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新的硬件配置工具Vector Hardware Manager

描述

伴随车载以太网接口卡VN5000系列产品的完善,总线设备配置的便捷性也得到进一步增强和改善。全新的Vector Hardware Manager(vHardwareManager)将替代Vector Hardware Config、Time sync device configuration和Vector Ethernet Device configuration,通过“拖拽”便可轻松实现VN设备的统一配置和管理。

配置工具

全新的概览视图及通道配置界面:可查看连接到计算机的Vector硬件设备的基本信息(例如通道配置、收发器、序列号等),并可对其相关功能进行配置。同时支持如过热保护温度上限、Standby低功耗模式以及Infrastructure Ports(包括镜像端口、级联端口及HOST端口)等配置。

以太网设备配置专用界面:允许用户在一个视图中配置多个以太网设备视图。同时针对部分接口卡支持端口镜像、级联等新功能配置。在Status模式下可查看以太网网络中的Segment、物理端口通信速率及Master/Slave角色等信息。

全局的时间同步配置窗口:可以在单个窗口中配置多个接口卡之间的多种同步方式,窗口中显示完整的同步树,便于查找依赖项、检测错误以及验证设置。基于具体总线设备和应用场景可配置为:软件同步、硬件同步、PTP同步、GNSS同步。

支持离线配置:可以添加和配置当前未连接到计算机的设备,将配置存储成文件,以便连接硬件后直接读取。支持不同电脑之间配置文件的复用,也支持Vector实时机中通道配置的部署。

配置工具

vHardwareManager支持Vector所有总线接口卡的配置。本文以下图网络拓扑中的以太网节点(VGW、IC、LRR和CAMF)为例,结合对应场景说明VN5000系列接口卡初始化配置。

配置工具

01案例一

测量分析 | TAP模式

应用背景:

监测真实Ethernet节点(ADAS与Switch_2)之间的通信。

解决方案:

在VN5650中使用Link Segment,两个物理端口ETH1和ETH2分别连接ADAS与Switch_2,使用上位机软件(如CANoe/CANalyzer)监测以太网报文。

配置工具

vHardwareManager中配置如下:

配置工具

在CANoe/CANalyzer软件中激活测量端口后,便可以使用分析窗口监测所有通信以太网报文:

配置工具

02案例二

仿真测试

应用背景:

系统中仅有部分真实控制器(VGW/ADAS),缺少的其它真实控制器(LRR/CAMF/IC/Switch_2)。使用CANoe仿真对应的通信行为,并与真实节点交互。

解决方案:

在VN5650中同时配置Link Segment和Switch Segment,Switch_2的行为直接通过Switch Segment实现,在上位机CANoe中仿真IC/LRR/CAMF节点,IC节点经过Link使用物理端口ETH1与ADAS连接,LRR和CAMF节点经过Switch使用物理端口ETH2与ADAS连接。

配置工具

vHardwareManager中配置如下:

配置工具

在CANoe中仿真节点LRR/CAMF/IC,并使用CAPL/C#等设计仿真模型。在Port Configuration中配置仿真节点IC属于Link,LRR和CAMF属于Switch_2。至此,可以实现CANoe中仿真节点IC/LRR/CAMF节点与真实节点VGW/ADAS的交互。

配置工具

03案例三

诊断及标定测量

应用背景:

直连以太网节点,实现诊断或者标定。通过工具连接到ADAS节点,并对网络中的节点进行诊断或者标定。

解决方案:

在VN5650中使用Link Segment,并在CANoe/CANalyzer等软件中进行诊断或者标定。如下图配置使用VN5650前后的RJ45接口支持10/100/1000BASE-T(X),可以作为诊断接口。

配置工具

vHardwareManager中配置如下:

配置工具

04案例四

媒介转换 | RJ45 - T1

应用背景:

需要实现普通以太网RJ45接口与车载以太网T1接口进行转换。

解决方案:

在VN5650中使用Link Segment,分别配置物理端口ETH1和后端1G以太网连接目标。

配置工具

vHardwareManager中配置如下:

配置工具

More

安装最新驱动可使用Vector Hardware Manager,更多关于Vector Hardware Manager配置介绍可点击文末的“阅读原文”获取,配置疑问可直接邮件support@cn.vector.com获取进一步支持。

审核编辑:汤梓红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