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位器的工作原理及主要参数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电位器是具有三个引出端、阻值可按某种变化规律调节的电阻元件。通常由电阻体和可移动的电刷组成。当电刷沿电阻体移动时,在输出端即获得与位移量成一定关系的电阻值或电压。既可作三端元件使用也可作二端元件使用。后者可视作一可变电阻器,由于它在电路中的作用是获得与输入电压(外加电压)成一定关系得输出电压,因此称之为电位器。

其图形符号为:电压

带形状的电位器图形符号为:电压

一、工作原理

电位器的电阻体有两个固定端,通过手动调节转轴或滑柄,改变动触点在电阻体上的位置,则改变了动触点与任一个固定端之间的电阻值,从而改变了电压与电流的大小。当电阻体的两个固定触点之间外加一个电压时,通过转动或滑动系统改变触点在电阻体上的位置,在动触点与固定触点之间便可得到一个与动触点位置成一定关系的电压。

二、结构图

电压

三、命名及标注方法

1.电位器的命名规则同电阻的命名方法一样,只是以W字母开头。

2.电位器标注方法:电位器一般均采用直标法,在电位器外壳上用字母和数字标志着它们的型号、标称功率、阻值、阻值与转角间的关系等。例如:WT-Ⅱ-1-1k-X电位器表示为单联碳膜电位器Ⅱ型,功率为1W,阻值为1kΩ,曲线为直线性。

电压

四、作用

电位器的主要作用:调节电压(含直流电压与信号电压)和电流的大小。在电路中可以作为音量调节,调速调压电器作为调节器等。

在电路中的主要作用介绍:

1.用作分压器

电位器是一个连续可调的电阻器,当调节电位器的转柄或滑柄时,动触点在电阻体上滑动。此时在电位器的输出端可获得与电位器外加电压和可动臂转角或行程成一定关系的输出电压。

2.用作变阻器

电位器用作变阻器时,应把它接成两端器件,这样花电位器的行程范围内,便可获得一个平滑连续变化的电阻值。

3.用作电流控制器

当电位器作为电流控制器使用时,其中一个选定的电流输出端必须是滑动触点引出端。

电压

五、接线图

电位器(或微调电阻等等)常规引脚(仅举例说有3个引脚的电位器),两头的电阻值是固定的,中间引脚对任何一端引脚的电阻值是可变的;它等效于从中间引脚起把电位器分成两个串联的电阻,串联总阻值是固定的;因此,如果作为可变分压电阻用,则一端接输入电压,中间端接输出,余下端接地;如果作为可变电阻用,一端接输入电压,中间端接输出,余下端可悬空,或与中间端连接。

电压

六、主要参数

电位器的主要参数有标称阻值、额定功率、分辨率、滑动噪声、阻值变化特性、耐磨性、零位电阻及温度系数等。

1.额定功率

电位器的两个固定端上允许耗散的很大功率为电位器的额定功率。使用中应注意额定功率不等于中心抽头与固定端的功率。电位器的额定功率是指在直流或交流电路中,当大气压为87~107kPa,在规定的额定温度下长期连续负荷所允许消耗的很大功率。线绕和非线绕电位器的额定功率系列入表2所示 。

2.标称阻值

标在产品上的名义阻值,其系列与电阻的系列类似 。

3.允许误差等级

实测阻值与标称阻值误差范围根据不同精度等级可允许±20%、±10%、±5%、±2%、±1%的误差。精密电位器的精度可达0.1% 。

4.阻值变化规律

指阻值随滑动片触点旋转角度(或滑动行程)之间的变化关系,这种变化关系可以是任何函数形式,常用的有直线式、对数式和反转对数式(指数式)。在使用中,直线式电位器适合于作分压器;反转对数式(指数式)电位器适合于作收音机、录音机、电唱机、电视机中的音量控制器。维修时若找不到同类品,可用直线式代替,但不宜用对数式代替。对数式电位器只适合于作音调控制等 。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