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o many open files错误导致服务器死循环

描述

0x01 前言

在服务器编程中,经常会遇到 Too many open files 这个报错,而且这个报错如果处理不好,很有可能会导致服务器死循环。

0x02 示例代码

程序

以上是我用rust写的一个非常简单的tcp服务器,它的主要逻辑是,先创建一个listener,然后再在循环里不断调用listener.accept接收tcp连接,如果接收成功,就调用handle_client处理这个连接,如果接收失败,就打印一行错误日志。

handle_client里的逻辑也非常简单,就是等待客户端关闭连接,或等待其发送任意数据,当这两种情况发生时,handle_client就会直接关闭这个连接。

当然,如果在等待期间报错了,handle_client也会打印一行错误日志。

下面我们就会使用这段程序,来演示服务器死循环的情况,这段程序不必非要用rust编写,用其他语言也都可以。

测试代码我已经放到github了,如果想要自己动手测试的,可以clone下来自己试下。

代码地址:https://github.com/ytcoode/too-many-open-files

0x03 动手演示

先启动该服务器:

程序

由上图可见,该服务器的进程id是312004,监听地址是0.0.0.0:9999。

再查看下该服务器已打开的文件数:

程序

一共是10个,主要包括标准输入输出、epoll、及一些socket。

再查看下该服务器进程最多可打开的文件数:

程序

看选中行,Soft Limit那一列,其表示该进程最多可用的文件描述符数量为1024个,即最多可同时打开的文件数为1024个。

我们把它改小一点,方便后续测试:

程序

上图中,先使用prlimit命令将该服务器进程的Max open files数改成12,然后再用cat命令确认下该改动已生效。

至此,我们已经设置好该服务器进程最多可用的文件描述符数量为12,其当前已用的文件描述符数量为10,所以该服务器最多还可以再接收2个tcp连接。

我们用 `ncat localhost 9999` 命令建立连接试一下,当然你也可以用telnet, nc等其他命令,只要能建立tcp连接就行:

程序

由上图服务器日志可见,该tcp连接已建立成功。

再看下当前服务器已使用的文件描述符数量:

程序

由上图可见,新建socket使用的文件描述符为10,当前服务器进程已使用11个文件描述符,到目前为止一切正常。

用同样的命令再建立一个tcp连接,这次应该也能连接成功,不过会有一些有意思的事情发生:

程序

首先看上图中最后一行info日志,它表示第二次tcp连接也建立成功了,如果此时去看文件描述符数量,也正好是12。

不过此次连接建立也导致不断的error日志输出,该服务器死循环了。

但此时,如果我们关闭第二次ncat命令建立的tcp连接,服务器又不会一直输出error日志了,它又会恢复到正常状态:

程序

看上图中的最后一条info日志,它表示第二个tcp连接正常关闭了,且当前已建立的连接数量是1。

此时,如果我们去看文件描述符数量,其也变成了11,这里就不再截图了,有兴趣的可以自己动手试下。

0x04 为什么会出现死循环?

首先,在linux的世界里,一切皆文件,这里就包括socket。

其次,linux为保证系统的整体性安全,为每个进程限制了其最大可使用的文件描述符数量,即最大可打开的文件数,这个数量就是上面我们用 `cat /proc/$(pidof too-many-open-files)/limits` 命令输出的Max open files行,Soft Limit列对应的值,该值是可以通过各种方式修改的,在我的系统上,该值默认为1024。

接着,我们启动了服务器,然后通过 `l /proc/$(pidof too-many-open-files)/fd/` 命令查看该服务器已使用的文件描述符数量,其为10。

之后,我们用prlimit命令将该服务器进程最大可使用的文件描述符数量改成了12,这样该服务器就还只剩两个文件描述符可用。

再之后,我们用ncat命令建立了两个tcp连接,在服务器端的循环里,accept接收到这两个连接并进行处理,此时该服务器进程消耗完了最后两个可用的文件描述符。

接下来,服务器代码进入下一次循环,继续调用accept尝试接收新的连接,问题的关键点也就出现在了这里。

accept是个系统调用,我们看下其对应的内核实现:

程序

这个是accept系统调用的入口函数,沿着函数调用,可找到以下代码:

