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盟新电池法落地 锂电产业链影响几何?

描述

面向“碳中和”时代,欧盟雄心勃勃的计划——《欧盟新电池法》宣告落地。

日前,欧洲议会议员以压倒性票数与理事会通过《欧盟新电池法》,标志着欧盟关于电池和废电池的规定将迎来全面改革,也意味着包括中国在内的动力储能电池进入欧盟市场,将直面“绿色贸易壁垒”挑战。

该法案旨在对欧洲电池产业链实施更为全面的监管,要求投放到欧盟市场的电池在全生命周期内满足安全、高性能、循环及可持续,并基于此引入了碳排放量、原材料供求、可再利用原材料使用比率等具体环保规定。

事实上,《欧盟新电池法》自2020年底首次提出以来,就引发了中国动力电池产业界的高度重视。从近年来多位电池领域全国人大代表的建言来看,部分思路与欧盟新电池法要求契合。

宁德时代董事长曾毓群已连续两年在两会提案中提议动力电池产业链的零碳转型,包括建议启动中国电池碳足迹标准和方法论研究,建立产品碳排放管理体系,参与全球碳中和规则制定;开展动力电池护照及配套政策研究,加强电池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

远景科技集团 CEO 张雷在2022年两会上建议,将零碳产业园作为重要载体,基于绿色能源,构建绿色新工业体系,加快推动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向零碳转型。

中创新航董事长刘静瑜在2023年两会提案中也给出具体建议,组织制定行业能耗、污染、碳排放标准,支持企业加强新材料、新工艺、高效装备等重大关键技术(装备)研发攻关,提升能源利用效率和再生资源利用水平;完善行业管理规范,构建国家层面统一标准的产品碳足迹认证体系,完善绿色低碳标准、认证、标识体系,促进国际合作和互认。

截至目前,包括宁德时代、远景动力、中创新航、亿纬锂能、蜂巢能源、孚能科技、国轩高科、欣旺达等中国电池企业都已提前部署零碳转型战略,探索电池碳足迹、数字电池护照、回收材料及溯源等解决方案。

中国锂电产业链挑战严峻

根据最新修订的《欧盟新电池法》,对进入欧洲经济区销售的电池产品的可持续性等指标作出了更加严苛的要求。重点包括:

碳足迹声明:自2024年7月1日起,动力电池及工业电池必须申报产品碳足迹,至少需要提供电池厂家信息、电池型号、原料(包括可再生部分)、电池碳足迹总量、电池不同生命周期的碳足迹、第三方认证报告、能够展示碳足迹的链接等信息,并在2027年7月达到相关碳足迹的限值要求。

电池数字护照:自2026年1月1日起,投放市场或投入使用的容量在2kWh以上的工业电池和EV电池须持有电池护照。电池护照需链接到欧盟电池电子信息交换系统中,用户可以查看电池制造商、电池类型、生产地和日期等基本信息。

废电池回收率最低要求:要求2025年废旧锂电池最低回收率达65%,2030年达70%。同时对于废旧铅酸电池、镍镉电池以及其他电池也分别限定了最低回收标准。

金属材料回收率最低要求:要求2027年,钴90%、铜90%、锂50%、镍90%、铅90%。2031年,钴95%、铜95%、锂80%、镍95%、铅95%。

电池中再生回收材料所占最低要求:法规生效后8年后,钴16%、锂6%、镍6%、铅85%;法规生效后13年,钴26%、锂12%、镍15%、铅85%。

当前,欧洲已经成为中国锂电池出口的主要市场。据海关总署数据,今年一季度,中国锂电池出口额排名前五的国家依次是美国、德国、韩国、荷兰和越南,占总出口额的62.6%。其中,出口至德国和荷兰两个欧洲国家的总金额达272.97亿元,超过出口美国的224.7亿元。

这也意味着,满足《欧盟新电池法》要求,加快推动中国动力电池产业链向零碳转型已经刻不容缓。

需要指出的是,面对《欧盟新电池法》要求,我国锂电池产业链在电池碳足迹、电池护照、电池回收领域仍存在诸多挑战。

曾毓群曾公开指出,电池产品的碳足迹已成为欧美监控下一步的重点,而中国作为电池生产大国,对电池碳足迹的研究明显落后。

欣旺达副总裁梁锐也表示,目前国内电池企业对电池全生命周期的碳管理准备还不足,缺乏主动性和规划,也缺乏减排的方案和人才。同时,在供应链的低碳管理上问题很多,核心在于缺乏数字化工具。此外,电池回收的技术和运营体系仍不完善。

