Micro-LED全彩显示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

LEDs

382人已加入

描述

近日,厦门大学电子科学与技术学院半导体照明实验室在Micro-LED全彩显示技术方面取得突破性进展。这一成果以“Brightened bicomponent perovskite nanocomposite based on Förster resonance energy transfer for micro-LED displays”为题发表在Advanced Materials上。

钙钛矿量子点因其在发光性能的诸多优势,在Micro-LED全彩显示领域具有极高的应用潜力。然而,钙钛矿量子点的短板也很明显,尤其是红光的钙钛矿量子点,稳定性较之绿光钙钛矿量子点更差,亮度也更弱。

针对当前难点,半导体照明实验室提出了一种全新的策略,利用红色发光钙钛矿量子点(γ-CsPbI3)包覆绿色钙钛矿量子点(CsPbBr3),形成核壳结构,在两种量子点之间满足能量转移的条件,γ-CsPbI3将CsPbBr3的发光完全吸收。

由于CsPbBr3向γ-CsPbI3传递能量,因此γ-CsPbI3会表现出CsPbBr3的激发特性,可以调节该结构的最佳激发波长。

量子点

图1 研究团队提出的双组分多重包覆结构钙钛矿量子点结构及非辐射能量传递机理示意图。

该工作中,红色发光的双组分钙钛矿量子点最佳激发波长逐渐被调节至蓝光区域,在蓝光激发下,光致发光强度可以提升3倍以上,且蓝光激发量子产率接近100%,稳定性也得到了显著提升。

在将红光量子点最佳激发波长调节至蓝光区域后,研究人员将该双组分量子点应用于蓝光Micro-LED色转换层中。借助玻璃微孔阵列作为载体,沉积出的量子点阵列与Micro-LED阵列相对应,实现了极佳的色转换性能,显示色域可达到135.9%的NTSC标准。

量子点

图2 利用玻璃微孔阵列,双组分钙钛矿量子点应用于蓝光Micro-LED色转换层中。

总的来说,这项研究是将非辐射能量传递机制与Micro-LED色转换技术相结合,从性能提升、工艺精简方面“双管齐下”,以达成用更低的成本实现高质量Micro-LED全彩显示效果。

编辑:黄飞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