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科分享 | 如何避免干井校准操作的常见误区(二)

描述

 

校准短小的传感器 

在加工厂中,针对个别公司的需求而设计几种不同的传感器是很常见的。尤其是在生命科学和食品/饮料行业。然而,这些传感器可能很短,并且制造成奇怪的形状,使校准变得困难。根据一般经验,传感器必须完全浸没在校准设备中,且直径至少为传感器直径的15倍才能被视为准确。因此,传感器的活动部分需要处于温度均匀区。使用油槽是解决该问题的一种方法,因为传感器完全浸没在轴向泵送的液体中,从而确保温度的均匀性。

然而,对于不会被油渣污染传感器的“纯”校准,采用双区技术的干井是答案。在某些情况下,可以使用特殊插件来减少或消除温度耗散。

由于干井中的热负荷而产生的热梯度通过双区技术进行补偿。这意味着校准器能够感知和控制散热,允许通过简单地提升参考探头以匹配水平面来校准短型传感器。

 

干井设计 

原则上,正确测量干井温度的方法有两种:

• 内置控制器传感器用作内部参考传感器,可将干井转换成自己的参考仪器

• 通过插件安装的外部参考传感器(例如ETS),从而将干井转变成散热器

传感器

两种方法分别代表不确定性的各种影响:

传感器使用内部参考传感器校准:

内部参考传感器默认放置在干井内。测量装置通常放置在井底附近,围绕插件。由于其定位,内部参考传感器并不会测量被测传感器所在的插件内部的温度,而是测量其周围区域的温度。由于插件和干井之间的热阻,温度测量并不那么准确。这只会因温度的变化而恶化,因为插件温度通常比干井其他部分的温度变化要慢。如果校准进行得太快,且没有等待适当的稳定时间,这可能会导致有害的错误。除此之外,重新校准内部参考传感器也是一个麻烦的问题,因为只有干井制造商能够进行这种校准。

使用外部参考传感器校准:

外部参考传感器与被测传感器一起被直接放置在插件中,因此温度测量更加精确。为了具有与被校准传感器相同的热特性,参考传感器最好具有相同的尺寸和热导率,以便准确地跟踪温度的变化。然而,这种情况很少发生,因此必须考虑延长保持时间(停留时间)。与内部参考传感器相比,使用外部参考传感器(如ETS)的最佳因素之一是其结果更准确,不确定性更小。在提高精确度的基础上,外部选项还提供了发生错误时的可靠性和独立性——因为无需检查整个干井单元即可检查外部参考传感器。

负载干井 只要环境温度与干井温度不同,就几乎不可能避免热量通过传感器传导,这种现象称为干式传导。放在同一插件内的传感器越多,温度就会“泄漏”的越多——这也适用于更厚的传感器。除此之外,环境和插件之间的温差越大,泄漏就越多。在实践中,这将意味着干井运行的温度越高,泄漏的越多。这就导致靠近顶部的插件比底部的更容易冷却,从而产生温度梯度。为了避免这种情况,可以通过使用两个或更多的加热/冷却区来减少或几乎消除负载效应。对于内部参考传感器,负载效应通常更为严重,因为参考传感器放置在底部附近,测量的是井周围的温度,而不是插件内部的温度,这导致负载效应无法被识别,从而无法得到补偿。因此,在使用外部参考传感器时,由负载效应引起的误差要小得多,因此不确定性要好得多。

 

 

温度  可靠的温度源  

良好的温度均匀性和稳定性对于干井至关重要,因为被测传感器可能具有不同的测量区域。即使在处理大型热负荷(例如多个或“重型”传感器)时,这一重要因素也需要保持正确,为了解决上述热问题,双区域设计的加热井将是消除被测传感器绝缘需求的最佳步骤,从而使校准所有类型的直型传感器成为可能。

设计包括两个独立的区域,每个区域都可主动控制温度:

• 井的下部的均匀性水平接近实验室油槽,并控制校准温度。

• 井的上部通过补偿井顶部和被测传感器之间的热量损失,确保良好的均匀性并且独立于负载。

   实现温度均匀性  

插件垂直方向(长度)上的温差被称为轴向均匀性。干井底部的温度与顶部的温度不同很常见。这主要是由于顶部的温度向周围“泄漏”。

传感器中的实际测量元件可能以不同的长度放置,因为一些元件比其他元件更靠近尖端。这使得确保不同的传感器暴露在相同温度下变得极为重要。为了实现这一点,井底的均质区必须足够深。因此,传感器应保持在该区域内,其深度通常规定在40至60mm之间,以消除或减少不确定性,或至少在相同深度插入和对齐。   

   温度分布  

无论插件是否具有良好的热导率,井之间总是会出现温差。这通常是由以下原因引起的:

•  一个插件比另一个更易接触到井体

•  插件负载不均,例如,一个插件可能比另一个更厚或有更多的传感器

•  两侧的加热器和冷却器的公差可能受到影响

幸运的是,井之间的温差通常非常小。仍应通过热分布研究来考虑和确定它们。

   温度稳定性  

在运行期间温度必须保持稳定,因为不同传感器通常具有不同热特性,因此需要不同的时间来稳定。如果温度持续变化,不同的传感器的读数可能不同。例如,将校准设备放置在“非受控”区域的情况下,使用外部参考传感器将提供更准确的结果。长期稳定性规范通常是制造商文件的一部分。

  

 

结论:

缓慢而稳定赢得比赛-使您的校准完全自动化

 

  众所周知,温度变化通常相当缓慢,由于系统的被动性质,系统每个部分都需较长时间才能稳定在相同的温度,从而达到平衡。校准需要时间,因为匆忙进行干井温度校准会带来最大的不确定性来源。 因此,了解您的系统非常重要,例如通过测试校准程序中的各个步骤需要花费多长时间。这对于内部参考传感器尤其重要,因为这些传感器达到所需温度的速度比被测传感器快得多。因此,在过程中过早接受结果将导致重大错误。对于外部温度传感器来说,这并没有那么严重,因为在平衡之前得出结果它们仍然准确。  

 

虹科干井校准解决方案

  

 

虹科提供一系列可移动的干井校准器,用于-100至+425°C(+700°C)之间的温度校准。使用装有需要校准的传感器/探头的受控加热装置创建稳定的温度曲线。

传感器

 

 智能再校准信息
 直观、快速且用户友好的导航
 重量轻,便于携带
 运输用功能性手提箱(可选或包括)
 多孔插入套件涵盖常见传感器尺寸
 高调设计,持久品质

 

  •  

    传感器传感器传感器传感器传感器

    <<  左右滑动查看多种型号  >>

 

 

所有干井校准器通过校准软件具有便携性、准确性、速度和先进的记录功能。

   
打开APP阅读更多精彩内容
声明:本文内容及配图由入驻作者撰写或者入驻合作网站授权转载。文章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不代表电子发烧友网立场。文章及其配图仅供工程师学习之用,如有内容侵权或者其他违规问题,请联系本站处理。 举报投诉

全部0条评论

快来发表一下你的评论吧 !

×
20
完善资料,
赚取积分