广应用,促进了电网与用户的双向互动。随着各种新技术的进一步发展、应用并与物理电网高度集成,智能电网应运而生。

智能电网是以坚强网架为基础,以通信信息平台为支撑,以智能控制为手段,具有信息化、自动化和互动化特征,包含电力系统的发电、输电、变电、配电、用电和调度各个环节,覆盖所有电压等级,实现“电力流、信息流、业务流”的高度一体化融合。

传统电网是一个刚性系统,电源的接入与退出、电能量的传输等都缺乏弹性,致使电网没有动态柔性及可组性;垂直的多级控制机制反应迟缓,无法构建实时、可配置、可重组的系统;系统自愈、自恢复能力完全依赖于实体冗余;对客户的服务简单、信息单向;系统内部存在多个信息孤岛,缺乏信息共享。虽然局部的自动化程度在不断提高,但由于信息的不

完善和共享能力的薄弱,使得系统中多个自动化系统是割裂的、局部的、孤立的,不能构成一个实时的有机统一整体, 所以整个电网的智能化程度较低 。

与传统电网相比,人们设想中的智能电网将进一步拓展对电网全景信息(指完整的、正确的、具有精确时间断面的、标准化的电力流信息和业务流信息等) 的获取能力,以坚强、可靠、通畅的实体电网架构和信息交互平台为基础,以服务生产全过程为需求,整合系统各种实时

生产和运营信息,通过加强对电网业务流实时动态的分析、诊断和优化,为电网运

与传统电网相比,智能电网将进一步优化各级电网控制,构建结构扁平化、功能模块化、系统组态化的柔性体系架构,通过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灵活变换网络结构、智能重组系统架构、最佳配置系统效能、优化电网服务质量,实现与传统电网截然不同的电网构成理念和体系。

由于智能电网可及时获取完整的电网信息,因此可极大地优化电网全寿命周期管理的技术体系,承载电网企业社会责任,确保电网实现最优技术经济比、最佳可持续发展、最大经济效益、最优环境保护,从而优化社会能源配置,提高能源综合投资及利用效益。

智能电网(Smart Grid)与传统电网相比,有以下区别:

1. 基础设施创新:智能电网利用先进的技术和通讯网络,将发电、输电、配电、负荷侧管理等全部纳入一个开放的、互联的综合管控平台。而传统电网的新建和改造大多停留在增设传统元器件上,缺乏整体智能协同的思想。

2. 供电可靠性提高:智能电网利用先进的失败监测和定位技术可迅速定位故障点和恢复电力系统供电。而在传统电网下,监测系统和诊断系统并不完备,需要复杂的现场排查来诊断故障。

3. 动态负荷管理:智能电网下电压、电能流、电压频率等运行变化情况得以实时控制,节约了大量能源同时提高了动态负荷的管理水平。而传统电网中没有这样的实时反馈和控制管理。

4. 环保与安全:智能电网通过能源的协调和配置等多种实现方式让能源开发和利用更加高效可持续,更有利于减少对环境的污染和损害,保障公众与设施的安全。而传统电网相对没有这样的优势。

总之,传统电网和智能电网的根本区别在于通讯网络、信息化、自动化方面的创新。因此,智能电网不仅可以提高电力系统的效率和可靠性,而且也对环境保护、节能减排以及社会经济发展都具有重要作用。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