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工业智造、医疗智能助力 TE传感器的探索

描述

  2023年3月29日-31日,Sensor Shenzhen 2023上,TE Connectivity传感器事业部亚太区业务拓展负责人郑婷婷与记者畅谈到中国传感器市场的发展。

  《“十四五”国家信息化规划》提出,到2025 年,我国以5G、物联网、云计算、工业互联网等为代表的数字基础设施能力要达到国际先进水平。伴随着网联技术、智能技术的不断发展,我国物联网连接规模和应用不断增长。

  

传感器

  IDC对我国物联网连接规模预测

  传感器作为连接物理世界和数字世界的“桥梁”,是各行各业实现数字化和智能化的起点。在物联网与智能制造的大势下,诸如汽车电子、智能制造、医疗、消费电子等领域都越来越依赖智能传感器的应用。

  2023年3月29日-31日,Sensor Shenzhen 2023(深圳国际传感器与应用技术展览会)在在深圳会展中心(福田)举办。作为全球连接与传感的技术领先企业, TE Connectivity(以下简称TE)深挖市场需求,携带多款传感器产品参会。

  会展现场,TE Connectivity 传感器事业部亚太区业务拓展负责人郑婷婷与记者畅谈到中国传感器市场的发展。郑婷婷表示,“我觉得我们中国传感器市场最大的优势是在它应用层面非常的丰富。”中国制造业基数的庞大以及技术的发展优势,为传感器带来显著的市场和应用,不仅催促现有传感器快速发展、技术的创新,也催生了新型传感器的应用。

  

 

  TE Connectivity 传感器事业部亚太区业务拓展负责人郑婷婷

  但辩证来看,“不足之处,可能还是中国传感领域起步相对较晚,还需要一些时间的积累和技术沉淀。”郑婷婷如是说到。她提到,目前传感技术的发展主要集中在集成化、小型化、低功耗这三方面——

  • 集成化:在单个传感器上集成多种相似或完全不同的功能,并产生强劲稳定的信号输出。TE传感业务的基础即是在传感产品中融合数据感知与信号连接功能。

  • 小型化:未来智能应用将要求多个传感器占用很小的空间,且性能不能降低。

  • 低功耗:减少能耗。

  我国是制造业大国,工业经济规模居全球首位,作为经济重要支柱和升级转型的关键,工业的智能化改造势在必行。针对此,在Sensor Shenzhen 2023,TE带来多款适用于工业智造的核心传感器产品。

  比如,TE展示了一款用于协作机器人的安全扭矩传感器,其典型应用于机器人或机器臂上,能够帮助工业制造领域对生产流程的状态监测。郑婷婷介绍到,“安全扭矩传感器通常集成在协作机器人的关节单元中。它可以监测协作机器人上各种旋转枢轴点的机械扭矩。既可以防止不当的操作对机械臂本身造成损害,也可以最大程度地避免工人受伤的潜在风险。”

  此外,除了监测生产流程,在设备管理的状态监测、预测性维护上,TE展示了其工业领域新品8911型无线加速度传感器——内置 LoRa无线电技术,能够在传感器中计算采样震动波形的快速傅里叶变换;能够部署在复杂的工厂环境中,满足工厂对机器状况数据的需求。

  在智慧医疗领域,TE传感器以创新的研发、领先的电气设计以及多样化的封装技术实现高精确度、高稳定性以及快速响应的数据捕捉,并满足低功耗以及小型化的行业应用需求,为医疗行业的高质量发展铺垫底层数据网络,构建智慧医疗的核心基石。同时,出于安全性与舒适度的考量,TE医疗应用传感器大量运用MEMS 技术、压电薄膜、超声波技术、管材生物兼容等新材料与新技术,让医疗器械产品无论是 “外” 测还是 “内” 探,都能够做到精准测量且减轻患者的不适感。

  郑婷婷提到一款用于微创医疗设备的IntraSense微型侵入式压力传感器。这款IntraSense传感器在保持导管和管尺寸不变的情况下,在现有设备中增加了压力功能;同时,采用电阻式 MEMS 技术,柔性良好,弯曲半径较大,安装更加简便。“IntraSense可以提供产品遮光罩的选项,其抗光敏性能可提升四倍,即使在狭小空间内也能保持高精度, 非常适合需要微型和侵入式压力传感器的医疗设备。”

  目前,TE传感器事业部的中国总部位于深圳,并在上海设有办事处。TE传感器在中国设有三个制造中心,分别位于深圳、成都和苏州。其中,深圳的TE传感器亚洲研发中心,是TE全球重点传感器研发中心,拥有百余位研发工程师。

  TE传感器的研发中心相当重视功能材料研究、技术开发和工艺研究,并深入应用先进辅助设计,具备新型传感器技术创新和工程开发能力。此外,研发中心业建立了先进的产品验证实验室,该实验室主要专注于产品性能检测、可靠性测试、失效分析、EMC测试、3D打印技术等。

  郑婷婷表示,TE始终坚信 “贴近市场,贴近客户”的原则,坚持以本地化工程研发、生产、制造和完整的产品供应链,快速响应中国客户的需求。

  本文为哔哥哔特资讯原创文章,如需转载请在文前注明来源+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