程序

由上图可见,在真正的do_accept之前,会先调用get_unused_fd_flags找一个还未被使用的文件描述符,如果寻找时报错了,即newfd < 0,则直接返回该错误码给用户层,如果找到了一个可用的文件描述符,则开始执行真正的accept操作。

继续看get_unused_fd_flags函数:

程序

它在调用其他函数之前,会通过 rlimit(RLIMIT_NOFILE) 获取当前进程最大可使用的文件描述符数量,即我们上面通过prlitmit命令设置的12。

继续往下看,我们会找到以下代码:

程序

该函数的目的是分配一个文件描述符,即fd,图中选中行之前是找到一个还未被使用的fd,然后判断该 fd 是否 >= end,如果是,则goto到out,进而return error,而这个error就是EMFILE。

那end值是什么呢?它就是上面用 rlimit(RLIMIT_NOFILE) 获取的当前进程最大可用的文件描述符数。

结合上面的例子我们知道,当服务器接收完两个tcp连接后,其最大可使用的12个文件描述符已全部被用完,当其循环到下一次accept系统调用后,会最终进入到上图这个函数,这次新分配的fd值一定是12(因为fd值从0开始的,所以fd值为12表示第13个文件描述符),而我们又限制了该进程最大可用12个文件描述符,即我们限制了end值为12,所以在上图选中行进行判断时,fd 一定是 >= end 的,所以,该函数一定会返回EMFILE这个错误码。

而EMFILE是什么呢?

程序

它就是我们在运行测试程序时看到的 Too many open files 这个错误。

示例程序调用accept收到这个错误码后,会打印一行error日志,然后继续循环调用accept,然后继续报错,就这样,服务器就在accept这里发生了死循环。

0x05 这个问题如何处理?

因为 too many open files 是个临时性错误,当进程中的其他地方关闭了一些文件,或者管理人员调高了该进程的 max open files值,accept就不会再报 EMFILE 错误,也就不会再死循环了。

所以其处理方法也很简单,就是在accept发生错误时,sleep一段时间,这样既防止了cpu 100%的发生,也给进程时间来调整已用及最大的文件描述符数。

0x06 用epoll也会有这个问题吗?

会有,epoll只是个通知机制,当epoll检测到有连接可被接收时,还是会通过accept来接收这个连接。

不过这里分成两种情况。

当使用epoll的edge-triggered模式时,正确写法是要一直循环调用accept接收连接,直到其返回 EAGAIN 或 EWOULDBLOCK 错误码,表示已经没有连接可接收了,这时才能退出accept循环,但如果在这之前accept返回了 too many open files 这个错误,就会发生死循环了。

当使用epoll的level-triggered模式时,可以不必一直循环调用accept直到其返回EAGAIN 或 EWOULDBLOCK,可以提前退出,但如果操作系统里还有建立好的连接等待被接收,epoll还是会一直通知应用层,告知其要调用accept接收这些连接,如果此时文件描述符没有了,accept还是会一直报 too many open files 错误,最终还是进入到了死循环。

0x07 Go是如何处理的?

下面我们看下go内置的http服务器,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程序

当accept返回err后,其会通过ne.Temporary()来检查该err是否是临时性错误,如果是,则会根据一定的规则,sleep一段时间。

这里,临时性错误就包括 EMFILE,即too many open files错误:

程序

我们也可以写个简单的例子测试下:

程序

按照之前的方式,让其触发 too many open files 这个错误:

程序

由图可见,和我们上面分析的一样,其也陷入了死循环,但是它用sleep的方式,防止cpu使用率100%。

0x08 Redis是如何处理的?

下面我们看下redis是如何处理这个问题的:

程序

当anetTcpAccept返回 too many open files 错误时,它只打印了一行错误日志,就直接return了。

不过因为redis使用的是level-triggered模式的epoll,所以虽然这里直接return了,但因为底层的连接没接收出来,epoll一直会调用这个函数,然后一直报错,进而死循环。

实验下:

程序

可以看到,其一直在输出这个错误。

0x09 结语

希望通过这篇文章,能给大家的技术水平带来一点提高。

  
      审核编辑:彭静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