波前整形:让光线穿透散射介质

描述

你可能使用过光学显微镜,它可以让我们看到细胞、细菌等。但是,你知道吗,光学显微镜也有它的局限性,它不能看到一些更小、更复杂的结构,比如神经元、蛋白质、DNA等。为什么呢?因为这些结构通常被包裹在散射介质中,比如组织、液体、纤维等。

散射介质会使光线发生多次反射和折射,导致光线的方向和相位发生变化,从而使原本清晰的图像变得模糊不清。这就好像你在浑浊的水里看东西,或者在雾天开车,你会发现视线受到很大的影响。 那么,有没有办法让光线穿透散射介质,从而看到隐藏在其中的目标呢?

答案是有的,这就是波前整形技术。波前整形技术的基本思想是,通过改变入射光线的波前信息,也就是光线的方向和相位,使得经过散射介质后的光线能够重新聚焦或成像。这就好像你戴上一副眼镜,可以调节你的视力,让你看得更清楚。

那么,如何改变入射光线的波前信息呢?我们需要用到一种特殊的器件,叫做空间光调制器(Spatial Light Modulator, SLM)。SLM可以对入射光线进行高自由度的调制,比如改变它的强度、相位、偏振等。SLM通常由很多个小单元组成,每个小单元可以独立地调节入射光线的波前信息。

这样,我们就可以通过给SLM输入一个调制信号,来控制入射光线的波前形状。 但是,如何知道给SLM输入什么样的调制信号才能使出射光线重新聚焦或成像呢?这就需要用到一些算法和反馈机制。我们可以利用一个探测器来测量出射光线的强度分布,并根据我们想要达到的目标来定义一个目标函数。

比如,如果我们想要在某个位置实现聚焦,那么目标函数就可以是该位置的光强;如果我们想要在某个平面实现成像,那么目标函数就可以是该平面上与原始图像之间的相似度。  

然后,我们可以利用一些优化算法来寻找最优的调制信号,使得目标函数达到最大或最小值。这个过程通常需要多次迭代,并且需要考虑散射介质的特性,比如散射强度、散射角度、散射相关性等。这个过程可能会比较耗时和复杂,但是一旦找到了最优的调制信号,我们就可以实现透过散射介质的聚焦或成像。

波前整形技术有很多种类,根据不同的原理和方法,可以分为光学相位共轭技术、基于反馈优化的波前整形技术、光学传输矩阵技术等。这些技术各有优缺点,具体的原理和应用我就不在这里详细介绍了,有兴趣的同学可以自己去查阅相关资料。

波前整形技术在光学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比如生物医学成像、超分辨成像、光通信、量子信息等。它可以让我们突破散射介质的限制,看到更深、更清晰、更精确的图像。它也可以让我们控制光子在复杂介质中的传播路径,实现光场的精密操控。它还可以让我们利用散射介质作为新型的光学元件,实现光学功能的增强和拓展。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