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技术突破!华为云重磅发布GaussDB数据库 全面替代海外大厂同类产品

描述

(电子发烧友原创 文/章鹰)6月7日,在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2023上,华为常务董事、华为云CEO张平安表示:“华为在2001年就开始了数据库研发,包括嵌入式数据库、内存数据库、分析型数据库、交易型数据库,这些数据库广泛应用于华为通信领域的各个产品中。华为公司推出的MetaERP用自身研发的Gauss DB数据库已经做了全面替代,除了自己承担起在数据库技术创新的使命外,我们还将承担起其他行业对数据库全面创新需求的使命。”

Oracle

 

华为云CEO张平安宣布,华为云新一代分布式数据库GaussDB正式发布,GaussDB是华为基于统一架构,打造的企业级AI-Native分布式数据库。在整体架构设计上,GaussDB底层是分布式存储,中间是每个DB特有的数据结构,最外层则是各个生态的接口,体现了多模的设计理念。

据介绍,GaussDB实现了核心代码100%自主研发,是国内当前做到软硬协同、全栈自主的国产数据库。他表示,GaussDB未来将深耕金融场景,并从金融行业走向其他对数据库有高要求的行业。

Oracle

 

GaussDB数据库和其他数据库比较,最大优势是实践了可靠性与性能的双领先。在可靠性方面,数据库和底层硬件密不可分,只有软硬协同才能让数据库真正安全可靠。GaussDB的全系统防错纠错,可保障数据不出错,而全栈系统级软硬件故障通知的快速响应架构,可及时捕获系统软硬件故障并做出响应,多层级软件+硬件冗余,则避免了单点故障。

在性能上,计算、存储、网络围绕数据库深度优化,可以突破纯软件层面性能优化的天花板,让GaussDB实现性能倍增。在高安全性方面,GaussDB提供业界首个纯软件形态的全密态数据库,并且是国内唯一一个通过CC EAL4+的认证的数据库,标志其设计和源代码达到了国际最高安全水平,在全密态数据库上,GaussDB还发明了多项专利,例如,通过数学算法直接在密文空间进行查询和运算,极大提升了密文数据处理效率,比业界同类产品性能领先35%以上。

GaussDB还是全球首个AI-Native数据库,凭借原生AI,它能够面向开发与运维,带来全流程、全链路的智能化体验。在终端云上实现了6PB数据量的替代和上线,分布式节点达到6000个,实现资源利用率30%的提升。

Oracle

 

“20年来,我们在数据库领域投资很大,其实我们收益不大,但是我们没有放弃对数据库的投入,我们就是咬定青山不放松。我们的目的就是在全球对中国高科技打压下,中国的高科技仍然能在全球站住脚,立足根技术,华为在加大对GaussDB投入的同时,我们能够携手中国和海外的合作伙伴,能够在全球把中国数据库做好,在全球有所作为。让中国数据库成为世界上一个更优的选择。” 张平安表示。

中国信通院云计算与大数据研究所所长何宝宏先生表示,上个世纪中国做数据库的企业只有4家,而最近20年全国做数据库的企业明显增加,达到上百家。根据智研资讯数据,早在2017年国内数据库市场占有率前四名企业分别为Oracle、IBM、Microsoft、SAP,均为国际厂商,CR4高达64.8%;而国内厂商市占率最高的为南大通用,仅占据2.5%的市场份额。而到了2019年国内数据库市场仍被国际厂商主导,上述四家外资巨头仍占据66.8%的市场份额。近年来在政策支持下,本土厂商市场份额迅速扩大,华为、达梦数据库在党政、金融等领域获得大量订单,市场份额快速提升。其中华为以6.2%的市场份额位列全球第五、国内厂商第一。

据悉,金融领域在数据库的行业应用市场占据20%,金融对于数据库使用要求最高,使用深度最深,对于性能可靠性和数据一致性要求最高。在本次峰会上,华为云正式发布金融容器云及云原生GaussDB(DWB)两大方案。

目前,GaussDB已广泛应用于金融行业,支撑了中国工商银行、中国邮政储蓄银行、中国建设银行、中国农业银行等国有大行的核心业务,此外,GaussDB也服务了陕西省财政厅、中海油、国家管网、国网陕西电力、首都公路发展集团等关键企业。

本次华为全球智慧金融峰会上,华为云还宣布推出分布式数据库GaussDB金融行业生态发展计划。首批生态伙伴包括中电金信、神州数码、中软国际、恒生电子等。记者注意到,还有包括先进数通、长亮科技、神州信息等A股上市公司均为华为openGauss合作伙伴。

目前已有诸多合作伙伴基于openGauss打造商业发行版,包括海量数据、人大金仓、云和恩墨、虚谷伟业、神舟通用、东华软件等,相关产品已在政府、金融、运营商、电力等国计民生行业实现规模商用。

本文由电子发烧友原创,转载请注明以上来源。微信号zy1052625525。需入群交流,请添加微信elecfans999,投稿爆料采访需求,请发邮箱zhangying@elecfans.com。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