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调度系统的主要作用 智能调度的趋势

智能电网

315人已加入

描述

  智能调度系统的主要作用

  智能调度系统作为现代电力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其主要作用包括:

  1. 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提高电网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降低用电成本,实现电力系统的自动化管理和控制,为用电客户提供更可靠、优质的用电服务。

  2. 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通过对电力系统中的能源分配、调度和监测等方面的智能化优化,实现对电网的高效利用,从而最大限度地提高电力系统的能源利用效率,降低用电成本。

  3. 优化负荷运行管理:通过智能化调度,实现对不同区域、不同负荷的实时、精细化管理和优化,以适应变化的市场需求和客户需求,调整负荷运行,提高电力系统的灵活性和适应性。

  4. 提高电力系统的服务水平:通过智能化调度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网供电质量的精细化监控和服务质量的管理,提高电力企业的服务水平和客户满意度。

  5. 促进电力系统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通过智能调度系统的应用,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从而促进电力系统管理的标准化和规范化,为电力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提供技术支持。

  综上所述,智能调度系统在电力系统中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可以实现对电力系统的高效稳定管理和服务质量的提升,为电力企业和用电客户带来巨大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

  智能调度中心的关键技术

  计算机及通信技术

  调度系统的高度复杂性决定了其必须采用具有非常强大计算能力的平台,我国研发了具有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时间序列数据库,解决了电网运行中海量稳态、动态数据的连续存储以及大规模数据读取时的速度瓶颈问题。该技术有机的结合PI以及eDNA的有损、无损压缩的特点,并充分地利用了现代计算机尤其是多CPU、多核心的能力,因此其处理数据效率非常的高。通信接入包括电力宽带、光纤以太网、3G以及4G无线通信等。

  数据及模型技术

  数据及模型是调度业务的核心,不会随调度系统的更新换代而改变。在进行智能调度层次设计时,应对数据及模型进行统一规划及梳理,确保高级应用功能的数据源的可靠性。我们采用统一命名规范、电网公共模型和数据统一建模一体化模型管理技术,为智能化调度提供了数据基础。做到了电网模型、图型、数据在上下级调度间的源端维护、全网共享。基于电网模型的拼接技术,能够做到全电网模型的分析、计算、预警和辅助决策。

  智能调度高级应用技术

  该技术包括很多方面,如安全稳定在线综合预警技术、基于静态、动态和继电保护安全自动装置信息的电力系统综合智能报警技术、基于状态检修的检修计划编排及优化技术、故障快速诊断技术、高精度母线负荷预测技术、检修计划安全校核技术、风力发电预测技术、含分布式能源的调度技术、节能优化调度技术、电网分析及大规模仿真技术、电网运行优化关键技术等。这些高级应用的技术核心是算法,算法的不同会产生不同的应用效果,应对各种算法的优劣进行深入比较,确定统一的算法。

  智能可视化技术

  构建智能可视化支持平台,实现可视化的监视、分析、预警、辅助决策。智能化调度控制模式不同于常规调度值班监视方式,可利用多屏显示器中的一屏画面进行智能化监视。智能化监视模式基于地理接线图进行展示,由三方面内容组成:(1)事故前的可视化预警;(2)事故中的可视化故障定位;(3)事故后的可视化恢复方案。三方面内容连续运转,形成一个有机的整体,给调度人员提供充分、有效的监视与决策信息。可视化技术从电网运行信息展示层面迈向电网分析结果可视化层面和电网辅助决策结果可视化层面。

  智能调度的趋势

  随着信息技术和网络技术的发展,智能调度技术也在不断的发展创新。未来智能调度将朝着以下几个方向发展:

  1. 数字化、智能化水平更高:智能调度将会越来越数字化、智能化,通过更多的传感器和控制器实现数据信息的实时采集,高效的数据处理、分析和控制,从而真正实现对电力系统的智能化调度。

  2. 更加精准、高效:随着人工智能和大数据技术的快速发展,智能调度将可以对电网状态进行更加准确、细致的分析和预测,完成更高效、更短周期的调度及决策,提高电网的运行效率和安全性。

  3. 新能源的大规模接入:智能调度可以帮助更多的新能源接入电网,运用数据分析工具进行最优调度,并平衡发电和用电,实现电力系统更加经济、高效、清洁。

  4. 智能化能源管理的大力支撑:智能调度不仅仅作为电力系统的保障,还能为家庭,企业等各种用电场景提供支持,使用电变得更加智能、节能、环保。

  总的来说,未来智能调度技术将往数字化、智能化、精准化、高效化等方向推进,并将更加注重电网的整体优化运行,同时积极探索智能化能源管理和应用的可能性和效果。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