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双碳”目标持续推进和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的背景下,中国锂电行业迅速扩张,自2020年开始便迎来一波波的扩产狂潮。
受下游动力电池和储能市场的拉动,材料端出货量也大幅增长。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的数据四大主材方面,2022年正极材料出货189万吨,同比增长68%,负极、隔膜、电解液领域出货量同比增长分别为89%、60%、70%。
锂电市场的火热也引得各路玩家纷纷入局。在近期举办的2023高工锂电材料大会上,天赐材料董事长徐金富表示,“2022年到现在一年半的时间就新注册了5.8万家企业涌入到这个赛道。”
入局容易破局难。众多玩家涌入锂电材料赛道的另一面是——项目停滞、跨界困难、投产率低和供应链紧张等。
根据高工产业研究院(GGII)市场调研,磷酸铁锂正极材料方面,多数新进入者面临着投产即停产的困境,2020年以来扩产的146个磷酸铁锂正极材料项目,除去51个未到预定投产时间的项目,33个未能按期投产,项目延期率35%。 负极材料方面,2020-2023年4月共有181个负极材料扩产项目。其中,在新扩产的项目中,参与企业数量最多的主要来自于跨界企业,但目前已实现投产有6家,投产占比仅15%;
六氟磷酸锂方面,2020-2023Q1期间,扩产项目合计56个项目,而实际投产项目只有12个,总体投产率29%。其中,新晋企业项目投产比例约10%,仅有2个跨界企业项目实现投产。
之所以造成这种现象,原因在于如今新入局者面临着产能过剩、原材料价格多变的市场环境下,在资金流动、技术壁垒等多方面压力较大。
首先,随着下游市场增速预期的减缓,加上2020-2023年扩产潮的产能释放,材料产能过剩现象日渐突出。
在2023高工锂电材料大会上,高工锂电董事长张小飞博士表示,“扩产潮持续了三年,导致锂电池产能还是材料产能都处于过剩阶段。四大主材方面,到今年2023年第一季度,产能利用率已经跌了40%-60%不等。”
产能利用率的降低无疑会使企业在现金流上承压。反观顺利投产的新进入者,大多数背后资金实力雄厚,现金流充裕,拥有强大的融资能力,融资后留存高比例的流动资金,以应对复杂的市场波动。
其次,2023年以来,上游锂盐价格频繁波动,碳酸锂库存减值风险巨大。
比如拿六氟磷酸锂来说,其价格从2022年年初50多万元/吨逐渐下降到2022年下半年25-30万元/吨,2023年更是跌至8万元/吨,价格大跌导致新晋企业扩产决心动摇,扩产速度减缓。
另外,技术壁垒也是造成新入局者项目停滞的重要原因。
相比于传统老牌企业在产业链上多年的研发技术积累和生产管理上的丰富经验,新入局者往往在设备、工艺技术等方面存在问题,从而导致产品质量不达标,难以达到下游要求。
面对如此残酷的竞争环境,新入局者想要“立得住”面对的核心问题在于成本。
“电解液也好,正极也好,其实制造业所有核心,那就是成本、成本、成本。”徐金富在发表演讲时如是说。
如今,凭借价格策略先一步降价,优先获得订单的价格战趋势已逐渐显现,但随着材料行业已进入产能过剩阶段,预计未来几年市场成本优势将会是企业在竞争中胜出的关键。
而成本优势的背后,则在于自主技术创新和优质价值链构造。
目前来看,头部企业凭借高成熟度的技术和产线,利用工艺降本优势明显。天赐材料在2023Q1季报中披露,天赐材料独创了高品质的液体六氟磷酸锂生产技术,便于规模化生产,并且具有较大的成本优势;
多氟多目前新增产能采用的第四代工艺技术可将万吨固定投资额降至2亿元以内,目标到第五代技术投资额进一步降至1亿元。
而在价值链构建上,一方面需要企业布局产业链一体化研发生产,原材料自产供应保障,充分发挥供应链成本优势,另一方面则需要企业深度绑定大客户,与下游建立起稳定优质的作关系。
7月3日-5日,第十六届高工锂电产业峰会将在常州·东方盐湖城·茅山国际会议中心举行。此次峰会主题定为“应变局开新局”,由大族锂电智能装备总冠名,指导单位为常州金坛区人民政府,承办单位为江苏省金坛华罗庚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
审核编辑:刘清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