宽带卫星历史的十年回顾

通信网络

650人已加入

描述

宽带卫星通信市场回顾

WhitneyQ. Lohmeyer、Phillip Post、KatieFleming、Celvi Lisy、ArgyrisKriezis和Abby Omer,OlinCollege of Engineering

自2012年以来,宽带卫星行业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发展着。本文讨论了过去十年的主要历史里程碑、系统发展和挑战,主要侧重于非地球同步轨道(NGSO)的低地球轨道(LEO)卫星,同时也提到了地球同步轨道(GSO或GEO)卫星的发展。

Olin Satellite + Spectrum Technology & Policy(OSSTP)小组的研究人员在22年4月进行的一项研究发现,超过20个实体已经向美国联邦通信委员会(FCC)提交了美国市场准入申请,总共将有7万颗固定卫星服务(FSS)卫星在Ku、Ka和/或V波段运行。1在这些系统中,有几个实体(Starlink、OneWeb、Kepler)已经开始部署卫星,如图1所示,截至22年12月1日,OneWeb和Starlink在轨的NGSOFSS卫星总数超过4000颗。

卫星通信

图1美国NGSO FSS发射的次数。

使这些系统得以实现的大部分监管和技术框架是在1990年代末或21世纪初为Skybridge和Teledesic等系统建立的。虽然这些1990年代的网络在商业上并不成功,但它们推动了卫星行业的发展。这些工作有助于在国际电信联盟(ITU)建立GSO干扰缓解技术,并在FCC内完善了处理轮回申报框架(processinground filing framework)。这些网络也推动了技术的进步,如低成本的用户终端天线,以及网关和远程端口架构,这些都是当今行业的关键性的垫脚石。

宽带卫星历史:十年回顾

对OneWeb、Starlink、Lightspeed和Kuiper等最新一代NGSO系统的评估始于12年11月,如图2所示,当时GregWyler向ITU申请了Ku波段频率。这些频率在1990年代的许多世界无线电会议(WRC)上被研究过,并被留给NGSO系统。在同一时期,GSO高通量卫星(HTS)网络,如Viasat-1和中地球轨道(MEO)O3b,也是由Wyler创立,开始提供服务。O3b通常被描述为到那时为止最成功的卫星网络,因为它提供高容量,而且从未申请破产。

如图3所示,Wyler将他的NGSO项目带到了谷歌,在短暂的时间内,他与谷歌接入部门的一个团队合作。在离开谷歌并带来NGSOFSS项目后,Wyler和ElonMusk在卫星领域进行了合作,但后来在15年分裂,诞生了今天的OneWeb和Starlink卫星网络。

卫星通信

图3 LEO卫星的演变。 在WRC-15会议上,针对GSO系统的NGSO保护标准(被称为等效功率通量密度(EPFD)限制)的研究正在V波段中发展,同时还有NGSO投入使用(BIU)要求、高空平台(HAPS)频率分配和5G系统的地面频率分配。WRC-15定义的规则将为未来的NGSO革命建立框架。同年,Wyler向Telesat首席执行官DanGoldberg通报了他的LEO宽带星座计划。尽管最初反对LEO星座,但Goldberg通过加拿大申请进入COMMStellation,一个现有的ITU网络。当他获得频谱后,Goldberg组建了最终成为Telesat的Lightspeed NGSO星座。

随着卫星行业的主流企业、初创企业和科技企业集团开始申请NGSO星座,这掀起了一股热潮。16年,SES通过收购O3b在这场竞赛中找到了自己的立足点,而亚马逊宣布他们计划发射Kuiper LEO星座,如图4。

卫星通信

图4 15年后NGSO卫星活动。 17年,铱星公司在其通过SpaceX发射的NEXT系列卫星上升级了他们的通信服务。尽管早期取得了一些成功,但LEO星座并非没有风险。GregWyler的OneWeb是新格局中最大的参与者之一,由于资金的不确定性,在20年3月宣布破产,但8个月后OneWeb找到了新的资金,摆脱了破产,如图5。

卫星通信

图5卫星行业的发展速度。

20年5月,FCC宣布了Ka波段的分配结果,有10名申请人申请进入LEO星座。SpaceX也宣布在20年10月进行公开测试,为大众引入快速、低延迟的LEO互联网。即使有其固有的风险,NGSO卫星行业也在快速扩张和发展。

21年,这一步伐继续,加拿大向Telesat的Lightspeed星座投入11.5亿美元。但22年给卫星行业带来了挑战。COVID-19已经造成了后勤方面的麻烦,俄乌战争使这些挑战更加复杂。Telesat公司的反应是将他们的LEO卫星减少三分之一,OneWeb公司则经历了发射延迟。

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