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见硬盘接口技术分析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固态硬盘的出现,彻底打破了机械硬盘多年来在电脑硬件领域的统治地位。相比于机械硬盘,固态硬盘更高的传输性能,让普通用户和发烧玩家的使用体验均得到了成倍的提升。

在这场存储的革命中,为了实现更快的速度、更广的使用环境和更好的体验,硬盘接口技术也在不断进化革新,从早期的IDE、SCSI接口到主流的SATA、SAS接口,再到M.2、PCIe接口。

一、IDE接口

IDE接口,又叫ATA接口、PATA接口、并口。最早是在1986年由康柏、西部数据等几家公司共同开发。在九十年代初开始应用于台式机系统,最初的设计只能支持两个硬盘。ATA接口从诞生至今,共推出了7个不同的版本,分别是:ATA-1(IDE)、ATA-7(ATA 133)。这种接口比较老款,其最大的表现在于数据线是一条像布条的东西,传输数据慢,ATA-7理论带宽也才1Gbit/s。从图中可以看到ATA接口由三部分组成:电源接口、跳线接口(用于区别主盘和从盘)、数据接口。由于数据传输速度慢、线缆长度过短、不支持热插拔等原因,这种接口已经被淘汰。

IDE

二、SCSI接口

ATA接口是应用于PC的接口技术,与他同一时期用于服务器的接口是SCSI接口。

SCSI全称为小型计算机系统接口。最早于1986年提出的SCSI Ⅰ最大传输速率为5MB/s,支持7个设备。后来的SCSI Ⅱ规定了两种提高速率的选择:

提高数据发送的频率,即Fast SCSI(1994年,最大支持7个设备),由于频率提高一倍,达10MB/s(10MHz);

提高速度的选择是传输频率提高一倍的同时也增大数据通路的宽度,由8位增至16位。即Wide SCSI,其最大同步传输速度为20MB/s (时钟频率为10MHz,1996年,最大支持15个设备)。

大概在1995年左右出现了第三代SCSI,SCSI有太多的型号,这里就不一一介绍了,感兴趣的同学可以下去查阅以下。SCSI-3的典型特点是将总线频率大大地提高,并降低信号的干扰。由于设计的局限性,以上两种硬盘接口已经被SATA和SAS取代。

IDE

三、SATA接口

SATA接口(串口硬盘),以连续串行的方式传送数据,可以在较少的位宽下使用较高的工作频率来提高数据传输的带宽。这个硬盘接口大概是在2003年出现的,可以算是最为主流的硬盘接口形态。由于存在时间很长,SATA接口兼容性极强,几乎所有种类的主板都有SATA接口。市面上固态硬盘SATA接口在性能标准上,一般采用SATA Ⅲ标准,理论最高速度为6Gbps。大部分基于SATA接口的固态硬盘的读取性能正常会在500MB/S以上。

SATA数据接口(7针)电源接口(15针)

在SATA接口的基础上,后面又衍生出了两款产品。

IDE

四、mSATA接口

mSATA接口是早期为了适应于超极本这类超薄设备而基于SATA开发的。可以看作SATA接口的mini版。

物理形态上有两种尺寸:全高(30mm50mm)和半高(30mm25mm)。

mSATA接口,SSD小型化的一个重要过程。不过mSATA并没有摆脱SATA接口的一些缺陷,比如依然是SATA通道,速度也还是6Gbps。

IDE

五、SATA-e接口

另一个和mSATA一样由SATA接口发展而来的是SATA-e接口,SATA + PCI-Express的混合体,理论带宽达10Gbps,比SATA3.0高了4Gbps,它能兼容SATA标准的老硬盘,也能使用SATA-Express接口的高速SSD。由于SATA接口在传输速率上的局限性,mSATA和SATA-e在推出后不久也就销声匿迹。

IDE

六、SAS接口

SATA接口常见于PC,与之对应的服务器端接口是2005年由SCSI进化而来的SAS接口。

sas是新一代的 SCSI 技术,全称为串行连接SCSI(Serial Attached SCSI) 。SAS结合了SATA和SCSI的优点。

SAS 的接口可以向下兼容 之前介绍的SATA。具体来说,二者的兼容性主要体现在物理层和 协议层的兼容。

在物理层,SAS 接口和 SATA 接口完全兼容,SATA 硬盘可以直接使用在 SAS 的 环境中,从接口标准上而言,SATA 是 SAS 的一个子标准,因此 SAS 控制器可以直接操 控 SATA 硬盘,但是 SAS 却不能直接使用在 SATA 的环境中,因为 SATA 控制器并不能 对 SAS 硬盘进行控制;

IDE

在协议层,SAS 由 3 种类型协议组成,根据连接的不同设备使用相应的协议进行数据传输。其中串行 SCSI 协议(SSP)用于传输 SCSI 命令;SCSI 管理协议(SMP)用于对连接设备的维护和管理;SATA 通道协议(STP)用于 SAS 和 SATA 之间数据的传输。因此在 这 3 种协议的配合下,SAS 可以和 SATA 以及部分 SCSI 设备无缝结合。

七、M.2接口

在SATA和SAS接口之后,目前正火的是2013年诞生的M.2接口。M.2接口又叫NGFF(Next Generation Form Factor)接口。

IDE

M.2常见规格:2242、2260、2280,其中22表示硬盘的宽度为22mm,42、60、80分别表示不同长度。PCB板越长可容纳的内存颗粒越多,容量也就越大。目前比较主流的是2280。

IDE

M.2接口按照插槽来划分可以分为BKey和MKey

从图中金手指上的缺口可以看到这他们在物理形态上的的区别。

其中B key支持SATA通道PCI-E X 2通道,Mkey支持PCI-E x 4通道,在PCI-E*4通道上可以支持NVME协议,理论带宽32Gbps。

当前台式机上的NGFF插槽主要是M模式的,笔记本上B模式比较常见。

Key怎么定的

同是M.2接口,为什么会有PCI-E和SATA之分?

IDE

购买M.2接口的SSD的时候,除了区分不同插槽外,还要注意分辨他的上层协议。

据上层协议的不同,M.2接口内部又可以简单划分为走传统的SATA AHCI协议的接口和走PCIe 通道NVMe协议的接口。

假如你买了一个M.2接口的SSD,它走的是SATA通道,那么他的上层协议依然是传统的ACHI,最大读写性能和走SATA3.0接口的SSD没有任何区别!

八、PCIe接口

图中是金士顿HyperX Predator的固态硬盘,PCIe接口下数据直接通过总线与CPU直连,省去了内存调用硬盘的过程,传输效率与速度都成倍提升。可以这么理解PCIe通道的汽车就像是在高速上行驶,而SATA通道的汽车就像是在崎岖山路上行驶。很显然,PCIe SSD的传输速度会远大于SATA SSD。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