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芯片法案即将达成协议,全球市场将进入“区域联合”时代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黄山明)据路透社报道,欧盟通过430亿欧元(约合3521.5亿人民币)来提振其半导体产业,并以此赶上美国和亚洲的计划,或在4月18日获得欧盟国家和立法委员的批准。
 
欧盟执委会在2022年2月便公布了该项《欧洲芯片法案》(The European Chips Act),计划到2030年,欧盟拟动用超过430亿欧元的公共和私有资金,支持芯片生产、试点项目和初创企业,并大力建设大型芯片制造厂。
 
即将落地的欧洲芯片法案
 
随着前几年全球供应链问题导致欧盟芯片短缺,以及美国开始的逆全球化操作,让欧盟感受到了强烈的危机。欧盟官方甚至直言,在复杂的地缘政治背景下,半导体价值链对数量非常有限的行为者极端依赖。显然,欧盟对于自身半导体供应链过于依赖其他经济体的现在,表达了担心,想要消除这份担忧,欧盟不得不更多的依赖自己。
 
为此,欧盟在2022年2月份,公布《欧洲芯片法案》用以减少欧盟对美国和亚洲半导体的依赖。并且欧盟委员会还计划一项430亿欧元的投资计划,用以吸引全球最重要的芯片制造商在欧盟建厂。
 
对于这些资金的规划,其中110亿欧元公共资金,将用于支持具有技术领导力的企业提升研发、设计和生产能力;并建立总规模20亿欧元的“芯片基金”,以股本投资方式支持初创企业、规模级企业发展。
 
2021年,欧盟曾推出了一项2030年欧洲数字化罗盘规划(Digital Compass),欧洲芯片法案,便是罗盘规划的进一步细化。
 
不过按照欧盟的立法流程,该项决议需要在今年的欧洲议会上通过才算正式生效。有知情人士透露,欧盟国家和相关议员将于4月18日在法国的斯特拉斯堡举行的欧洲会议上,就《芯片法案》的资金细节进行详细探讨。
 
会议讨论的重点是4亿欧元(约合30亿人民币)的资金缺口,但欧盟行政部分已经设法提供了其中的大部分资金。
 
知情人士提到,尽管欧盟委员会最初只是提议资助尖端芯片厂,但欧盟政府和立法委员已经将范围扩大到整个产业链,包括成熟芯片的研究与设计相关设施。
 
该法案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是欧洲芯片倡议,倡议中提到,将使用资金资助培养先进芯片设计能力、尖端芯片新的试验线、创建能力中心网络等,还可以让欧盟半导体供应链中的中小企业获得融资。
 
值得注意的是,欧盟的芯片法案中特别提到,要实现“从实验室到晶圆厂”的知识转移,并确保欧盟成为“创新下游市场的技术领导者”。其中一个重要的量化标准,便是将目前的芯片全球供应量从不足10%,到2030年提升至20%,也就是说到2030年欧盟的芯片出货量份额将占到全球的20%。
 
除了辅助欧盟的半导体产业发展,法案对于其他方面也做了一些补充,如法案中还包括监测欧盟芯片出口机制,可以在危机时期控制芯片出口,强调加强欧盟在芯片领域的研发能力,允许国家支持建设芯片生产设施等。
 
芯片市场进入“区域联合”时代,中国市场或迎来转机
 
在美国宣布开始制造业回流计划后,包括台积电、三星等一众国际知名半导体厂商,都“被自愿”地进入到了美国本土投资建厂。这一举措不仅表明美国意图扭转其制造业“空心化”的决心,同时也意味着美国正在为地缘政治冲突做准备。
 
而让美国担忧的正是来自中国的崛起,随着手握巨大市场的中国开始进入到半导体产业链当中,并且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这对于美国的相关企业以及依靠高技术掠夺全球财富的布局冲击是巨大的。
 
因此,美国开始想方设法遏制中国技术发展,让全球产业重新回到那个美国只需要依靠技术与专利便能攫取大量利润,中国依靠人力但却只获得微薄收入的时代。也正是由于美国的种种举措,造成了前几年全球半导体产业链供应失衡,也让欧洲殃及池鱼。
 
在这种局势下,逆全球化已经不可避免,但这并非各国之间完全的分离,而是从全球化,走向区域联合,并且即便是各个区域之间也形成了密切的贸易往来,这就形成了全球区域化贸易的复杂形势。
 
需要承认的是,在半导体领域中,中国暂时还处于下风,目前也在积极的进行相关产业布局。而欧盟此时通过芯片法案,或许将为中国半导体市场带来转机。
 
对于欧盟本身而言,出台相关芯片法案本身与美国限制中国半导体发展有着不小的关系,也正是由于美国的举措,让欧盟意识到自身的半导体产业链非常依赖于美国和亚洲,在危机意识的驱动下,芯片法案的推出便顺理成章。
 
欧盟芯片法案的推出,也证明欧盟与美国并不完全是一条心,既然如此,欧盟便与中国会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更何况,美国《芯片与科学法案》、《削减通胀法案》的制定,都属于损人利己的法案条款,让欧洲与日韩的汽车产业大受影响。
 
但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半导体市场之一,可以与欧洲一同分享发展红利。意法半导体CEO Jean-Marc Chery曾公开表示,中国占ST收入的30%,是ST绝对不想离开的市场。
 
荷兰统计局数据显示,2021年,中国商品在荷兰的进口总量中占比近10%,特别是高科技领域,荷兰从中国进口再出口的贸易量不断上升。再加上近期法国来华的豪华访问团,都表明欧盟并不想失去中国市场。
 
加上欧盟自身在半导体领域上的积累,能够为中国提供100%的非美国技术,双方具有非常大的合作空间。并且随着中国与欧洲在半导体领域的合作加深,默认不再使用美国半导体技术将越来越成为共识。
 
或许有人会认为这一未来的场景有些异想天开,毕竟相对中国而言,欧盟对美国更加亲近。但事实上,美国对于欧盟却并没有对待真正盟友那般友好,比如在去年欧洲陷入能源危机时,不但切断了俄罗斯能源的供给,还将自己的天然气高价卖给欧洲。
 
有意思的是,美国在极力地劝阻欧洲摆脱对中国经济的依赖,不断游说欧洲各国中国通信设备存在安全隐患,促使其与中国脱钩;另一方面美国与中国的贸易额却在持续增加,数据显示2022年中国从美国进口的货物总额达到1776亿美元,再创历史新高。与此同时,今年2月份,中国向美国出口总额达到382亿美元,同比上涨5%。
 
对于欧洲而言,美国一次次的“背刺”行为,也是在不断损害双方紧密的合作关系。一边是合作共赢的优质市场;另一边是当面一套,背后一套的强权市场。如何选择,相信许多欧洲人自己心里清楚。
 
小结
 
欧洲推动自己《芯片法案》的落地,不仅是为了重振欧洲自身的芯片产业,同时更重要的原因便是为了应对由美国所引起的逆全球化市场。在看到美国不断打压中国半导体市场,欧盟也应该有前车之鉴后事之师的感觉。而欧洲芯片法案的推出,也让全球看到了欧盟并不与美国完全一条心。以此来看,未来中国、欧洲、美国这三大经济体,在半导体领域也将形成新的合纵连横态势,复杂的竞争与合作将成为市场长期的旋律。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