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穿戴设备集成物联网解决方案如何帮助医疗保健行业

物联网

774人已加入

描述

由于感染水平的持续上升,COVID-19大流行的爆发使医疗机构不堪重负。为了克服这个问题,医疗保健物联网解决方案和可穿戴设备具有巨大的潜力,因为它可以实现对患者健康和医疗机构自动化的远程监控。这可以减少过度接触病毒和医疗前线的负担。

让我们了解在 COVID-19 大流行时期,支持可穿戴物联网的自动健康监测系统如何节省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时间和手动工作:

生命体征监测

经常监测患者的生命体征是治疗的一部分。为此,与患者实际接触的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可能会接触到该病毒。这就是可穿戴集成物联网解决方案的用武之地。它可以获取重要读数,包括温度、呼吸频率、血压、脉搏率、血糖水平等。从患者以预定义的时间间隔发送,并通过蓝牙、Zigbee 或其他通信协议将读数发送到启用 Wi-Fi 的网关设备。网关设备反过来可以将读数发送到云。云可以对数据执行分析和机器学习,并在任何患者的健康状况需要关注时通知护理站。

运动跟踪

COVID-19病房与医疗机构的其他部分完全隔离,以减少传播的机会。然而,很多时候患者试图走出病房。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跟踪COVID-19隔离病房中的患者活动,而无需手动监视。如果 COVID-19 阳性患者试图走出隔离病房,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向云提供患者位置坐标,使云能够通知护理站。可穿戴设备还可以警告附近的其他可穿戴设备有关 COVID-19 患者的存在。

员工筛选

根据COVID-19指南,在允许他们进入场所之前,应获取任何访问操作场所和/或建筑物的人的温度读数。但是,对于医疗保健专业人员来说,在医疗机构内时,保持经常测量体温读数至关重要。可穿戴设备可以定期获取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温度读数并将其发送到云端。云可以分析收集的数据,如果任何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温度大于37.4°C,则可以通知护理站,以便立即隔离专业人员。

群众集会

根据社交距离规范,建议与周围的每个人保持至少2米的距离,避免到处聚集。可穿戴设备可以计算与其他可穿戴设备的距离,并通知人注意。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网关设备将位置坐标更新到云。云可以分析所有上传的坐标,并在设施的某个部分聚集更多人时通知管理部门,管理员可以宣布清除拥挤区域并保持社交距离。

接触者追踪

接触者追踪是打破COVID-19传播链的公共工具,对于医疗机构而言,接触者追踪至关重要,因为入院患者由于免疫系统已经很弱,感染的风险很高。可穿戴设备可以帮助追踪接触者,以防任何专业人员的 COVID-19 检测呈阳性以打破传播链。

用药图表

随着患者数量的增加和医疗保健专业人员的短缺,有很多药物图表需要记住,这给医疗保健专业人员带来了负担,以跟上指定患者的注射器/注射时间。可穿戴设备可以使用医疗图表详细信息进行编程,以减轻负担。可穿戴设备还可以提醒患者按时服药,因为始终在血液中保持等量的药物有助于更快地恢复。

消毒演习

对于COVID-19预防措施,保持室内和室外区域消毒是准则之一。医疗保健场所应经常消毒,因为这关系到患者的健康安全。可穿戴设备可以通过消毒演习时间表进行编程,以确保整个场所经常消毒,而不会影响医疗机构的运营。

除了上述贡献之外,还有许多用例,可穿戴设备可以在医疗保健设施、个人医疗保健和健身方面发挥作用。现在,让我们了解开发物联网医疗保健系统的主要挑战和解决方案:

数据安全和隐私

物联网解决方案可能带来的重大威胁之一是数据安全和隐私,因为它们捕获、传输和存储敏感的生命体征、由患者提供/提供给患者的医疗记录,也称为解决方案组件之间和解决方案组件之间的 PHI(个人健康信息)。网络犯罪分子可以入侵物联网解决方案并滥用 PHI 来创建欺诈性保险索赔或购买药物。物联网解决方案应符合 HIPPA 标准,这是美国发布的一项法案,旨在建立以电子形式持有或传输的 PHI 保护国家标准。此外,集成安全的通信协议和加密机制,以确保 PHI 在传输或静止时受到保护。

互操作性问题

各种物联网设备的集成在医疗保健领域也是一个挑战,因为每个制造商制造的设备都支持专有或不同的通信协议和传输格式。这意味着来自不同制造商的设备不太可能相互通信,因为设备制造商尚未就通信协议和标准达成共识。作为最好的选择,物联网设备架构应该足够灵活,以支持多种通信协议和身份验证机制。还应支持多种传输格式,以确保与各种云服务轻松集成。

海量数据收集

用于患者生命体征检查的传感器会产生连续涌入的数据,这些数据也需要存储在云中。因此,导致高昂的数据存储成本和治疗期间决策的困难。物联网系统需要使用合适的数据驱动学习技术进行设计,该技术可以有效地提取一组有用的数据来存储和处理,从而进一步帮助成本和决策。即使是物联网设备也应该设计成可以在本地处理和消除一些原始数据,从而节省上传带宽和云处理。

审核编辑:郭婷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