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传感器石油化工行业解决方案介绍

描述

 

 

炜盛科技包括红外气体传感器、电化学气体传感器、平面半导体气体传感器、载体催化元件、半导体气体传感器、流量传感器、热释电传感器、热传导气体传感器、固体电解质气体传感器、热线型气体传感器、压力传感器等十一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共可用于检测气体300余种。 

炜盛科技的产品以优异的灵敏度,良好的稳定性、可靠性和完整的产品解决方案在国内、国际市场赢得了良好的声誉. 在车载可燃、毒性气体、污染物、家居的CO、CO2、甲醛有机物、农业沼气、蔬菜、农业大棚、畜牧养殖业、粮食加工存储等领域的应用广泛。

气体传感器石油化工行业解决方案

 

1、行业背景:

石油化工行业是化工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我国重要的支柱产业部门之一。目前,全世界石油和天然气消费量约占总能耗量60%;最初我国因煤炭使用量大,石油的消费量不到20%。但随着国民经济发展,石油使用量逐年上涨,我国在近几年进行了大规模的油气进口管道建设,保证了油气资源的顺利进口,为石化行业发展打下基础。

石油化工提供的能源主要作汽车、拖拉机、飞机、轮船、锅炉的燃料,同时炼化企业为化工行业提供了各种化工原材料,随着西气东输工程建设,更多燃气也进入千家万户居民家庭。可以说石化行业已经深入我们的国家队各行各业,该行业主要包括勘探、开采、冶炼和化学加工、存储、运输等部分。

为保证生产、加工、运输、使用环节的安全,需要对各个环节的气体压力、燃气泄漏防爆、各种毒性泄漏等进行检测、监控。同时国家相关单位制定了相应的监控标准,并委托公安部沈阳消防研究所进行相应标准的宣贯、验收和检验。

2、应用场合和区域:

根据行业及国家相关标准,石油化工行业对气体检测应用主要集中在以下区域:

1)在以下场所应安装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a原油中转站以上的油泵房、计量间、含油污水泵房、阀组间、脱水器操作间;

b输送天然气的压缩机房、计量间、阀组间和收发球间;

c轻烃系统的压缩机房、计量间、阀组间、收发球间、储罐区和装卸设施;

d凝析油和汽油的泵间、计量间、阀组间、储罐区和装卸设施;

e液化石油气泵房、灌瓶(充装)间、计量间、气瓶库和储罐区;

2)在以下场所宜安装可燃气体检测报警器:

a原油沉降罐操作间、原油储罐区;

b含油污水罐区。

3)《石油工业动火作业安全规程》SY/T5858-2004中也有明确规定:

a凡需要动火的储罐、容器等设备应进行内部和周围环境气体分析,气体分析应包括可燃气体浓度、有毒有害气体检测、氧气和氮气浓度检测分析。分析报告单附在工业动火申请报告书上。

b动火施工中,动火点及操作区域空气中可燃气体浓度应低于其爆炸下限的25%。若采取强制通风措施,其风向应与自然风向一致。

c.在动火施工全过程中,动火监护人应跟踪检测可燃气体浓度。

d.进入设备、设施及油罐内部动火应进行气体检测和复查,测试合格后方可入内。

目前普遍采用气体检测分析的方法控制石油生产过程中的有毒气体,其中应用最多的是一氧化碳、硫化氢、二氧化硫等气体传感器,以独立式便携探测器、气体检测系统、烟气分析系统等形式广泛应用于石化生产过程中,平均每万吨成品油生产需用气体传感器约20只,以目前成品油2.2亿吨的年产量计算,气体传感器年需求量约在50万只左右。

整个生产、加工、运输、使用环节需要对一氧化碳、二氧化硫、硫化氢、氨气、环氧乙烷、丙烯、氯乙烯、乙炔等毒性气体和苯、醛、酮等有机蒸气进行检测,需要大量气体传感器应用于安全防护,防止中毒与爆炸事故。

3、、目前针对石油石化行业气体检测主要有以下几种方式:

1.可燃气体

可燃气体主要采用催化元件检测,目前国内产品占主流市场,主要测100%LEL,也有采用热导元件测100VOL%。2007年以后国内开始出现自主品牌的红外气体传感器,使石化行业气体检测高端产品逐步采用红外气体传感器,可测100%LEL和100%VOL,同时激光对射类技术在石化行业也在逐步运用。

2.氧气和毒性气体

主要采用电化学类气体传感器,可测各类毒性气体及氧气,进入2007年之后,红外和紫外传感器也逐步在特殊类毒性气体检测上开始应用。
 

测试对象 类型 原理 产品型号 产品图片
可燃气体 传感器 催化 MC105 气体传感器
传感器 催化 MC106 气体传感器
传感器 催化 MC107B 气体传感器
传感器 催化 MC109 气体传感器
传感器 催化 MC112 气体传感器
传感器 催化 MC113 气体传感器
传感器 催化 MC114 气体传感器
传感器 红外光学 MH-440D 气体传感器
传感器 红外光学 MH-741A 气体传感器
氧气 传感器 电化学 ME2-O2 气体传感器
模组 电化学 ZE03-O2 气体传感器
毒气 模组 电化学 ZE03 气体传感器
 

        责任编辑:彭菁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