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子级分散钌氧化物实现晶格氧参与高效稳定酸性氧析出

描述

研 究 背 景

开发酸性介质下稳定、高活性、高性价比的析氧反应电催化剂是实现质子交换膜水电解槽(PEMWEs)的前提,但仍面临巨大挑战。目前,PEMWEs的阳极端严重依赖于抗电化学腐蚀性良好的Ir基氧化物,然而其成本高,稀缺且活性不足等问题阻碍了PEMWEs的大规模实际应用。 Ru基氧化物独特的晶格氧氧化机制(LOM)提供了显著的活性突破,但晶格氧的参与会导致可溶的高价氧空位中间体(*Vo-RuO42-)的形成,引发催化剂结构崩塌和溶解,进而导致催化活性急剧下降,稳定性难以维系。在酸性条件下,以牺牲活性为代价抑制LOM路径以提高钌基电催化剂的稳定性是目前最常见的解决方案。然而,同时实现高活性和稳定性的策略仍然需要进一步探索。  

文 章 简 介

该研究提出了通过Ru-N键将Ru氧化物锚定在UiO-67-bpydc上,合成原子分散的Ru氧化物催化剂用于实现酸性介质下的高效OER。电化学实验、原位拉曼光谱、X射线吸收光谱、18O标记差分电化学质谱和理论计算结果表明,Ru氧化物与UiO-67-bpydc之间的Ru-N键不仅促进晶格氧参与OER过程,还可以稳定可溶性*Vo-RuO42-中间体,这有助于提高OER活性(10 mA cm-2下的过电势仅为200 mV)和长时间稳定性(长达115 h)。

AEM

本 文 要 点

要点一:设计构筑晶格氧参与的原子级分散钌氧化物催化剂

图1a和图1b表明,Ru氧化物的OER过程通常以AEM或LOM路径完成。其中,LOM路径涉及到反应中间体与晶格氧之间的直接O-O耦合,在动力学上已被证明更有利。然而,LOM路径中,可溶*Vo-RuO42-中间体的形成是Ru氧化物在酸性OER过程中低稳定性的来源(图1c)。构筑酸性稳定金属有机框架(MOF)锚定的Ru氧化物,借助强Ru-N键可以有效稳定LOM途径中的高价Ru物种(图1d)。此外,如图1e所示,Ru-O键共价性得以维持,有利于活化晶格氧。受上述结果的启发,通过两步法合成了UiO-67-bpydc锚定的Ru氧化物(Ru-UiO-67bpydc) (图1f)。钌氧化物通过配体中吡啶氮的强Ru-N相互作用锚定在框架结构中。

AEM

图1. 晶格氧参与的“原子级分散钌氧化物催化剂”示意图。(a) 酸性OER中RuO2催化剂吸附演化机制(AEM)。(b) 酸性OER中RuO2催化剂晶格氧氧化机制(LOM)。(c) LOM机制下RuO2向RuO42-的转变。(d) 酸性OER中MOF锚定的Ru氧化物LOM路径示意。(e) 联吡啶配体稳定RuO42-中间体示意。(f) Ru-UiO-67-bpydc催化剂的设计方案。  

要点二:单分散Ru催化剂的确认及LOM路径优化

通过X射线吸收谱对Ru-UiO-67-bpydc结构中Ru的化学环境进行分析。价态拟合结果表明,Ru的价态约为+3.0,表明Ru-UiO-67-bpydc中Ru-O的共价性较RuO2提高(图2a, b)。此外,扩展X射线吸收精细结构谱中(图2c),并未观测到Ru-Ru键和Ru-O-Ru键的存在,表明通过MOF框架成功锚定了单分散的Ru氧化物。此外,相较于RuO2,Ru-UiO-67-bpydc的Ru-O键显著拉长,激活了晶格氧,有利于促进LOM路径(图2c, d)。小波变换进一步验证了Ru的单分散及拉长的Ru-O键(图2e, f)。这些结果表明,借助强健的Ru-N相互作用,可以优化Ru的电子结构,活化晶格氧,从而有利于实现高活性和高稳定性并举的酸性OER反应。

AEM

图2. Ru-UiO-67-bpydc的XAS表征及结构研究。(a) Ru-UiO-67-bpydc、Ru箔和RuO2 Ru K边的XANES光谱。(b) 根据Ru K边XANES拟合钌的氧化态。(c) Ru-UiO-67-bpydc、Ru箔、RuO2的FT-EXAFS谱。(d) Ru-UiO-67-bpydc与RuO2的Ru-O键长拟合数据。数据为平均值,误差棒表示标准差。(e) Ru-UiO-67-bpydc和(f) RuO2的小波变换数据。  

要点三:优异的酸性OER活性和催化稳定性

采用三电极体系,利用旋转圆盘电极(RDE)在充满饱和O2的0.5 M H2SO4电解质中,评估了Ru-UiO-67-bpydc、UiO-67-bpydc、商业RuO2以及商业IrO2的OER电催化性能。Ru-UiO-67-bpydc在所有测试的催化剂中具有最高的OER活性(图3a),仅需200 mV的过电势即可实现10 mA cm-2的电流密度,其OER活性优于大多数已报道的Ru基电催化剂(图3b)。此外,Ru-UiO-67-bpydc表现出了最小的Tafel斜率(78.3 mV dec-1),表明其最优的动力学(图3c)。通过电化学阻抗谱(EIS)评估了这些催化剂的电荷转移速率。如图3d所示,Ru-UiO-67-bpydc具有最小的电荷转移电阻(Rct),证明Ru-UiO-67-bpydc在OER过程中的导电率最高。 值得注意的是,Ru-UiO-67-bpydc催化剂在酸性OER中表现出了优异的电化学稳定性(图3e, f),在10 mA cm-2和50 mA cm-2电流密度下均可实现110 h以上的稳定性,是文献记录中最稳定的Ru基酸性OER电催化剂之一。

