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供电的架构

智能电网

315人已加入

描述

当今的分布式供电方式主要是指用液体或气体燃料的内燃机(IC)、微型燃气轮机(Microturbines)和各种工程用的燃料电池(Fuel Cell)。因其具有良好的环保性能,分布式供电电源与“小机组”已不是同一概念。

与集中供电电站相比,分布式供电具有以下优势:没有或很低输配电损耗;无需建设配电站, 可避免或延缓增加的输配电成本;适合多种热电比的变化,可使系统根据热或电的需求进行调节从 而增加年设备利用小时;土建和安装成本低;各电站相互独立,用户可自行控制,不会发生大规模 供电事故,供电的可靠性高;可进行遥控和监测区域电力质量和性能;非常适合对乡村、牧区、山 区、发展中区域及商业区和居民区提供电力;大量减少了环保压力。

分布式供电是由若干分散的小型电源组成的供电系统,为了能够更好地支撑分布式供电的运行,需要搭建合理的架构。一般来说,分布式供电的架构可分为三个层次:

1. 底层设备层:分布式供电的底层设备层主要由各种电源设备,能量存储设备和通信设备组成。包括太阳能电池板、风力发电机、燃料电池、锂离子电池、超级电容等各种电源和电池存储设备,以及单片机、通信设备等辅助设备。

2. 中间管理层:分布式供电的中间管理层主要对底层设备进行管理和监控。这一层次的功能包括能源的分配、设备状态的实时监测、运行数据的存储和各项运营指标的分析预测等。

3. 上层应用层:分布式供电的上层应用层主要包括供电计费系统、数据可视化平台、能源管理系统等。这一层次的应用主要集成了管理各种设备和运营数据的信息,对外界实现电能的分配、监控以及用户供电等服务。

总之,分布式供电的架构是一个数据链路逐级提供的架构体系。底层设备层提供数据,中间管理层进行数据存储与分析,上层应用层负责将数据可视化,过程中不断优化和完善体系和各类系统,以实现对分布式供电系统的更精细管理和运营。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