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ICT加速数实融合,范济安介绍中国联通的多维策略

描述

推进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不仅是实现我国产业基础高级化与产业链现代化的重要途径,也是我国“十四五”及中长期经济实现高质量发展的必然选择。同时,党的二十大报告也指出,加快发展数字经济,促进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50万亿元,达到50.2万亿元,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1.5%。由此可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已经成为历史趋势和潮流。当下,以5G、云计算、大数据、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型技术越来越和制造业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成为助推数字经济发展的重要因素。

5月17日,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在2023世界电信和信息社会日大会期间举办的“加速数实融合,数字经济助力中国式现代化发展”论坛上发表演讲,他表示,5G+工业互联网是当前创新最密集、增长最活跃的领域。二者融合催生了前所未有的新技术、新业务、新业态和新模式,可以成为引领经济高质量发展的重要引擎。中国联通希望能够与用户、企业一起为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和经济高质量发展做出贡献。

转型数字科技领军企业,赋能数字经济大发展

中国联通勇担国资央企新时代新使命,全面升级公司新战略规划体系,加速从传统运营商向数字科技领军企业转型。

中国联通深入实施“1+9+3”战略规划,确立了“强基固本、守正创新、融合开放”的战略,坚持“数字信息基础设施运营服务国家队、网络强国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主力军、数字技术融合创新排头兵”的定位,聚焦“大联接、大计算、大数据、大应用、大安全”五大主责主业,亮明了中国联通科技创新事业的奋斗目标和战略使命。

中国联通构建了以5G、宽带、算力和政企等四张精品网为核心,集高速泛在、云网融合、绿色低碳、安全可控于一体的智能化综合性数字信息基础设施。

其中,5G精品网可以提供高速泛在的移动链接服务,5G共建共享基站达到128万站,900MHz基站达到20万站,整体处于行业相当、局部领先的地位。

宽带精品网能够实现智慧家庭高速泛在接入,千兆光网城区基本实现全覆盖、数字乡村覆盖超25万个。在宽带测速方面,实现了北方全面领先 南方定点超越。

政企精品网能够发挥联通智能网络创新优势,覆盖了300多个城市、数十万商楼。超大带宽,专用通道直达百G带宽随选;超低时延,城市时延圈低于1ms。

算力精品网能够提升算网融合服务能力。中国联通算力精品网构建了“东数西算”网络总体架构方案,不仅接入资源丰富,达到161个云池和158个数据中心,还增加了骨干云池算力规模,达到170万核vCPU。

在推出四张精品网的同时,中国联通持续锻造云、大、物、智、链、安等核心能力,一体化构建“云网数服”安全体系,实现联接、感知、计算、数智能力的云上聚合,尤其是中国联通的云平台、格物物联网平台、资质政务物联网平台和墨攻四大物联网平台,从而实现了感知、计算、数智和安全能力的云上聚合,以此演变出可以支撑数字经济各应用场景的1+5+N的全新平台布局。

中国联通在网络、技术、人才、平台等方面的数字中国建设方面已经取得了显著成效。范济安介绍,在数字政府领域连续16年高质量地服务中央级骨干网和31省的政务网,建设了48个部委的政务专网。在数字经济方面,5G+工业互联网成为联通5G应用的重点领域,服务超过3000余家行业专网客户,打造了1600多个5G工厂,应用项目达到9000余个,覆盖了32个行业,譬如安徽的马鞍山马钢的智慧料场、芜湖的美的智慧工厂等。在数字社会领域,如数字抗疫、数字教育、数字乡村都打造了众多的典型案例,提升了人民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

推广“5G+柔性生产”模式,推动数实融合走深向实

在技术创新高速发展的时代,以5G为代表的信息通信技术将率先在工业互联网、交通、能源、制造、教育、医疗、消费、休闲娱乐等行业应用,催生各行各业的数字化发展,促进传统商业模式演进,实现数实融合的重大变革。

5G商用已有四个年头,5G在工业领域的推广和实践已经从起步期迈进成长期,但“5G+工业互联网”在规模复制方面存在挑战,范济安认为主要体现在以下四大方面。

一是工业互联网尚未成为企业的内生需求,其主要关注点还在生产自动化和管理信息化领域。

二是推动工业互联网的主要动力在政府和服务提供方,由于缺乏行业知识,无法在业务层面提出创新建议,引导客户需求。

三是5G商用四年来电信运营商躬身入局,打造了众多应用案例,成为工业互联网的一支主力军。但大多数为点状局部定制化应用,而且 “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造成业务产品化能力不足。

四是5G专网+定制化应用局限于少数大型企业,占数量绝大多数的大部分中小企业只能享受“上云上平台”的公共服务,个性化需求难以满足。

尤其在制造业领域,工业行业中,多数生产企业是典型的制造企业,面临用工难、成本增长等问题,同时需要满足日益增长的客户快速定制化与交付要求。

大部分企业的生产具有小批量、多品种的特点:多数企业按订单组织生产,客户需求与生产计划关联性大,而订单预测和原材料市场波动大,无法控制,临时插单现象多;典型行业如电子信息、汽车制造、家电制造、纺织服装等行业,采购周期长,原材料种类多,库存管理和快速交付难平衡。

