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个小故事,《晋书·乐广传》记载,西晋名士乐广,请大文学家潘岳替自己写一篇文章。潘岳让乐广把意思完完整整告诉他,再由他来动笔,最终写成了名扬当时的《呈太尉辞河南尹表》。时人看过这篇文章,评价乐广是“此人之水镜,见之莹然,若披云雾而睹青天也”。
成语拨云见日,就是出自这里。
我常常在想,科技与社会经济的关系就像潘岳和乐广,社会经济发展的内涵,需要靠科技的“文笔”呈现出来,才能最终达成拨云见日的效果。
经过四十年改革开放,中国大地上积聚了非常多资源、信息、数据,它们原本各司其职,互不联接,而如果通过创造性的科技解决方案将它们联系起来,将爆发出难以想象的力量,这是数字中国的建设目标,也是最近热议的向科技要答案。
目前来看,想要实现这个目标,有两种技术方案是中国独有,其他地方难以复刻的,一种是AI技术与产业的深度结合,另一种就是OpenHarmony(开源鸿蒙)。
(深圳开鸿数字产业发展有限公司CEO王成录)
6月11日,在2023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高峰论坛上,深开鸿CEO王成录博士发表了《共筑OpenHarmony高地 践行数字中国》主题演讲,强调了数据是数字中国演进发展的关键,统一开放的安全数字底座是实现数据资源高效使用、开放共享的技术核心。
我们借这个机会,聊聊开源鸿蒙的发展情况,深开鸿的产学研实践,以及这些探索对数字中国建设的意义。
或许可以说,开源鸿蒙在充满不确定性的时代,让数字中国拨云见日。
数字中国的“梅特卡夫定律”
开源鸿蒙之所以重要,是因为它的诞生、发展与未来,都与中国今天的社会经济情况紧密挂钩。开源鸿蒙因数字中国的呼唤而出,也伴随着数字中国建设的深入不断释放出更大的价值。
目前阶段,中国经济正处在关键的转型期,转型的核心在于三点,即从人口优势向产业优势转变,从劳动力密集型向数据密集型转变,由粗放型发展向高质量发展升级。
这个过程中,必须将中国经济依赖人口与劳动力红利的发展模式,向数据红利、经验红利、信息红利转化。数据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的角色,是其他传统生产要素难以替代的。
因此,2020年《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构建更加完善的要素市场化配置体制机制的意见》指出,“加快培育数据要素市场”,将数据视作与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并列的“第五生产要素”,是当前中国经济发展中最重要的升级转型趋势。十八大以来,发展数字经济,建设数字中国上升为明确的国家战略。
在政策导向与产学各界的努力下,目前中国的数据规模与数据应用优势已经取得了长足进展。“十四五”期间,中国数据要素市场规模复合增速将超过25%。数据市场正在向加强开放、加速流通、深度挖掘数据要素富矿等方向持续前进。
那么,如何才能深度释放数字中国的数据要素红利?这里就需要提到互联网时代著名的梅特卡夫定律(Metcalfe’s law)。这一定律指出,一个网络的价值等于该网络内的节点数的平方,而且该网络的价值与联网的用户数的平方成正比。
事实上,一条数据就是一个节点;一家企业、一片农田、一座码头,都可以是一张被有效联接起来的网络,而数字中国,则可以是这些网络联接的集合,是巨大到难以估量的网络价值。
只有作为最基本网络节点的数据,被高效、深度地联接在一起,数字中国的梅特卡夫定律才可能实现。
但在现实中,这样的数据联接还有非常多的问题。我们曾经探访过一座煤矿。矿上的工程师告诉我们,一座矿井里有超过一千种设备,应用了上百种操作系统。但这些系统互不打通,数据互不兼容,哪怕是需要联动的相邻两台设备,也需要工作人员分别手动操作。
见微知著,在一座矿井里,就可以窥见数字中国发展的最大挑战:信息不通,联接不畅,数据孤岛众多。
而着手改变和解决这个问题,也就成了数字中国发展最急迫、最有价值的选项。今年2月,国务院印发了《数字中国建设整体布局规划》,其中指出,建设数字中国是数字时代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引擎,是构筑国家竞争新优势的有力支撑。《规划》中明确提出了这样的建设要求:夯实数字中国建设基础,打通数字基础设施大动脉,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
开源鸿蒙,就是畅通数据资源大循环至关重要的抓手。
开源鸿蒙,一个解法
如今,我们都对开源鸿蒙原子化、软总线的一系列技术能力有所了解。但把视线从技术拉升到产业价值,就会发现开源鸿蒙自始至终都瞄准着中国数字化发展的核心问题,并且提出了可以长期发挥价值的解题思路。
