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菱定时器、计数器常见问题解析

电子说

1.3w人已加入

描述

1、我想在程序中20个地方使用定时器的常开触点可以吗?如果定时器定时时间到,这20个常开触点是一起动作吗?

答:可以,因为定时器的触点(常开或常闭)是一个编程软元件。它可以在程序中使用无限次。相当于有无线个触点供你使用。这20个触点不是一起动作的。PLC的程序运行是逐行逐行扫描执行的,扫描到那一行,那一行的触点才动作。因此,严格地讲,这20个触点是动作有限有后的,不是一起动作的。

2、书上说,定时器只有通电延时触点,我想用断电延时触点怎么办?

答:定时器只有通电延时触点,如果想使用断电延时触点,只有通过编制断电延时程序才能做到,下图为一断电延时断开的程序,供参考。

3、我在他人程序中看到T5 D100,我不明白这个T5的定时时间设定值到底是多少?

答:定时器T5 D100的定时器时间设定值就是数据寄存器D100的值。这是定时器定时时间间接设定方式。间接设定的好处是只要改变D100的值,就等于改变了定时器定时设定值。

4、定时器的当前值指什么?当前值有什么用?

答:当定时器被驱动开始计时后,其数值是从0开始变化,一直变化到设定值为止,这个不停变化的值就叫做定时器的当前值。当前值给用户提供了一种定时器的使用功能,即与触点比较指令相配合,可以在设定值范围内任一时间点对输出进行控制。

5、如何提高定时器的定时精度?

答:定时器根据计数时钟分为100ms,10ms和1ms三种,它们的区别在于定时时间的程序不同。100ms定时器是按照0.1s的程序变化的,而1ms定时器是按照0.001s的程序变化的。如果要提高定时器的精度,就选用1ms定时器。

6、定时器的三要素指什么?

答:定时器的三要素是指定时器的启动、触点动作和复位。

7、我一直不明白为什么在子程序中,要使用T192-T199定时器?难道使用其他定时器不行吗?

答:在子程序中,既可以使用普通定时器,也可以使用子程序专用定时器T192-T199。他们两者的区别是普通定时器仅在执行子程序是才计时,如果不执行子程序,计时会中断。这样,就影响了计时的准确性,发生计时误差。而T192-T199则不会。在子程序中启动了专用定时器,即使子程序不执行了。定时器仍然继续计时,这样就保证了计时的准确性。

8、什么是积算型定时器?他和通用定时器的差别哪里?

答:积算型定时器又叫断电保持型定时器,这和通用定时器的区别在于积算型定时器在定时过程中,如果驱动条件断开或断电引起计时停止时,能保持计时当前值。而等到驱动条件接通或上电后,会在原来计时基础上继续计时,直到计时达到设定值为止。

9、老师,请你详细介绍一下如何使定时器的复位知识?

答:定时器复位根据其复位方式不同而不同,对通用型定时器来说,其启动和复位均由驱动条件来决定。驱动条件由导道变为复位时,定时器马上复位。另外,当PLC发生断电时,定时器也自动复位。对积算型定时器来说,其不因驱动条件断开或断电而复位,必须使用RST指令复位。当然,普通定时器也可以用RST指令复位。

10、请问定时器T5 K10是不是它的定时设定值为10S?

答:定时器的定时设定值是设定值乘以定时器的时钟脉冲的时钟脉冲周期。不同编址的定时器其时钟脉冲周期是不一样的。所有定时器分为100ms,10ms和1ms三种时钟脉冲周期。同样的设定值,但因编址不同因定时时间设定值而不同,例如:

T5 k10定时时间为1s

T243 K10定时时间为0.1s

T275 K10定时时间为0.01s

定时器编址与时钟脉冲周期关系可查资料或手册

11、在梯形图程序中,定时器当前值是如何表示的?

答:在程序中,定时器的当前值正要是作为功能指令的操作数出现的。其表示为定时器的编址。例如:

RST 248 将定时器T248当前值复位

MOV T10 D0把定时器T10当前值传送到D0中去

12、把定时器复位,定时器发生了哪些变化?

答:定时器复位,主要产生下面个动作。

1、定时器的当前值变为0

2、定时器的触点恢复为最初的状态(即常开为常开,常闭为常闭)

13、请教前辈,当定时器计时达到设定值后,如果驱动条件仍然成立,定时器会继续计时吗?

答:当定时器定时达到设定值后,如果驱动条件仍然成立,定时器的当前值不再发生变化,保持设定值不变。不会继续计时。等待定时器复位。

14、为什么定时器T0 K40000,输入时会发生输入不进去的错误?

答:定时器的设定值寄存器是一个16位的数据寄存器,其最大值为K32767。而K40000已经超过了这个最大值,所以不能输入梯形图。

15、老师,T0 K-500的定时时间设定值是多少?

答:定时器的定时值不能设定为负值,如果设定为负值,则规定它的定时时间设定为0秒。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