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DA/IC设计
近日,集成电路EDA创新生态发展高峰论坛在南京江北新区召开,来自政府、高校、企业各领域大咖专家集聚,共同探讨EDA创新生态发展路径。在高峰论坛主题交流环节,芯华章首席技术官傅勇受邀发表主题演讲,就中国数字前端EDA如何通过守正创新、实现加速发展进行了分享。
“以我们自己的进展来看,在芯华章专注的数字前端EDA领域,卡脖子的手还放在这里,但是已经卡不死了。”谈及国产EDA发展“卡脖子”问题,已经扎根行业几十年的傅勇这样表示。 对中国EDA如何实现加速成熟发展,傅勇提到了两点思考,一曰“弃子争先”、二曰“田忌赛马。”
如何理解“弃子争先”?
首先“中国应该建立自己的行业和国家标准”,争取发展的主动以及对全局更强的把控。在EDA领域,国外业界已经有了以三大家为代表的成熟技术体系和标准,而中国数字前端EDA在这方面仍处于起步阶段。国外的现有标准,经过长期的历史发展,各种语法耦合性强、环环相扣,不仅增加了很多冗余和复杂的技术包袱,客观上也增加了用户选择不同EDA公司进行工具迁移的难度。 因此,中国数字EDA应该利用后发优势,对现有国际标准取其精华、去其糟粕,建立自己的技术体系和行业标准,以此作为技术创新和产品研发的基础,推动形成稳定的国产EDA全流程工具链,进而快速实现普遍的工业部署。
怎样做到“田忌赛马”?
在产品和技术研发选择上,我们则需要发扬“田忌赛马”的精神,在守正的同时,实现差异化的创新发展。 具体来讲,就是“面向国内IC和系统的现状、特点,利用差异性走出自己的路,给客户提供独特的价值,从局部超越开始。” 数字前端验证在当下的技术和市场环境下,面临三大共性难题,这些难题正是传统的EDA工具所难以解决的痛点:
设计大,很大,大到放不下
从多核、子系统到系统级,现在复杂的验证规模达到百亿甚至千亿门。
验证慢,很慢,难以收敛的慢
系统级仿真比例增大,又特别依赖硬件仿真系统,慢的不仅仅是验证工具的速度,更是整个验证工作的收敛速度和效率。
Debug难,很难,越往后越难
传统工具难以兼顾高性能仿真和可调试性,导致后期调试效率降低。
傅勇强调:
中国数字EDA不能简单地跟随国外业界的历史步伐,而应该根据当下大规模系统级验证的需求和特点,发掘适合新环境的技术和应用场景,实现自主创新和超越。只有走差异化的发展之路,才能够真正突破国外技术的束缚。
复杂芯片仿真验证的不同阶段和EDA工具表现 以芯华章发布的两款前端验证工具GalaxSim和HuaPro为例,针对大规模系统级验证场景,这两种验证工具进行了创新设计,在基于经典验证方法学的基础上,结合了新的算法与架构,融入分布式的技术路径,相较传统的验证工具,在性能、调试、验证规模等多个方面都展现了更强的市场竞争力。 最后,傅勇表示,“秉承开放、包容、谦卑的心态,芯华章愿意与行业同仁齐心协力,加强自主创新和技术研发,尽快实现国产EDA对全行业的支撑,推动中国数字经济的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