早在2016年,移动互联网正带来全新的数字化浪潮,全球化欣欣向荣。但当时有识之士已经看到,打破固有的数据鸿沟,既是未来的必然趋势,也是中国在操作系统层面实现突破的核心机会。当时,王成录在华为带领团队开始做鸿蒙系统的时候,就将鸿蒙的基因定位为希望用一套系统满足所有设备要求,如今这个目标依然未变。
如今,在自主创新任务更加艰巨、数字中国建设不断发展的情况下,开源鸿蒙的价值恰好呈现了出来。王成录认为,开源鸿蒙主要有三个特征:一套系统适用所有的硬件设备;通过分布式软总线,将所有设备柔性组合成超级终端;开发者基于分布式应用框架,写一次逻辑代码,就可以部署在多种终端上。
通过这样的价值创造,可以用一套系统来满足所有设备数据的实时性、可靠性、安全性、完备性要求,从而将难以计数的数据联接到一起,将矿井、港口、公路上的信息、设备、人进行重新联接,实现数字中国独有的梅特卡夫定律。
在2023开放原子全球开源峰会高峰论坛上,王成录表示,面对割裂繁多的设备之间产生的“数据孤岛”“信息孤岛”,统一开放的安全数字底座能够实现数据上报完备安全,业务开发高效灵活,而开源鸿蒙本身已经有了这个能力。
显然,开源鸿蒙瞄准的价值是时代性、民族性的。它的落点不仅是一套自主操作系统,也不仅仅是一些典型场景的智慧化提升,而是能够通用化、规模化解决数字化进程中的根本问题,如蒸汽机、交流电等技术在历次工业革命中带来的普适化价值。
也正因为如此,王成录会认为,开源鸿蒙本身的价值远远没有发挥出来,它不是一个单设备的系统,单设备的替代只是它的一小步,它将来会在整个万物智联时代里面发生巨大的作用。
在探索开源鸿蒙的价值之路上,深开鸿已经进行了一系列有益的尝试,为更多开源鸿蒙生态的参与者、建设者提供了思路与示范。
王成录在接受媒体采访时介绍,深开鸿专注于两项工作:一是将基于开源鸿蒙的KaihongOS延伸到尽可能多的设备终端上,在尽可能多的设备与场景中发挥开源鸿蒙的价值,为更广泛的生态发展奠定硬件生态基础。我们可以看到,经过一段时间的发展,工业无人机、机器人、灯杆等等设备中都已经有了KaihongOS的身影。二是不断验证和优化开源鸿蒙的设计思路,即搭建开鸿数字底座,一套系统将所有服务管理起来,推动开源鸿蒙的场景化落地。当前在智慧城市、智慧港口、智慧康养等领域,深开鸿已经展开了积极探索。
开源鸿蒙,已经成为数字中国建设浪潮中,一个从科技中来的答案,一个扎扎实实的解法。
东方日出照紫陌
开源鸿蒙的落地,深开鸿的产业实践,在今天早已经离开了产业设想和技术验证的阶段,而是真正走向了工厂田间,走向了万里中国。
这里可以聊聊两个我们与开源鸿蒙的不期而遇,和大家分享一下那种“原来这个问题也在用开鸿解决”的惊喜。
去年夏天,我们参加某大型港口关于智慧港口建设的一次活动,偶遇了两位工程师正进行新设备的现场测试,他们一位来自港口本身,一位来自深开鸿。
据介绍,他们正在进行基于开源鸿蒙的设备检验调试工作。原本这种检验需要巡检人员在深夜巡检时拿手机调出APP对设备频繁拍照,还经常会遇到码头信号不好等问题,很不方便;另一方面,巡检APP装在个人手机中,也给数据安全带来了隐患。基于开源鸿蒙的设备检测方案,碰一碰就读取待检设备的数据,自动完成检查流程,既提升了检查效率,降低了操作成本,还提升了数据的安全性与准确性。
目前阶段,深开鸿已经探索了体系化的智慧港口方案。比如在港口吊具上,可以基于KaihongOS形成港口智慧大脑,让吊具本身的状态实现远程操控,一目了然。
还有一次,我们探访了西部某高速公路的建设单位。他们说了这样一件事:一些车流较少的高速隧道为了省电,只好雇佣附近农村的老人来看守,在没有车流的时候关灯限电。而他们正在想,是否可以用开源鸿蒙来解决这个问题以及更多隧道里的智慧化需求。
所谓公路数字化看隧道,深开鸿与江西交投打造的数字化隧道场景,将KaihongOS系统自组网、应急处理能力、本地闭环能力集成到隧道管理中,实现了打通原本各自独立的传感器,隧道告警准确率成倍提升。
面向未来,王成录认为开源鸿蒙的推广以及其对数字中国建设的推动,主要挑战在于人才,他说:“挑战不在技术,不在解决方案,挑战在我们的人才不够。我觉得人才是生态发展的最重要的挑战。技术本身没有挑战,基本都解决完了。”
为了解决这一挑战,深开鸿大力覆盖中小学、学术型大学、应用型大学和职业高等教育的完整教育链条。深开鸿以产学研融合为路径,通过与北理工、大连理工、深信息等高等院校共同编制开源鸿蒙教材、授课、合作办学等多种方式,为高科技人才培养提供理论基础;联合乐聚和点猫科技共同打造开源鸿蒙教育机器人、课程培训,推动开源鸿蒙技术素质教育发展。
从多方面来看,开源鸿蒙正在被打造为数字中国的重要底座和发展引擎。其独特的技术、产业、生态价值,将推动数字中国高质量发展,而数字中国带来的巨大机遇,也将哺育开源鸿蒙事业,以强大的需求牵引开源鸿蒙茁壮成长。
王成录认为,中国正迎来开源鸿蒙发展绝佳的历史机遇。世界如果再出现一个新的生态系统,那一定是在中国。
逆全球化的乌云终会被驱散,数字鸿沟的难题终会得到解答。数字中国,开鸿见日。
审核编辑 黄宇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