AEM

图3.电化学性能比较。(a) 0.5 M H2SO4溶液中Ru-UiO-67-bpydc、UiO-67-bpydc、RuO2、IrO2的LSV曲线。(b) 最近报道的Ru基酸性OER电催化剂与Ru-UiO-67-bpydc的过电势及稳定性对比。(c) 根据(a)中LSV曲线对应的Tafel图。(d)电化学阻抗谱。(e) Ru-UiO-67-bpydc在1000圈CV循环前后的LSV曲线。(f) Ru-UiO-67-bpydc在10/50 mA cm-2下的长时间稳定性测试。  

要点四:LOM机理及优异反应动力学

过氧根(*O22-)和超氧根(*O2-)物种分别被认为是LOM和AEM路径的差异中间体。*O22-在动力学上较*O2-更稳定,因此能够被检测到(图4a, b)。基于此,通过CV探究Ru-UiO-67-bpydc的反应机理(图4c),无论在H2O还是D2O中均可观察到两个氧化还原峰,对应从*Ru到*O-Ru和从*O-Ru到*O22-Ru,证明了其LOM路径。有报道称*O22-可以被四甲基铵(TMA)结合,从而抑制LOM路径。 因此,加入TMA+后,触发AEM机理,只能观察到一个氧化还原峰(*Ru到*O-Ru)。

此外,Ru-UiO-67-bpydc在含TMA+溶液中OER活性明显降低,表明*O22-与TMA+结合抑制了O2的释放,进一步证实了晶格氧的参与(图4d)。此外,还研究了动力学同位素效应(KIE)。Ru-UiO-67-bpydc在不同电位下的KIE值均小于2.0,表明LOM路径没有明显的同位素效应(图4e)。原位拉曼光谱验证了OER的反应机理。 如图4f所示,加入TMA+后,位于~580 cm-1的氧空位信号消失,随施加电位的增加,可以观察到一个位于865 cm-1的信号峰,对应于*OOH物种。如图4G所示,在OER过程中,Ru-UiO-67-bpydc检测到18O16O (m/z = 34)明显的周期信号,明确表明晶格氧通过LOM途径参与了OER过程。以上实验结果证明了Ru-UiO-67-bpydc通过LOM路径,能够实现高活性酸性OER。

AEM

图4. LOM路径的验证。(a) Ru-UiO-67-bpydc吸附位点上过氧根物种与TMA+的静电相互作用示意图。(b) 有无TMA+时两种路径反应中间体示意图。(c) Ru-UiO-67-bpydc在不同溶液下的CV曲线。(d) Ru-UiO-67-bpydc在不同溶液下的OER表现。(e) Ru-UiO-67-bpydc在不同溶液中的动力学同位素效应(KIE)值。(f) Ru-UiO-67-bpydc的原位拉曼光谱。(g) 18O标记的Ru-UiO-67-bpydc催化剂的DEMS测试。  

要点五:优化LOM路径,降低反应能垒

通过DFT计算进一步研究Ru-UiO-67-bpydc在酸性介质下OER的机理。如图5a所示,Ru的d带远离费米能级,穿过氧配体的p带时,会在氧配体的p带形成电子空穴,晶格氧原子的亲电性增强,有利于LOM路径。如图5b所示,O 的p带中心从-3.45 eV (RuO2)移动到-0.74 eV (Ru-UiO-67-bpydc),表明Ru-UiO-67-bpydc中Ru-O键的共价性提高,从而降低了晶格氧氧化所需的能垒。此外,Ru-UiO-67-bpydc中Ru的d带中心与RuO2相比远离费米能级,表明其对于*OOH物种的吸附能力减弱,不利于AEM路径的实现。

如图5c所示,通过COHP计算验证了*Vo-RuO42--Ru-UiO-67-bpydc中Ru-N键比*Vo-RuO42--RuO2中的Ru-O键更稳定,从而增强了OER稳定性。同时,*OOH在Ru-UiO-67-bpydc中的吸附能力低于RuO2。我们进一步研究了Ru-UiO-67-bpydc和RuO2的反应路径(图5d),发现Ru-UiO-67-bpydc在酸性OER中*O22-的脱附步骤为速度决定步骤(RDS),与RuO2不同。由此可以推断,随着晶格Ru-O键的激活,削弱了从*O到*O22-的能垒,RDS进而发生变化,增强了酸性OER动力学。

AEM

图5. DFT计算。(a) Ru-UiO-67-bpydc和RuO2的分子轨道能量示意图。(B) Ru-UiO-67-bpydc中Ru 4d、N 2p、O 2p的DOS图;RuO2中Ru 4d和O 2p的DOS图。(c) Ru-UiO-67-bpydc中Ru-N和Ru-OOH键的COHP和RuO2中Ru-O和Ru-OOH键的COHP。(d) Ru-UiO-67-bpydc和RuO2反应路径的吉布斯自由能。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