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iC555的基本方波振荡器电路

描述

  IC 555振荡器通常采用的基本模式是非稳态电路模式。

  如果我们查看下面显示的非稳定电路,我们会发现引脚排列以以下方式连接:

  触发引脚 2 短路至阈值引脚 6。

  电阻R2连接在引脚2和放电引脚7之间。

  在这种模式下,当通电时,电容C1通过电阻R1和R2呈指数充电。当充电电平攀升至电源电压的2/3电平时,导致放电引脚7变为低电平。因此,C1现在开始呈指数级放电,当放电电平降至1/3电源电平时,在引脚2处发送触发器。

  振荡器

  发生这种情况时,引脚7再次变为高电平,启动电容上的充电动作,直到它示教2/3电源电平。循环继续无限建立电路的非稳定模式。

  上述非稳态工作导致IC的C1和输出引脚3上发生两种类型的振荡。在C1中,电压的指数上升和下降会产生锯齿频率。

  内部触发器响应这些锯齿频率,然后在IC的输出引脚3处转换为矩形波。这为我们提供了IC引脚3输出端所需的矩形波振荡。

  由于振荡频率完全取决于R1、R2和C1,因此用户可以改变这些元件的值,以获得振荡频率的ON关断周期的任何所需值,这也称为PWM控制或占空比控制。

  振荡器

  上图为我们提供了 R1 和 C1 之间的关系。

  此处忽略 R2,因为与 R2 相比,其值可以忽略不计。

  使用IC 555的基本方波振荡器电路

  从上面的讨论中,我们了解到如何在非稳定模式下使用IC 555来创建基本的方波振荡器电路。

  该配置允许用户在 1K 到许多兆欧姆之间改变 R2 和 R1 的值,以便在输出引脚 3 上获得大范围的可选频率和占空比。

  但是,必须注意的是,R1值不应太小,因为电路的有效电流消耗由R1决定。这是因为在每个C1放电过程中,引脚7直接穿过正极和接地线获得R1的地电位。如果其值较低,则可能会产生明显的电流消耗,从而增加电路的总功耗。

  R1和R2还决定了IC引脚3产生的振荡脉冲的宽度。R2专门用于控制输出脉冲的标记/间隔比。

  使用IC 555的变频振荡器

  上面解释的非稳态电路可以通过可变功能进行升级,允许用户根据需要改变PWM和电路频率。只需添加一个与电阻R2串联的电位计即可完成此操作,如下所示。与电位器值相比,R2的值必须很小。

  振荡器

  在上述设置中,振荡频率可以通过指示的电位器变化从650 Hz到7.2 kHz变化。通过添加用于为 C1

选择不同值的开关,可以进一步扩大和增强此范围,因为 C1 还直接负责设置输出频率。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