范济安介绍,中国联通5G+工业互联网的项目已经达到了9000多个,成为了工业互联网的主力军。中国联通与施耐德电气开展的合作就是典型的案例,施耐德电气是世界著名的工业自动化和电气设备制造领军企业,在中国有26个生产基地,其业务特点是小批量、多品种。

但在按订单组织生产的过程中,如在无锡工厂,其累计建成了五十多条不同的产品生产线,但负荷极不均衡且不能共用。随着业务的快速发展,产能和快速交付的矛盾、新增业务和车间面积的矛盾越发凸显,原有生产组织模式遇到了瓶颈。

中国联通与施耐德创新性地提出并开发了“5G+柔性生产模式”,依托5G网络的大带宽、低时延通信性能,实现各生产单元的可移动、自由组织的柔性生产线,做到同种类的零换型、跨种类的产品换型时长在10分钟以内。产线利用率提升80%,占地面积节省50%,产能提升12%。目前已成功复制到上海和北京工厂。

数字化浪潮下,机遇与挑战并存

中国联通大数据首席科学家范济安认为,数字中国战略的推进为我国带来的了巨大的发展机遇,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

一是数字中国战略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在产业新引擎方面,以数字化驱动传统生产方式、产业组织方式和商业模式变革,促进产业转型升级,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在政府新治理方面,以数字化驱动治理方式变革,拓宽民众直接民主参与政府管理和社会治理的渠道,实现决策科学化、治理精准化;在文化新活力方面,以数字化赋能文化创作、生产、传播和服务,提升文化发展的普惠性便捷性水平,满足精神文化需求;在民生新服务方面,以数字化打破地域阻隔和时空限制,增强公共服务供给的均衡性,让亿万人民在共享发展成果上有更多获得感;在生态新环境方面,以数字化驱动生态环境治理智慧化发展,助力生态环境改善,实现生态环境高水平保护和生态治理能力现代化。

二是数字中国战略是经济增长的新动能。我国数字经济规模持续增长,增速显著高于同期GDP增速。《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研究报告(2023年)》显示,2022年我国数字经济规模首次突破50万亿元,达到50.2万亿元,同比名义增长10.3%,已连续11年显著高于同期GDP名义增速,数字经济占GDP比重相当于第二产业占国民经济的比重,达到41.5%。2025年,预计数字经济占GDP比重将达50.4%,数字经济规模超60万亿元,将成为经济增量的主要贡献和存量的半壁江山。

三是数字中国战略是融入新一轮全球化的重要体现。构建开放共赢的数字领域国际合作格局,统筹谋划国际合作,建立多层面协同、多平台支撑、多主体参与的国际交流合作体系;高质量共建“数字丝绸之路”;积极发展“丝路电商”等。拓展国际合作空间,积极参与联合国、世界贸易组织、二十国集团、亚太经合组织、金砖国家、上合组织等多边框架下的数字领域合作平台。搭建开放合作新平台,要高质量搭建数字领域开放合作新平台。参与国际规则构建,积极参与数据跨境流动等相关国际规则构建。

虽然数字中国战略为我国发展带来了诸多的发展机遇,但也的确存在一些挑战,范济安认为,数字技术加速发展和数字化转型参差不齐以及数据安全问题是目前主要的三大挑战。

在数字技术发展方面,以人工智能、大数据、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技术推动的第四次工业革命,正在不断走向深入,使人类的生产和生活发生深刻的变化。尤其以为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数字技术对当前行业产生巨大冲击,掀起现代行业革命浪潮,ChatGPT对传统行业的挑战也引发了对社会的变革的思考。

在数字化转型方面,各行业数字化转型参差不齐。一方面,我国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呈现出“三二一”产逆向渗透趋势,一二产业明显滞后。数据显示,2022年,我国第三、二、一产业数字经济渗透率分别为44.7%、24.0%和10.5%,同比分别提升1.6、1.2和0.4个百分点,第二产业渗透率增幅与第三产业渗透率增幅差距进一步缩小,形成服务业和工业数字化共同驱动发展格局。另一方面,不同企业数字化转型水平差异较大,领军企业与一般企业数字化差距进一步拉大。领军企业与其他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得分差距已高达38分。

在数据安全方面,违规收集情报信息的案例屡见不鲜,2021年7月,滴滴出行APP严重违法违规收集使用个人信息,被网信办通报下架;特斯拉汽车在行驶过程收集沿路视频、音频等信息,可能对国家安全构成威胁。更要注意的是来自外部的网络攻击,2022年6月,美国国家安全局使用了分布在17个国家的跳板机和代理服务机,向西工大师生发布钓鱼邮件,从而入侵其内部系统并渗透和控制中国的电信设施。

未来,中国联通将通过增强云网筑基、数智驱动、场景创新能力,勇担服务国家数字经济发展的时代使命。

审核编辑 :李倩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