卫星互联网成竞争焦点!在这个细分赛道里,金信诺自研了哪些亮眼产品?

描述

电子发烧友原创 章鹰
 
2023年将成为中国星网建设的元年,卫星互联网有望迎来长达十年的成长期。2月19日,银河航天披露,中国首颗通信能力达到10Gbps的低轨宽带通信首发卫星,在轨30天后开展了通信能力试验。这颗5G卫星在国内第一次验证了低轨Q/V/Ka频段通信能力,并且获得了通信试验的成功。
 
5月23日,中国卫通在印度尼西亚首都雅加达利用我国首颗超100G容量的Ka高通量卫星—中星26号,首次在境外实现互联网接入,开启了Ka高通量卫星国际化业务拓展的新征程。在业务演示过程中,工作人员使用0.6米口径的高通量卫星国产化自动便携重案,120秒内完成从设备组装到对星入网全过程,实现Whatsapp、Instagram等社交软件的高清视频通话,Google、YouTube等网站的流畅访问浏览等功能,实测下行94.3Mbps,上行7.03Mbps的高速传输能力,为后续国际客户的互联网接入、基站回传等应用规模化推广奠定坚实的技术基础。
 
近年来,伴随着低轨卫星星座的全面建设和卫星数据消费市场的兴起,卫星互联网产业蓬勃发展。卫星通信技术呈现怎样的发展趋势?卫星终端主要包括哪些类型?卫星通信有哪些落地的代表应用场景?在应用场景当中的卫星通信解决方案是怎样的?深圳金信诺高新技术股份有限公司的系统产品经营部总经理李波博士带来了精彩的市场、技术分析和落地解决方案解读。
 
卫星通信技术的演进趋势
 
中国工程院院士邬贺铨表示:“移动通信每10年进步一代,面向移动通信进入5G-A周期,移动通信正从追求峰值速率迈向效率的提升。”
卫星通信
1G是模拟蜂窝小区,传输速率约2.4kbit/s。2G是GSM为代表的数字通信时代,其特点是数字化语音编码,像CDMA、TDMA和GSM都是属于第二代无线通信技术,用户体验速率为10kbps,峰值速率为100kbps;3G是GSMA,用码道不同区分用户。3G是移动通信国际化的开始;4G把频率、时间和码道多重因素利用起来,速度可以高达100Mbps,比拨号上网快2000倍,上传的速度也能达到20Mbps;5G采用正交频分多址技术,下行速率达到4G的10倍。中国信通院最新数据显示,全国5G网络平均下行接入速率和上行接入速率分别为334.98Mbps和70.21Mbps。与之相对,4G网络分别为39.02Mbps和21.63Mbps。
 
李波博士表示,卫星通信和无线通信保持同步的发展,在不同阶段保持不同的演进。卫星的发展,从最早的L波段卫星、S波段卫星、C波段卫星、传统Ku波段卫星、到高通信卫星、卫星星座,频段越来越高,原来都是一个波束覆盖一大片地方,高通信卫星覆盖范围小,波束覆盖缩小,但是卫星能力变强。
 
2月23日,中国首颗超 100Gbps 容量的K波段高通量卫星——中星 26 号卫星成功发射,该星是中国目前通信容量最大、波束最多、技术最复杂的民商用通信卫星。预计2025年,中国会发射超300Gbps容量的高通量卫星。
 
李波博士分析说:“比起以往几个G容量的卫星,现在卫星容量提升了几十倍。以前3颗高轨道卫星可以覆盖地球,现在大家发现,高轨道卫星有一些不足,在3.6万公里的高空,时延会达到200-300毫秒,在车联网、工业上很难发挥作用。在5G要求的大容量、低时延前,高轨道卫星暴露出不足。近5年来低轨道卫星发展迅猛,美国SpaceX公司建立星链,已经发射了4105颗卫星。Oneweb星座互联网规划了648颗星(已发射584颗星)。国内主要是航天科技的“鸿雁计划”,航天科工“虹云工程”(156颗星)、卫星物联网“行云工程(80颗星)、GW卫星星座(12992颗卫星)。低轨道卫星空间轨位和频谱资源日益紧张,欧美卫星部署领跑,中国也在迅速跟上。”
 
