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珠的构成、吸附DNA的原理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磁珠的构成

一般磁珠由三层构成,最里面是聚苯乙烯,外面包裹一层磁性物质四氧化三铁,最外面再包一层官能基团修饰的高分子材料,上面偶联不同的官能团。不同功能的磁珠,偶联的官能团不同,纯化核酸用的一般是羧基(-COOH)。

PEG

磁珠结构示意图

当然不仅磁珠应用在核酸制备上,在化学发光、细胞分选、蛋白纯化等应用磁珠依然是大显身手,是因为不同的官能基团,或者偶联其他,如蛋白抗体等。

磁珠吸附DNA的原理

NGS上用的最多还是贝克曼的XP磁珠。这种羧化磁珠比羟基磁珠产量更高,非特异性结合更少。(Solid-phase reversible immobilization,SPRI):

(1)反应体系中,较高浓度的 PEG 和 NaCl 导致 DNA 分子水化层脱去,DNA胶体热力学稳定性破坏,构象也随之改变,DNA分子发生聚集沉淀,带负电荷的磷酸基团大量暴漏在外面;

(2)带电荷的磷酸基团通过 Na^+^与羧基形成“离子桥”,使得 DNA 被特异吸附到带羧基的磁珠表面。(该过程是可逆的,在适当条件下,结合的 DNA 分子可以被洗脱回收)

PEGPEG

DNA吸附原理图

纯化磁珠进行 “片段分选” 的原理

磁珠双选很大程度依赖于PEG:PEG作为一种分子拥挤试剂,达到一定的浓度时,夺取了一定的水,溶液环境变化,会使较大DNA的结构变紧凑,发生坍塌性的转变而凝聚。不同长度的DNA构象稳定性不同,在遵循热力学规律的情况下,溶液环境与分子拥挤试剂的浓度有很大的关系。即在特定的溶液中,当PEG浓度达到某一临界值时,就会发现一定大小以上的DNA分子构象非连续的发生凝聚。

(1) DNA越长 :表面裸露出来带负电的磷酸基团越多,整条分子带的负电就更强,更容易吸附到磁珠,只需要较低浓度的PEG和NaCl,就可以回收(需要加入的磁珠体积更小)。

(2) DNA越短 :就需要更高浓度的PEG和NaCl,将其表面的水化层破坏得更彻底,裸露出来足够多带负电的磷酸基团,才能被磁珠吸附住,从而回收回来(需要加入的磁珠体积更大)。

PEG磁珠纯化图

此外,体系中的PEG还可以增加溶液的粘稠度,让磁珠保持悬浮不容易沉聚,在DNA binding过程中更充分与DNA接触,同时PEG也不易造成蛋白变性和非特异性吸附。但是PEG的DNA沉聚效果容易收到pH、温度等的影响,温度过低PEG也不易与水完全互溶,所以磁珠一般都要求室温平衡后再用,其储存buffer里也会加一些低浓度的pH稳定剂,如Tris-HCl等。

酒精清洗及DNA洗脱

酒精清洗 :第一,DNA在这个浓度的酒精里溶解度很低;第二,DNA这个时候是聚集状态,磁珠刚好提供一个聚集的奇点,让DNA沉聚在其周围,所以绝大部分DNA不会掉下来。但酒精浓度很重要,一般都要求新鲜配制。浓度太低,盐离子可以清洗得更干净,但是体系中过多的水会将部分DNA从磁珠上溶解下来,造成DNA损失,DNA的回收率可能会收到影响。浓度越高,体系中水越少,清洗盐离子的能力减弱,可能会使盐离子清洗不干净,但DNA的溶解度小,回收率高;

DNA洗脱 :酒精清理后,先需要晾干磁珠上残留的酒精,以防影响下游实验。(注意晾干时磁珠表面无光泽即可,过度干燥,体系失水过多,会导致磁珠DNA进一步聚集,最终DNA很难回溶到水中,影响回收率)晾干后加入水或者TE buffer,这时体系中已经没有钠离子和PEG,无法形成电桥结构,带负电的DNA和磁珠之间相排斥,水重新包裹DNA形成水化层,使其从磁珠上洗脱下来,溶解到溶液中。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