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500亿晶体管!欲争王座,AMD VS 英伟达!

描述

手握AI算力命门,英伟达黄仁勋一夜之间跻身美股万亿富豪。

而在生成式AI浪潮的推动下,超微半导体(AMD)也成为了半导体市场的另一个赢家。

当地时间当地时间周二(6月13日),AMD在旧金山如期举办了“AMD数据中心与人工智能技术首映会”,并在会上展示了其即将推出的AI处理器系列。

会上,AMD CEO Lisa Su直言,我们仍处于 AI 生命周期的非常、非常早的阶段。而根据他们的预估,数据中心AI加速器的TAM到2027年将会达到1500亿美元,这意味着未来四年的CAGR将会超过50%。

在发布会上,最受人关注的绝对是Instinct MI 300系列——这一被视为能够与英伟达一决高下的“终极武器”。事实上,AMD丝毫没有掩饰过其想要超越英伟达的野心,在2023年第一季度财报会上,AMD CEO苏姿丰就表示,AMD已经将人工智能列为第一战略重点。

高端芯片

了解过MI300的应该知道,MI300是AMD在去年六月发布,面向AI和HPC推出的一个重要产品,通过将CPU和GPU以chiplet的方式集成到一个芯片,并采用统一的内存架构。而在此次发布会上发布的AMD Instinct MI 300X更是一款专门面向生成式AI推出的加速器,它并没有集成CPU内核,而是采用了8 个 GPU chiplet(基于CDNA 3架构)和另外 4 个 IO 内存chiplet的设计,这让其集成的晶体管数量达到了惊人的1530亿。而为了缓解AI 大型语言模型 (LLM) 所面临的内存制约,AMD为这款芯片集成了192GB的HBM 3,其存储带宽也高达5.2 TB/s,可以处理的参数高达400亿。

AMD同期还推出了AMD Instinct MI300A,这是全球首款面向AI和HPC的APU,采用了集成24 个 Zen 4 内核、CDNA3 GPU 内核和 128GB HBM3的设计。换而言之,和MI 300X只是集成GPU内核不一样,AMD Instinct MI300A在设计上同时集成了CPU和GPU。

这一系列产品的首发面世,直指AI,也是对英伟达的直接叫板。

英伟达的AI天下,台积电是一大支撑

黄仁勋跻身万亿富豪,英伟达独霸AI芯片领域,除了在图形、视觉等专业领域的长期沉淀以及黄仁勋这位一手“拉扯”英伟达到如今地位的“奶爸”对AI广阔前景的敏锐嗅觉以及孤注一掷的勇气外,离不开台积电的制造支持。

黄仁勋和台积电创始人张忠谋都是华人,两人不仅是密友,也是商业上的合作伙伴。6月初,黄仁勋的台湾之行就和张忠谋夫妇聚餐。据传,英伟达会在下一代AI GPU中导入台积电的3nm工艺。

高端芯片是一项极为复杂的高精密产业,设计芯片是一回事,制造芯片又是另一件复杂的事情。

Ghat GPT问世后,ChatGPT问世后,中国掀起了一场轰轰烈烈的AIGC竞赛,互联网、文娱、游戏、科技企业乃至央企、科研院所都蜂拥而上,对上游的AI芯片产生了井喷式的需求。

面对这么大的需求,英伟达手握AI算力命门,几乎独占算力资源,但产能怎么跟上这样旺盛的需求,怎么吃下这块巨大的市场蛋糕,英伟达要说:我有台积电这位好兄弟。

目前全球能勉强抗衡台积电的只有三星和英特尔,国内最先进的厂商中芯国际与台积电之间还有两代左右的工艺差距,与台积电的深度绑定,是英伟达不断扩展押注AI GPU的一大底气。

AMD不断收购,带着芯片矩阵叫板英伟达

AI时代的来临,对于机器学习背后的芯片需求不断暴增,作为英伟达的老对手,AMD也早早盯上AI这一红海市场。AMD发布的MI300系列产品无疑展现了其对于打破英伟达对处理器近乎垄断的局面的野心。

AMD之所以对英伟达穷追不舍,一方面也是借助台积电的力量,让其产品组合不断优化,用于数据中心的EPYC Milan处理器采用率提高,去年这项业务营收增长64%。

另一方面,AMD走在收购、合资、合作的路上。AMD一路拓宽产品品类,追逐高性价比的策略,先后收购了ATI,Xilinx,成为第一家同时拿下CPU+GPU+FPGA的芯片厂商。AMD去年以488亿美元收购赛灵思,成为其增长营收、对抗市场逆风的利器。AMD去年六月推出结合CPU+GPU双架构的Instinct MI 300正式进军AI训练端,这款芯片在规格和性能直接对标了英伟达的Grace Hopper。

2016年,通富微电收购AMD苏州和槟城两家工厂,与AMD形成“合资+合作”的战略合作伙伴关系,承担了AMD包括数据中心、客户端、游戏和嵌入式等板块80%以上的封测业务,并且双方的合同已经续签到2026年,成为AMD进军AI领域的一大助力。

AMD管理层强调AI作为战略重点后的重棋,与英伟达同时出租自家算力不同,AMD着力于构建具有竞争力的芯片矩阵,与其正面交锋,或将从云厂商的数据中心开始突破,预计今年四季度开始放量。

结语

AI浪潮下,也不止黄仁勋和苏姿丰这对沾亲带故的“冤家”在力争角逐,OpenAI推出了开源的算力编程模型TRITON,绕过了英伟达的CUDA,后者是基于英伟达芯片的编程模型,通常是AI工程师们进行算力训练的首选;在AIGC领域,Open AI毫无疑问拥有标杆性的影响力。同时,一些芯片初创企业也正瞄准英伟达的地盘。

在瞬息万变的市场上,没有人能预测谁是最终的赢家,也没人能断定英伟达能久坐AI王座。

起码在现在,英伟达占得先机,享受着AI带来的巨大红利,而AMD对此虎视眈眈,准备摘其王冠的场面,足够让我们拭目以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