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MC整改的三大规律和三大要素

EMC/EMI设计

1260人已加入

描述

EMC是一个棘手的问题,下面这个文章一定值得你看,从源头解决问题才是真正的解决问题。

emi

首先看定义,定义主要按照问题性质,分为电源、时钟CLK问题、地不平衡问题。

emi

再看原因分析:

emi

针对三种问题,小编都有举例分析。

先看电源问题:

1、排查手段

emi

2、问题分析

emi

一般电源问题为DC-DC电路器件(DC-DC芯片、电感、二极管)选型问题:

emi

一般电源问题为DC-DC PCB部分设计不合理问题:

emi

3、根源

emi

再看时钟问题:

emi

解决思路中的传统方案传统手段:

emi

硬件扩频:

emi

解决思路中的更换方案:

emi

地不平衡问题:

emi

最后,分析思路:

emi

EMC三大规律

规律一:EMC费效比关系规律,EMC问题越早考虑、越早解决,费用越小、效果越好。 在新产品研发阶段就进行EMC设计,比等到产品EMC测试不合格再进行改进,费用可以大大的节省,效率可以大大提高;反之,效率就会大大降低,费用就会大大增加。 经验告诉我们,在功能设计的同时进行EMC设计,到样板、样机完成则通过EMC测试,是最省时间和最有经济效益的。 相反,产品研发阶段不考虑EMC,投产以后发现EMC不合格才进行改进,非但技术上带来很大难度、而且返工必然带来费用和时间的大大浪费,甚至由于涉及到结构设计、PCB设计的缺陷,无法实施改进措施,导致产品不能上市。  

规律二:高频电流环路面积S越大,EMI辐射越严重。 高频信号电流流经电感最小的路径。当频率较高时,一般走线电抗大于电阻,连线对高频信号就是电感,串联电感引起辐射。电磁辐射大多是EUT被测设备上的高频电流环路产生的,最恶劣的情况就是开路之天线形式。对应处理方法就是减少、减短连线,减小高频电流回路面积,尽量消除任何非正常工作需要的天线,如不连续的布线或有天线效应之元器件过长的插脚。 减少辐射骚扰或提高射频辐射抗干扰能力的最重要任务之一,就是想方设法减小高频电流环路面积S。

规律三:环路电流频率越高,引起的EMI辐射越严重,电磁辐射场强随电流频率的平方成正比增大。 减少辐射骚扰或提高射频辐射抗干扰能力的最重要途径之二,就是想方设法减小骚扰源高频电流频率,即减小骚扰电磁波的频率。   本文以下内容,就是利用以上三个规律,倡导趁早考虑EMC问题,介绍EMC设计和EMC问题改进。 改进EMC问题,如同诊治疾病。如果产品没有通过EMC测试,我们从测量结果中,只能知道哪些频率点“超标”了,而这些频率的电磁干扰是从哪里出来的,往往是工程师门最不容易发现、最难解决的问题。产品EMC问题,说难亦难,说易亦易。 改进EMC问题,首先,根据EMI产生的途径和机理,也就是EMC问题产生的要素,针对EUT(被测试样品)的电路原理,先作一些判断,比如IT类设备和AV音视频类设备引起EMC问题的原因或者内部骚扰源是什么,先进行推断,再结合测试项目测试图透过现象看本质,分析超差原因,把骚扰源搞清楚,把骚扰途径摸透彻,以便有的放矢。 分析超差原因,可使用高频示波器或频谱分析仪加上 场探头验证分析结果,从频域到时域,再从频域到时域,分析、寻找产生EMC问题的对应电路和器件。  

EMC 问题三要素

开关电源及数字设备由于脉冲电流和电压具有很丰富的高频谐波,因此会产生很强的辐射。 电磁干扰包括辐射型(高频)EMI、传导型(低频)EMI,即产生EMC问题主要通过两个途径:一个是空间电磁波干扰的形式;另一个是通过传导的形式,换句话说,产生EMC问题的三个要素是:电磁干扰源、耦合途径、敏感设备。 辐射干扰主要通过壳体和连接线,以电磁波形式污染空间电磁环境;传导干扰是通过电源线骚扰公共电网或通过其他端子(如:射频端子,输入端子)影响相连接的设备。 传导、辐射、骚扰源------(途径)------ 敏感受体近场耦合IT、AV设备可能的骚扰源。

1、FM接收机、TV接收机本机振荡,基波及谐波由高频头、本机振荡电路产生。

2、开关电源的开关脉冲及高次谐波,同步信号方波及高频谐波,行扫描显像电路产生的行、场信号及高频谐波。

3、数字电路工作需要的各种时钟信号及高频谐波、以及它们的组合,各种时钟如CPU芯片工作时钟、MPEG解码器工作时钟、视频同步时钟(27MHz、16.9344MHz、40.5MHz)等。

4、数字信号方波及高频谐波,晶振产生的高次谐波,非线性电路现象(非线性失真、互调、饱和失真、截止失真)等引起的无用信号、杂散信号。

5、非正弦波波形,波形毛剌、过冲、振铃,电路设计存在的寄生频率点。 6、对于敏感受体通过耦合途径接受的外部骚扰包括浪涌、快速脉冲群、静电、电压跌落、电压变化和各种电磁场。

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