简单认识一下EMC中共模和差模的区别

EMC/EMI设计

1222人已加入

描述

电压电流的变化通过导线传输时有两种形态, 即共模和差模。下面带大家简单认识一下共模和差模的区别。

Part.1

差模

差模,顾名思义,是两个信号的差,如下图,两根导线一个作为去路,一个作为回路,构成闭合传导路径。

emc

此时,流过一边导线的电流和流过另一边导线的电流大小相等,方向相反。这种干扰我们一般通过将两个导线做成双绞来解决EMC的问题。

Par t. 2

共模

EMC中的大部分问题其实都是共模干扰造成的。

如下图所示,电路中,不止导线1和导线2,还存在第三个导体,通常我们认为第三个导体为参考“地”。此时,在两个导体中同时加干扰电压Uc,我们则认为,Uc为共模电压,UⅡ为差模电压。

图中I1和I2方向相同,但是大小不同,IⅡ为差模电流,Ic为共模电流,因为I1中差模电流IⅡ和共模Ic同方向,所以I1=Ic+IⅡ。I2中差模电流IⅡ和共模Ic方向相反,所以I2=Ic-IⅡ。

emc

Part.3

在实际的电路中,共模干扰与差模干扰是可以不断相互转换的。

两根导线与参考地之间存在着阻抗(这个阻抗和分布参数有关,如等效容抗或者等效感抗)。

这两根导线的阻抗一旦不匹配,在终端就会出现模式的相互转换。

通过导线传递的一种模式在终端会因为阻抗不匹配发生反射, 其中一部分能量或者称之为干扰会变换成另一种模式的能量或干扰。

下面举个例子来分析识别一下常见产品模型中的共模和差模电压,参考下图:

emc

从上图中我们可以识别出以下电压电流信息:

  • UAC、UBD是板卡工作电压信号, 为差模电压;
  • UCD是 PCB 工作地C、D之间的电压, 是由PCB不同点的阻抗差以及IAB的回流形成的,为共模电压;
  • UDE是PCB 的工作地与金属外壳之间的电压, 为共模电压;
  • UEF是金属外壳与参考接地板之间,电压,为共模电压;
  • UFH是参考接地板与电缆之间电压, 是共模电压;
  • UEH是金属外壳与电缆之间电压, 是共模电压;
  • 电流 IAB在 PCB 内部流动, 是正常工作信号的电流, 称为差模电流;
  • IDC是 IAB的回流, 大小与 IAB一样, 是差模电流;
  • 而 ICD是由于IDC (IAB的回流) 在 PCB 工作地上流过时产生的压降 UCD造成的, 它可能会流向金属外壳或参考接地板, 再从电缆或其他导体中返回, 这是一种典型的共模电流产生机理。
  • IDE、 IEH、 IEF、 IFH都是共模电流。

综上可得, 对于一个产品来讲, 其上的共模电流总是流向参考接地板或金属外壳, 它经常是一种干扰电流信号,也是我们产品中EMC问题的根本原因;

差模电流一般总是在产品的板卡内部流动或在板卡之间流动, 它是有用的电流信号,一般不会引起EMC的问题。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