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3密码算法的算法逻辑及要点

电子说

1.2w人已加入

描述

一、

SM3是一种哈希算法,主要用于计算消息摘要,其算法逻辑和要点如下:

1.数据填充:SM3算法要求将输入数据填充为512比特的整数倍。填充方法是在数据末尾添加一个1和一些0,使得填充后的长度为512比特的整数倍。

2.分组处理:将填充后的数据分成512比特的分组,并进行逐个处理。

3.初始值设定:SM3算法对于每个分组都有一个初始值。对于第一个分组,初始值由固定的常量决定,对于后续分组,初始值由前一个分组的结果决定。
4.消息扩展:SM3算法采用了一种称为Wt的消息扩展函数。该函数可以将每个512比特分组扩展为数个512比特的分组,并通过一些位运算将分组进行混淆。
5.压缩函数:SM3算法采用了一种称为CF函数的压缩函数。该函数将每个512比特分组压缩为一个512比特的分组,并使用一些非线性的操作对分组进行加密。
6.循环处理:SM3算法对于每个512比特分组都会进行循环处理。循环处理包括消息扩展、压缩函数和结果更新等步骤。
7.结果输出:SM3算法最终输出256比特的哈希值。

当SM3算法处理一段输入消息时,它首先会对消息进行填充以满足512比特的分组长度要求。填充方法是将一个1和若干个0添加到消息末尾,使得消息的长度对512取模的余数为448。然后,在填充后的消息末尾添加一个64比特的数,表示消息的原始长度。这样,填充后的消息长度就成为了512比特的整数倍。

接下来,SM3算法将填充后的消息分成多个512比特的分组,并对每个分组进行处理。对于第一个分组,SM3算法会使用一个固定的初始值;对于后续分组,SM3算法会使用前一个分组的结果作为初始值。然后,SM3算法会采用一系列的置换和非线性变换,将每个分组进行加密,产生一个256比特的哈希值。

在加密过程中,SM3算法采用了一种称为Wt的消息扩展函数。该函数可以将每个512比特分组扩展为数个512比特的分组,并通过一些位运算将分组进行混淆。然后,SM3算法使用一个称为CF函数的压缩函数,将数个512比特的分组压缩为一个512比特的分组,并使用一些非线性的操作对分组进行加密。

SM3算法的输出结果是一个256比特的哈希值,具有高强度的防碰撞能力和安全性。它的设计紧凑、实现简单、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已被广泛应用于数字签名、消息认证码、数据完整性校验、证书管理等领域。SM3算法也是国际上公认的安全性较高的哈希算法之一,受到了广泛的关注和研究。

二、

SM3算法主要采用以下四种操作:

1.位运算操作:包括按位异或(XOR)、按位与(AND)、按位或(OR)等,用于对输入进行混淆和扰动。

2.非线性变换操作:包括置换、置换选择、非线性函数、循环移位等,用于增加加密的难度和复杂性。

3.线性变换操作:包括置换、置换选择等,用于增强加密的强度和扩散性。

4.哈希函数操作:包括取模、加法、异或等,用于生成输出哈希值。

SM3算法在设计过程中采用了多重轮迭代结构,每轮包含相同的基本操作,但参数不同,以达到更好的加密效果。具体来说,SM3算法由三个部分组成:数据预处理部分、压缩函数部分和输出部分。

数据预处理部分包括填充、扩展、初始化等操作,将输入消息转化为可加密的形式,并生成初始值。压缩函数部分是SM3算法的核心,主要由多重轮迭代结构组成,每轮包含置换、置换选择、非线性函数、线性函数、循环移位等操作,将512比特的分组加密为256比特的哈希值。输出部分包括对哈希值的处理和返回,生成最终的256比特哈希值。

SM3算法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防碰撞能力,在数字签名、消息认证码、数据完整性校验、证书管理等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同时,SM3算法的设计紧凑、实现简单,适用于多种应用场景,已被ISO/IEC和GB/T等国际和国内标准采纳。

三、

SM3算法具有以下特点:

1.安全性高:SM3算法的密钥长度和哈希值长度均为256比特,具有高度的安全性和防碰撞能力,能够有效地保护数据的机密性和完整性。

2.速度快:SM3算法的实现简单、紧凑,具有高效的计算能力和快速的加密速度,适用于各种场景下的数据加密和安全保护。

3.公开透明:SM3算法是中国国家密码管理局发布的标准算法,经过了公开透明的审查和测试,具有公正性和可信度。

4.兼容性好:SM3算法支持多种编程语言和硬件平台,可以与各种操作系统和应用程序进行集成和兼容,便于开发和使用。

5.可扩展性强:SM3算法可以通过增加轮数、调整参数等方式进行扩展和改进,以适应不同的安全需求和应用场景。

总之,SM3算法是一种高效、安全、公开、兼容、可扩展的密码算法,广泛应用于数字签名、消息认证码、数据完整性校验、证书管理等领域,为保护数据的安全和隐私做出了重要贡献。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