蚌埠的光环有很多,中国南北方地理分界线淮河穿境而过,让蚌埠成为地跨南北方的城市,南北在此相融;蚌埠是“淮河文化”发祥地之一,是中部地区老工业基地城市、安徽省重要的加工制造业基地,是“淮河流域和皖北地区中心城市”。而在未来,当人们谈起蚌埠时,“智能传感器”,或许将是另一个绕不过的关键词。
近期,蚌埠又进入熟悉的“MEMS模式”——4月21日起,第五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在蚌埠拉开帷幕。三天会期内,包括士兰微、华润微电子、先导集团等在内的300余家企业和600余名各界精英将会聚蚌埠,共话共谋智能传感产业规模化、特色化、高端化发展。
智能传感“关键”蚌埠造
在蚌埠希磁科技有限公司(以下简称为“希磁科技”)生产车间内,手指甲盖大小的黑色方块,正源源不断地从自动化生产线中生产出来。
作为一家专注于磁传感器垂直整合制造的企业,希磁科技在磁传感器芯片设计、材料制备、晶圆制造、芯片测试、磁传感器模组设计与生产等多个核心能力都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可实现完全自主的研发、设计和生产。
这颗不起眼的小方块,就是希磁科技自主研发的智能传感器,每当有电流穿过设备,传感器就会即时发出信号,决定智能机械的下一个动作。“这是磁性传感器,是新能源汽车、智能制造装备中不可缺少的关键一环。”希磁科技副总经理张弛介绍,如今国内光伏和新能源汽车行业龙头企业大多是希磁科技的客户。
张弛是“新蚌埠人”,2018年希磁科技在蚌埠建厂,张弛身为技术骨干也随着公司一起来到蚌埠。
张弛曾与全国各地的同行交流企业发展心得,每当谈起企业在蚌埠发展的情况,张弛总是忍不住要多夸上几句:“来到蚌埠后,企业发展的每一个关键时刻都少不了蚌埠市和经开区政府的助力。”从厂房选址到环评审批,从政策兑现到困难帮扶,政府全流程服务让希磁科技在较短的时间内完成了建设、装修、生产设备迁入等一系列动作。特别是在希磁科技与海外一家企业进行收购谈判的关键时刻,蚌埠市和经开区及时拉了一把,帮助希磁科技顺利完成收购,补齐企业发展短板,实现企业在全球市场的布局。
“一系列举措更加坚定了我们扎根蚌埠发展决心。”张弛介绍,2021年,希磁科技完成工商变更登记,将总部从宁波迁到蚌埠,去年又进一步扩大产能,开工建设了总投资10亿元的蚌埠希磁科技园一期项目,仅用4个月就跑出了从开工到投产的“加速度”。
老工业基地展新姿
蚌埠与智能传感产业擦出火花,是一场计划已久的牵手。老工业基地多年的沉淀,为蚌埠传感器生产研发打下良好技术积累。张弛坦言,这也是希磁科技最初选择落户蚌埠的重要原因之一。
2021年以来,蚌埠市加强在智能传感设备领域的投入和落子布局,全市产业链供应链配套完善,科技创新能力突出,产业集聚效应显现,打造了北方微电子研究院、芯动联科、希磁科技、中科米微、依爱消防、双环电子等一批行业领军企业,成为全省唯一、全国为数不多的同时拥有集成电路及MEMS晶圆生产线的城市。
老工业基地这棵大树上,正在长出“新枝”。
作为安徽省集成电路产业“一核一弧”空间布局的重要节点,蚌埠倾力打造的中国(蚌埠)传感谷园区成为助推智能传感产业快速发展的关键。中国(蚌埠)传感谷园区按照“一谷三园”产业集群进行总体布局,其中“三园”即MEMS核心器件产业园、科技孵化园、中央创新园,总占地面积2100余亩。
蚌埠经开区相关负责人介绍,传感谷园区已建成晶圆制造及封装测试厂房、人才公寓、污水处理中心、电镀产业园、大宗气站等一系列配套设施,全方位服务智能传感产业发展。为了让园区更符合产业发展需求,蚌埠还依托北方微电子研究院合作共建传感谷公共服务平台及示范线项目,并明确传感谷所有定制厂房、标准化厂房均由政府代建,入驻企业可自主选择租赁和先租后购,有效降低企业前期运营成本。
在众多政策的支持下,蚌埠市智能传感器产业相关企业也达到200余家,覆盖仿真设计、晶圆制造、封装测试、应用模组等产业链条各个环节,中国(蚌埠)传感谷园区更是正成为智能传感产业企业、人才和资金的汇聚地。
安徽禹芯半导体科技有限公司是传感谷园区中一家新星企业,其自主研发生产的微处理器MCU、智能电源管理、5G语音传输芯片等产品分销国内外各大市场。禹芯半导体采购部经理王小白说,“经开区在资金、人员招聘方面给予我们很多帮助,工作人员经常上门服务,公司的发展离不开这里良好的营商环境。”
当前,智能传感器正因物联网应用的不断落地而迎来巨大的发展契机,国内外,一批批聚焦智能传感器的产业园区正加速形成。在“万物互联、智能传感”时代,近期举行的第五届中国(蚌埠)MEMS智能传感器产业发展大会也必将成为蚌埠突破关键核心技术,掌握“独门绝技”的重要契机。
据了解,蚌埠市将进一步拉高标杆,举全市之力做大做强智能传感器产业,致力打造自主可控芯体最多、传感器种类最全、产值超千亿的产业集群,形成国内一流、全球知名的中国(蚌埠)传感谷。
审核编辑 :李倩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