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是微模块机房?微模块机房与传统机房的区别有哪些?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随着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的不断发展,面对如此巨大的市场,数据中心作为信息运维的核心,其基础设施面临着巨大的机遇与挑战,传统数据中心部署缓慢、密度低、扩展性差等弊端逐渐显现,因此为了应对快速发展的市场需求,微模块数据中心诞生。微模块数据中心的出现可以很好的解决数据中心目前面临等等各种问题,具有很大的发展前景。


一、什么是微模块机房
        微模块(Micro Module)是指以若干IT机柜、电源单元和空调末端单元等功能机柜为基本单位,包含网络、布线、监控和消防等功能在内的独立的运行单元。该模块内全部组件可在工厂预制,可灵活拆卸、搬运,现场快速组装后投入使用,微模块可作为一个独立的小型数据中心快速部署投入使用,实现与机房环境部分解耦。
      微模块机房按照行业标准对数据中心场地进行微模块划分,即把整个数据中心分为若干个独立区域,每个区域的规模、功率负载、配置等均按照统一标准进行设计。真正的微模块数据中心,制冷、供电及管理系统都应实现区域化、微模块,互不干扰,独立运行,无共享部分,微模块给数据中心带来了一系列的优势。嵌套式整合数据中心物理基础设施一体化,能从容应对供电、消防、监控、管理、运维、扩容等几个方面带来的挑战。包括UPS 电源、配电、机柜、监控及布线系统等功能模块,适用于政府、教育、医疗、制造、金融、能源、通信等行业的中小型数据中心、分支机构机房、集中管理的分布式机房、成长型模块化数据中心等。

数据中心

 

数据中心


二、传统数据中心面临的问题:
1、建设周期长
       传统数据中心建设周期根据项目建设的实际情况,通常将数据中心的基本建设周期细分为决策阶段、实施准备阶段、实施阶段和投产竣工阶段,整个建设周期大概在400天左右。
2、扩展性差
        初步机房建设一般都是基于对未来业务需求的分析,根据最坏的情况来规划系统容量,然而如今信息发展如此迅速我们无力预见3到4年以后的情形,因此造成了机房容量不足或者过度建设,扩展能力对于适应性就十分重要了。
3、能耗高
        数据中心的运行需要大量的电力,传统机房建设没有很好地考虑用电、制冷、气流管理的问题,很多数据中心的数据中心能源效率指标偏高,采用常规意义下的可靠性较高的环境动力设备,这意味着数据中心所使用的能源约有一半消耗在IT负载上,另一半消耗在包括电源设备、冷却设备和照明设施在内的网络关键物理基础设施上。
4、机房运维难度大
         IT运维正面临诸多问题,深陷服务质量低下的困境而无法自拔:粗放式运维,资源台帐不清;加上运维人员交替,运维人员并不了解所有IT资源,管理更无从谈起;缺乏统一的服务接口人,故障响应和故障处理跟踪出现混乱;系统运维优化需要IT人员积累大量的数据和报表进而得出结论,而日常的IT运维管理难以有效统计这些数据。


三、微模块机房技术功能特点:
1、集UPS、供配电、机柜、动环监控一体化,即插即用,节省空间。结合机柜系统、制冷、供配电、集中监控等系统于一体,充分冗余设计,保障微模块数据中心及设备安全可靠运行。
2、标准化多设备集成,工程费用低,建设、运维、时间等成本低。
3、实时监控UPS、供配电、烟感、温湿度等,远程app查看人机交互简单。
4、微模块机房方案集设计、工程、运维于一体,采用标准化、工业化的产品设计,易实现工厂定制,现场搭积木式简单组装,少工程,多方位全定制化服务。

数据中心


四、微模块化机房建设与传统建设的区别
上述分别描述了微模块机房的特点与传统机房所面对的困境,那么相较于传统建设模式,模块化机房建设有哪些优势呢?
1、一体化分布式部署:批量复制、按需扩展三房归一
将UPS及其蓄电池组+精密空调 +嵌入式主机服务器等规划成一体微模块机房,对大楼要求统一明确,统一接口。模块级按需建设,将一个机房统一建设分解为一个微模块分期建设。
2、模块与土建解耦:一次规划,分期投资,快速部署
将土建和IDC建设分离互不干扰,大楼主体及基础水电一次性建设完成,数据中心模块则按需灵活部署。数据中心模块各组件均为标准化产品,预留接口后,可快速生产发货、现场快速组装。
3、模块内部件与通道结构件解耦:灵活应对未来变化
服务器生命周期一般为3-5年,数据中心为10-15年,当未来一轮服务器配置变化,微模块灵活调整内部供配电和制冷的配比即可应对,大大提高微模块未来的可用性。提高随着IDC不断运行数据增长等对模块升级的相对应自适需求能力。
4、密封通道+冷冻水行级,隔离冷热气流,行级空调就近制冷、就近热量转移,消除局部热点,大幅提高制冷效率,节约能源减少运行维护IDC电费费用。
5、智能管理架构:单模块监控与集群监控提高运维效率

审核编辑 黄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