OSI七层协议模型有哪些?

通信网络

634人已加入

描述

我们都知道互联网的本质是一系列的网络协议,这个协议就叫做OSI协议。按照功能不同分工不同,认为的分为七层。实际上这七层是并不存在的,也就是说没有这些概念,而我们今天提到的七层概念,只是人为的划分而已。

OSI:开放式系统互联通信参考模型(英语:Open System Interconnection Reference Model,缩写为 OSI),简称为OSI模型(OSI model),一种概念模型,由国际标准化组织提出,一个试图使各种计算机在世界范围内互连为网络的标准框架

OSI七层模型从下到上分别为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和应用层。

七层的结构模型,其中:

第一层:物理层(Physical Layer)

物理层主要负责接口两个网络节点之间的物理连接,包括识别和传输数据。它是最基本的网络层,负责定义网络性能,包括设备间的连接及传输媒介等等。

第二层:数据链路层(Data Link Layer)

数据链路层负责传输安全错误,以及确保两个节点之间的信息完整性和可靠性。该层提供物理层的数据报文编码,以及改进的确认机制,确保数据包能够被正确地传输。

第三层:网络层(Network Layer)

网络层负责逻辑地址的编码和分配,以及网络路由的编码,它可以确定节点之间的最佳数据传输路径。网络层同时也负责为运行在它上面的其他层提供数据传输服务。

第四层:传输层(Transport Layer)

传输层提供端到端的数据传输服务,并且负责确保数据包能够被准确地传输到目标地址。它还负责确定端节点之间的数据流畅性和整体传输性能。

第五层:会话层(Session Layer)

会话层负责建立、管理和终止会话(也称作“连接”),以保证两个应用程序之间的通信建立正确的信息交换模式。它还负责管理双方传输的数据,确保信息可靠传递。

第六层:表示层(Presentation Layer)

表示层提供逻辑结构,以便应用程序能够选择和整合收到的信息,并且确保接收的信息格式和发送的信息格式相一致。

第七层:应用层(Application Layer)

应用层处理特定的协议,以便不同的应用能够传输信息,比如文件共享、电子邮件、远程登录,等等。它还可以帮助将不可见的系统应用,变成用户可以使用的应用程序,例如FTP,TELNET,HTTP等。

总之,OSI参考模型是为了实现多种计算机网络间信息传输,而由ISO制定的一套体系架构,由7层组成,每一层都负责完成不同的任务,且各层之间也有一定的功能上的关联,为计算机网络提供了一套统一的标准。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