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颗新AI芯片,Tenstorrent可怕的迭代速度

描述

电子发烧友网报道(文/周凯扬)RISC-V作为不少初创公司都在拼命耕耘的一大市场,无论是高性能处理器还是AI加速器都在逐步冒头。虽说RISC-V是开源开放的,但这些商业公司倒不见得会对其产品路线给到足够的信息曝光。而反观有着传奇架构师Jim Keller坐镇的AI芯片创企Tenstorrent,却给出了相当具有野心的产品路线图。
 
极速迭代的产品路线图
 
Tenstorrent一年内打造了五大多发射译码的RISC-V处理器IP,以其规模不同分为双发射、3发射、4发射和6发射的Alastor和8发射的Ascalon。其中Alastor主要用户客户端和边缘侧应用,而Ascalon则用于服务器、笔记本等高性能计算应用。
 
从规格来看,以上产品看起来堆料十足,但具体落地性能目前仍未无从得知。据了解,原本Tenstorrent原本是打算直接授权来自SiFive的RISC-V处理器IP,但最终还是由于性能原因率团队自研,全力打造出了Ascalon,其单核心性能大抵与苹果过去的Cyclone微架构核心类似。
 
除了这些IP,Tenstorrent还有同样关键的AI处理器产品线,比如2020年推出的GraySkull和2021年的Wormhole,而后者的性能约为GraySkull的两倍。对于任何AI芯片来说最难的其实不是把单颗芯片的性能做高,而是实现足够的扩展性,这也正是Wormhole的优势所在。
 
相较GraySkull,Wormhole加入了16个100GbE以太网端口,从而实现总计400Gb/s的发射与接收带宽。这也提供了最为简单高效的扩展性,要想做到Hyperscaler只需往上堆芯片即可。
 
不过也有一个问题,那就是如果买下这些芯片并打造大规模机架的话,其线材成本可能会占据一半。就拿他们的Galaxy系统为例,这是一个规模为48U的服务器系统,集成了256个Wormhole芯片,也就是256个100GbE用于外部互联,同时还集成了3TB以上的GDDR6 DRAM。
 
接着到了2022年,他们将格芯的12nm工艺换成了台积电的7nm工艺,将GDDR6换成了DDR5,内存通道数从6个增加至8个,以太网也升级至了400GbE,更重要的是他们加入了SiFive的X280矢量处理器核心。最后是今年计划打造的Grendel芯片,该芯片将采用台积电4nm工艺打造,将单芯片RISC-V CPU核心数从24颗扩充至64颗,同时进一步扩充以太网接口,提供更高的扩展性。
 
Tenstorrent的豪华阵容
 
对于任何一个AI初创公司,更何况是想要与英伟达竞争的企业来说,人才都是最重要的一环,尤其是在硬件设计上。而这恰恰是Tenstorrent的优势所在,因为他们现在的团队确实拥有了一个“全明星阵容”。
 
首先就是刚CTO转为CEO没多久的Jim Keller,这位传奇架构师是AMD K8/K8、Zen与苹果A4/A5系列背后的功臣,也是x86-64指令集的合著者之一,还一度帮助特斯拉打造了HW 3.0硬件平台。
 
你可能会觉得Jim Keller这几年似乎做的都是幕前演讲工作,其团队中是否还有真正扛鼎之人呢?任何一个初创公司都不应该单单宣传和神化他们的主心骨,因此这就不得不提到Ascalon的首席架构师Wei-han Lien。而他正是苹果M1芯片的首席架构师,所以Ascalon的设计也就很好理解了,因为M1同样是8发射的。
 
除此这些硬件设计大拿之外,Tenstorrent近期还吸收了不少软件开发者,比如此前负责ARM SoC平台在上游Linux内核维护的Olof Johansson等。更有趣的是,刚从英特尔图形部门离职不久的Raja Koduri也成了Tenstorrent董事会成员之一。
 
小结
 
在打造了如此具有野心的产品路线图,又拥有来自苹果、AMD和英特尔的各种人才后,Tenstorrent已然成了数据中心市场不可小觑的一家初创公司。但我们也都见识了各种AI创企在该领域的出现与消失,Tenstorrent最终在交付产品和产品实际性能上能否如愿,那才是最终的决定因素,毕竟无论是走哪条技术路线,都避免不了与全球AI硬件装机量最大的英伟达正面竞争。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