低轨卫星网络可以提供全球范围内的高速、低时延、低成本的互联网接入服务,特别是在偏远地区、海洋、空中等地面基础设施覆盖不到的场景,大幅减少该地区的网络运营和业务支持成本,具有很大的市场需求。
 
除手机直连卫星外,卫星终端多元化发展已成趋势
 
电子发烧友调研显示,超过八成工程师认为卫星通信是新款手机必备的功能,超过六成工程师对华为手机使用的北斗通信芯片认可。2022年9月,华为在Mate50系列全球首发了卫星通信,将北斗卫星消息应用到手机上,即使在没有信号的情况下,也可以进行紧急通信。9月8日,苹果的iPhone14宣布支持卫星通信。
 
据GSMA分析数据,2022年全球独立移动用户数为54亿,到2030年将达到63亿,将有数十亿部智能手机具备直连卫星的能力。李波博士分享说:“我们最近参加的卫星通信会议当中,大量的终端厂商都来参加卫星的讨论。他们认为2024-2025年,手机不支持直连卫星,估计以后卖不动了。”
 
目前,华为已经在多款机型上支持卫星通信,包括Mate X2、Mate X3、P60、nova 11系列等,也是国内唯一拥有这项技术的厂商,并且实现了双向北斗卫星通信第二代技术,在P60等机型上应用。华为的智能手表WATCH Ultimate也支持第二代北斗卫星通信。业内专家表示,从各主要厂商策略来看,小米、OPPO、Vivo、荣耀有望在2023年推出具有卫星通信的机型。
 
低轨卫星NTN带来新的卫星终端需求。李波博士分享行业报告显示,2021年全球卫星产业总收入2790亿美元,其中地面设备制造业收入1420亿美元,占据产业收入最大部分。高轨道卫星收入预计未来5年增长率接近50%,低轨道高通量卫星销售市场规模增速从前期的30%增长到70%,且今后几年保持76%以上的增长速度。
 
调研机构TrendForce最新报告预估,2023-2026年全球5G非地面网络(NTN)市场产值将从49亿美元上升至88亿美元,年复合成长率为7%,在全球5G非地面网络市场产值逐年上升趋势下,也会提升芯片大厂发展5G NTN技术意愿。
 
李波博士表示,卫星移动终端类型更加多元化,包括手机移动终端、卫星物联网终端、便携卫星终端、LET卫星便携基站、卫星相控阵动中通、天通手机+卫星中继器。卫星应用的场景上,通过无人机、WiFi基站,还有其他设备进一步扩展,用在很多地方。在低轨道卫星发展下,车联网会得到快速发展。手机只是卫星通信技术商业化场景之一,在汽车自动驾驶、定位导航、应急通信保障、智慧农业、新能源都是未来潜力应用场景。
 
卫星通信落地场景拓展,金信诺推出自研产品和解决方案
 
李波博士指出,目前特斯拉的车和星链结合紧密,未来高铁、轮船、飞机配置卫星通信是一个必然的趋势。卫星行业市场应用,包括油田采集监控、矿区信号覆盖、森林防火视频回传、新能源数据回传、远洋船舶信号互联、民航机上的WiFi接入、应急通信保障等。
 
李波博士举了两个卫星通信应用场景。一、全域快速机动部署设备,比如一个背包里面放置一个卫星终端(金信诺推出了0.75米Ku频段智能便携卫星通信终端),一键对星,操作人员技术门槛低,设备小,传输速率快,一体化集成WiFi或LTE功能,适应更多的信号接入。解决目前车载终端轮廓高、道路通过性差、重量大、维护困难等难题。
卫星通信
二、提供灵活丰富的组网方式,卫星+移动通信基站,比如高度集成卫星和LTE小站,利用卫星回传,LTE小基站提供无线接入功能,打造一体化解决方案。卫星+WiFi,WiFi基站可以覆盖1.7公里,一般的救援场所够用了,实现联合组网。
 
金信诺卫星终端+LTE基站系统方案已经取得权威用户测试认证,基站信号可以覆盖近3000平方米。解决运营商基站中断,无人区、偏远山区等区域通信问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