机器人
01 充电桩的三重痛点
目前,企业与各地政府大力兴建充电桩,努力提升充电桩的覆盖率,这都是对补能焦虑的直接回应。但这其中依然存在着三重痛点。
1、建设成本高
兴建充电桩最大的问题是投入成本巨大,维护成本也高,是一项重资产、重运营、回报周期长的投资。许多小区、停车场的空间要安装充电桩需要付出巨额的改造成本。
从投资的角度来看,有媒体指出,在不考虑场地租赁费用的情况下,一个小型充电站的建设就需要110万元左右的投资预算,日常运维还需要额外的成本,最理想的情况下也需要两年才收回成本。
再加上在国内,用户、运营商、物业、电网几方面纠缠不清,安装充电桩的手续繁多,旷日持久,这无疑也成为充电桩普及的另一层成本。
2、分布不均
尽管国内的充电桩数量近年来已经飞速膨胀,但充电桩的分布不均衡依然是个大难题。在城市中,充电桩主要分布在地下停车场、办公区停车场、高速路服务区以及住宅区等利用率较低的场所,而在人流量较大的医院、学校、商场等场所,由于建设与维护成本问题,充电桩却严重不足,这导致平均单桩充电桩每日使用率仅为5.2%。
3、电网压力大
充电桩数量的爆发式增长对大城市的电网负荷提出了新的挑战,大量新能源车需要在日间用电峰时段同时充电,导致电力系统需要承担巨大压力。
对比起充电桩,移动充电机器人有着众多优势:
1、提高补能效率
当充电机器人能够自由移动时,企业就能够根据不同区域与不同时间的补能需求,合理分配补能资源。且移动机器人能够实现“电找车”,用户就无需担心车辆充满电后无法及时开走的情况,也无需陷入与燃油车争夺有充电桩的停车位的窘境中。
2、设置成本低
在老旧的小区、停车场或者地价高企的区域,兴建充电桩需要高昂的改造成本。而移动机器人能够有效解决这个难题,无需占用空间,也没有固定充电桩、电缆铺设以及后期运行维护的成本。
3、降低电网压力
移动充电机器人将汽车充电与电网供电分离,能够有效分散高峰期用电压力,从而减少电网的用电负荷。
02 从概念到产品:移动充电机器人的艰难旅途
早在2018年末,大众就率先推出了一款移动充电机器人,并宣布将在2019年上半年于沃尔夫斯堡试运行,但随后我们并未看到该机器人的规模化应用。之后两年,这一设想的响应者寥寥无几。因此有业内人士指出,移动充电机器人只停留在概念,商业化落地的前景困难重重。
但近一年来,高工移动机器人观察到有多个玩家进场布局,包括国轩高科等企业公布了自家的移动充电机器人产品,有一些产品已经开始小范围落地使用。
目前移动充电机器人主要有两类不同结构的产品,分别是导轨移动式与分离式。
导轨移动式充电机器人通过将协作机器人安装在导轨实现导航与移动,用户通过APP等操作平台控制机器人抓取空闲充电桩至需求车位提供充电服务。
国网苏州供电公司与亿嘉和机器人在2022年6月苏州投用的“全电共享电动汽车充电机器人系统”就属此类。用户停车后登录小程序,填写停车位号码,后台即收到充电需求指令。
系统会控制智能机器人搬运共享充电桩,沿着导轨到达指定车位,最后用户须手动插上充电枪充电。据悉,目前该系统在南京软件谷、苏州吴江区政府等多地建成投运。
分离式充电机器人主要是指将储电电池和充电桩,集成到可移动的移动机器人中,机器人通过视觉SLAM或激光SLAM等技术,实现自然导航,根据无人化程度可以分为全程无人化以及半无人化,区别就在于是否需要用户手动插拔充电枪。
这种移动充电机器人更灵活,改造空间成本更低,未来市场的想象空间更大,因此更得企业们青睐。
半无人化的分离式充电机器人从去年开始,纷纷开始落点运行。
国轩高科推出的“易佳电”智能移动储能充电桩就属于这一类产品,该产品既可作为储能电站,也可作为移动充电桩,用户通过APP定相应位置,机器人会自行导航前往,随后需要用户手动充电。
据报道,该产品单台价格35万元左右,在2022年就已经多次部署使用,并预计未来三年内完成10万台部署。
美国充电技术供应商EV Safe Charge推出的移动充电机器人ZiGGY,可以通过APP或车载信息娱乐系统被召唤到电动汽车旁,供用户手动插上充电枪充电。它的特别之处在于能够提前为用户“占”停车位。据报道,ZiGGY预计在2023年开始量产交付。
国家电网作为公共服务的提供方,对移动充电机器人也兴趣浓厚。
国家电网金华供电公司与无锡供电公司各自推出了一款移动充电机器人,与上述的产品类似,都是通过APP约定位置,机器人通过自动导航至目的地,供用户手动充电,充电结束后自行返回充电站。国网无锡供电公司表示,在今年1月份,就已经有两台移动充电机器人在当地落地运行。
而今年公布的移动充电机器人,更多属于全程无人化。这对企业的技术积累要求更高,同时也为未来市场留下更广阔的想象空间。
能链集团旗下的能链智电近日推出的充电机器人,基于深度学习、5G与V2X、SLAM等底层技术,具备一键下单、自动寻车等功能,同时充电机器人还可以与各大主机厂打通API,实现互联互通。这款产品无需人为插上充电枪,它能够自行检测充电口位置并完成充电枪的自动插拔,实现全过程无人化。
而黑马原力最近公布的移动超充机器人G60小黑则是近期最野心勃勃的产品,该产品采用4C倍率电芯,并通过自研RxPower电池系统设计实现高效充电。
G60小黑同时兼容800伏和400伏平台,可以提供60-100kWh的快充,为电动车充电10分钟即可提供150公里的续航补能。
G60小黑还装备有多线激光雷达,避障雷达,环视RGBD摄像头,9轴IMU等多类型传感器,实现全路段无人干预的作业能力,达到L4级无人驾驶的智驾能力。通过结合机械臂,它还实现了无人插拔枪操作。
03尾语
移动充电机器人已经从几年前的概念,逐渐成为现实的产品,开始零星地落地运营与商业化,这说明了移动机器人企业对商业新场景的探索热情。
随着新能源车企的高歌猛进,补能问题将在相当长一段时间内成为亟待破解的痛点。这也让移动充电机器人成为了有巨大想象空间的产品。
我们期待在未来,有更多移动充电机器人能够落地,这能为移动机器人的商业应用提供全新的可能性。
审核编辑:刘清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