新电池法落地 影响几何

分析认为,欧洲新电池法规实施后,将可能会对电池端、材料端、制造端、回收端等多个环节产生深远的影响。

电池端:欧盟新电池法规对于进口电池的一系列限制,将影响电池企业在原材料选取及采购、电池生产技术工艺和废旧电池回收处理等多方面的决策,进而提升电池生产成本。短期内电池成本的上升,也可能会进一步传导到下游产业。面向全球化的竞逐,零碳转型也将成为动力电池企业的核心竞争力之一。

材料端:法规对于电池全生命周期的信息溯源,将影响锂电材料企业往减碳技术、绿色制造、精准溯源、安全防护、规范标准制定及完善回收循环体系等方向发展。同时,金属材料回收占比应用的提升,也将平抑及降低上游矿资源的价格及供应风险。

制造端:配合电池企业全生命周期零碳转型需求,装备企业在技术上将往高效率、低能耗、绿色低碳等方向进行革新。在生产端,对于智能化、数字化以及光伏等绿色能源应用的诉求将进一步提升。

回收端:法规制定了明确的回收目标,不仅会导致废旧电池回收处理需求增加,还对其回收技术提出了更高要求,主机厂、电池企业与回收企业的关系将更为紧密,融通“生产端-应用端-回收端”新的商业合作模式或将诞生。

加快抢占全球零碳主动权

《欧盟新电池法》的核心诉求,在于实施动力电池全生命周期的零碳生产、溯源管理与循环回收。而在零碳转型中掌握主动权,也将决定中国能否继续保持全球竞争力。

实际上,无论是区域性的政策法规,还是下游国际OEM制造商的要求,都在倒逼中国动力电池企业加快抢占全球零碳主动权。

今年4月,宁德时代发布零碳战略,将在2025年实现核心运营碳中和(生产制造碳中和,电池工厂全面零碳转型)、2035年实现价值链碳中和(实现从矿产资源到电池全价值链碳中和,电池产品全面零碳转型)。

围绕此目标,宁德时代将通过四大创新体系,在矿、大宗原材料、电池材料、电芯制造、电池系统五大关键节点实现技术降碳。同时,宁德时代在供应链广泛开展CREDIT项目,与合作伙伴全方位掌控碳足迹。参与电池护照相关法规的制定和完善,推动行业供应链透明、电池全生命周期溯源管理与循环回收。

远景动力正在加快零碳产能的全球复制,目前,远景动力已在中国、日本、美国、英国、法国和西班牙布局12大零碳电池生产基地,2026年零碳电池总产能将超过300GWh。同时,通过零碳产业园来链接上游产业链,也是远景动力在部署零碳供应链的创新路径。 

中创新航近年来围绕极简制造、极限制造、绿色低碳制造及智能制造等四大制造技术方向持续持续发力,打造行业领先的零碳工厂。在海外基地方面,中创新航计划将葡萄牙项目打造成全球领先的高度智能化、信息化、自动化的零碳工厂。

蜂巢能源首个零碳产业园已于2022年6月签约四川达州。这是蜂巢能源使用全绿电的“源网荷储”一体化锂电零碳产业园,项目总投资170亿元。通过该产业园,将聚集矿产、正极、电解液、铜箔、CNT、硅基负极、材料回收、储能装备等一系列产业链企业。根据计划,蜂巢能源到2026年实现碳达峰、2040年实现碳中和。

孚能科技镇江工厂于2021年6月已通过第三方DEKRA颁发的碳中和生产认证,2022年3月,孚能科技牵头修订的《锂离子电池碳足迹评价导则》正式发布。在产能方面,公司规划在云南打造以电池制造碳中和为目标的零碳产业园。

欣旺达于今年4月启动供应链低碳管理专项暨产品碳足迹项目,与全球领先的第三方认证机构SGS及TUV莱茵合作,正式全面启动供应链减排计划。





审核编辑:刘清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